再次歸來的《怪奇物語》
正在經歷成長的陣痛
作者
hzcneo
有趣而無用的人做著有趣而無用的事。豆瓣:hzcneo
編輯
parallel
這是1985年的夏天,獨立日歡樂的氣氛籠罩著整個霍金斯小鎮。遊樂場裡人頭攢動,不遠處剛建成的大型商業中心在漫天煙花的襯託下顯出一股不可抵擋的魔力。在商業中心的正下方,蘇聯建造的秘密基地正在進行某種實驗,試圖從異世界中汲取力量。黑暗中潛伏著可怕的生物準備大開殺戒,阻止我們的英雄——一群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們再次拯救世界的計劃。這就是《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的世界,在你回到其中之前,請抓好扶手。
在經歷了一年的休整之後,網飛(Netflix)的當家花旦《怪奇物語》又回來了。從2016年第一次亮相至今,這部劇集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大,在社交網絡上一次次掀起討論的熱潮。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蛻化,從第一季的無人問津逐漸變得現在網飛的頭牌,尤其是在《紙牌屋》(House of Cards)因為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醜聞而草草完結的當下。
《怪奇物語》的成功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和網飛其他熱門的劇集相比,它太過樸素,就像自己劇集中那一群十二三的鄰家少年一樣平凡。它沒有和《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和《超感八人組》(Sense8)一樣請來明星製作人,也不是《王冠》(The Crown)和《毒梟》(Narcos)一樣有足夠吸引眼球的歷史事件做背景。唯一值得稱道是那種撲面而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懷舊情懷,精緻而濃鬱。
《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第三季
在觀看《怪奇物語》的過程中,總有一種穿越時空隧道的奇妙感覺。在某種層面上,它是《伴我同行》(Stand by Me)和《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結合體,再加上一點驚悚和恐怖的元素。漫長的夏日中,一群少年騎著自行車結伴出行,遊歷在原本安寧的小鎮上。他們發現了一些驚人的秘密,依靠著彼此之間深厚的友誼化解了陰謀了,度過了成長的陣痛。
八十年代的經典流行文化的元素被精心安排在每一個細小的橋段內。從《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的裝扮到《星球大戰》(Star Wars)的對話,從桌面遊戲《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到依靠對講機和無線電廣播互相聯絡,無不在挑逗著觀眾的懷舊情懷。對於在那個年代長大的人,這是一味藥效精準的湯劑,讓他們能夠重新體驗當年的時光。而對於之後出生的觀眾,這又變成一個精巧的透鏡,折射出往日歲月的影子。
《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彩蛋
在經歷了第二季稍稍下滑的口碑之後,《怪奇物語》的第三季變得更有野心。第二季的失敗被歸咎於小兒科的情節和過於平緩的故事發展,於是乎在第三季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更龐大,更膨脹,更加吸引眼球。時間從1984年的萬聖節轉移到1985的獨立日,主人公們剛剛踏入青春期的門檻。原本堅不可摧的友情正在疾馳而來的愛情快速瓦解。小團體被拆分開來,單線的敘事變成了多線的齊頭並進,直到最後的時刻才匯聚到一起。
更多成人元素被加入到劇情之中,也讓整個劇集變得黑暗起來。之間還是浮光掠影的怪物終於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影像,從一開始就肆虐起來,血肉橫飛的肉塊和不時出現的暴力場面甚至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一部B級恐怖片,那些熒幕上的小角色有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作為反派的蘇聯方面不再只是人畜無害的科學家,甚至擁有了一個酷似終結者的殺手,在小鎮上為非作歹。八十年代的懷舊元素依然還在,電影院裡播放的《喪屍出籠》(Day of the Dead),背景裡不時響起的《美國甜心》(American Pie),乃至於大多數演員蓬鬆的頭髮和調健身操時顏色鮮豔的塑形時仍能勾起你一些美好的回憶,只是它們很快就被其它刺激的畫面淹沒了。
對,是的,更大的怪物
除去這些膚淺的感官刺激之後,延續自第二季的劇情和設定上不合理不但沒有消除,還在不停地擴大,愈演愈烈。在冷戰時期,如此巨大地蘇聯基地被安置在一個美國小鎮的地下,卻沒有被任何人發現。決戰來臨的關鍵時刻,兩個角色躲在廁所裡談情說愛,似乎只是為了增加幾個觀眾們樂於見到的笑點。異次元和超能力的設定更是從來沒有想要給出解釋,仿佛它們天然就是存在的。這一切反倒和劇集借鑑的那些八十年代流行電影相得益彰。
如果在過去的幾年中,如果你已經成為了《怪奇物語》的忠實觀眾,那麼第三季確實滿足了你的期望。它的每一季都會給你似曾相識的感覺,以一成不變的按照了套路演繹著故事。結尾的時候一些角色會付出一點小小的代價,犧牲自己,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務。罪惡的勢力被暫時擊潰,躲回到黑暗之中。然後再下一季的開始,全新的角色會加入這個小團體,繼續重複這個過程,周而復始。(你能想像在第三季的結尾整個團隊已經擴張到八九人之多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怪奇物語》就和漫威「甜糖水」般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如出一轍,用相同的配方每次加上更新鮮的食材反覆烹飪,做口感不錯的菜品。它們總是習慣性有著一個不錯的開頭,然後在極力維持這種不錯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我。
這不是網飛的劇集第一次讓人有這樣的感覺。還有人記得2013年,網飛宣布要自己製作劇集時整個行業的情況麼?公共廣播網日復一日地在幾個相對固定的題材上拍攝著肥皂劇,從律師到醫生,從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到都市警察的刑偵破案。情節固定的單元劇霸佔著小熒幕的世界,一部劇集幾周甚至幾季不看依然能跟上劇情。網飛宣稱自己要改變現狀,一開始它也確實做到了。《紙牌屋》的前兩集請來了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依靠凌厲的剪輯,克制的畫面和嚴肅的劇情給所有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這並沒有保持下去。
《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一季
《紙牌屋》後來的經歷和今天的《怪奇物語》有著驚人的相似。在失去了大衛·芬奇和原著的支撐之後,政治劇變成了「政治鬧劇」,為了迎合受眾不停膨脹的胃口,只能用更加刺激而不合理的情節刺激著觀眾們的神經,直到最後無法收尾。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7年《十三個原因》(13 Reasons)。這部反映校園霸凌題材的青春劇在第一季是依靠別出心裁的敘事技巧和豐富內心獨白贏得大量的掌聲。之後不再計劃中的第二季卻充斥著爛俗的橋段和誇張的情節,墜落速度之快讓人驚訝。更不要說從英國收購而來的《黑鏡》(Black Mirror)。製作方在換成了網飛之後,整體質量和之前有著天壤之別,在自我抄襲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今天《怪奇物語》還遠沒到那個地步,只是它已經露出了小小的端倪,似乎正走著前輩的老路。
自從流媒體加入小熒幕的爭奪戰之後,整個電視劇集行業已經膨脹了數倍的規模。每年在各個平臺上製作和播出的劇集數量超過了五百部,觀眾爭奪戰的對手不再只是從前別家的劇集,對社交網絡上的花邊新聞和電子遊戲,更是每個觀眾自己的時間。電視劇集製作方正在絞盡腦汁弄清楚自己的觀眾把時間都花在什麼地方。和傳統的製作方相比,流媒體出生,擁有網際網路公司基因的網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知道你鍾情的題材,知道你喜歡的橋段。它分析你的每一次滑鼠的點擊,知道你的每一次暫停,每一次快進,跳過哪些無聊的段落,又重看了哪些引人入勝的情節。流媒體依靠這些0和1組成的數據向你推薦節目,也分析著這些數據尋找新歡,放棄舊愛。
大數據的威力是如此強大,讓人難以抗拒。但這一切畢竟是冰冷的數據,在創作著一個個熱門劇集同時,也製造出大量平庸的產品。每一個月網飛上線的劇集數量眾多,卻少有能讓人回味的作品。像《副本》(Altered Carbon)和《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這樣的作品,有著賽博朋克和太空漫遊這般吸引眼球的噱頭,但平庸無聊的故事卻讓它們很快被遺忘在資料庫之中。
《副本》(Altered Carbon)中的賽博朋克成了它唯一的噱頭
這就是《紙牌屋》和《十三個原因》隕落的原因,也是《怪奇物語》變成今天模樣的罪魁禍首。它過去的成功得益於大數據找到了八十年代的復古情懷這樣的賣點,現在卻逐漸成為了它的奴隸。大數據的分析後留下的只是會讓人愉悅的感官刺激,而不停重複的刺激會讓麻木的味蕾會變得越來越伺候,如同劇集裡那隻血肉模糊的怪物,只知道吞噬著周圍所有活動擁有生命氣息的生物。
在《怪奇物語》第三季的結尾,是一段告別。在經歷了三年的歷險之後,一些角色決定告別寧靜的小鎮,開始新的生活。核心人物威爾讀著已經犧牲養父留下的信件,百感交集。這封感人肺腑的信件裡試圖在告訴劇中的人物和熒幕前的觀眾,成長要付出某種代價,必須有所犧牲。只有拋棄掉一些熟悉的東西,才能迎來最終的成熟。或許對於《怪奇物語》本身來說也需要一次這樣的蛻變,不再單單是依靠更多情懷,更強的怪物、異次元和超能力,不再想著怎麼去更好地重複自己。我們知道這個故事還會繼續下去,霍金斯小鎮的冒險還將繼續,只希望它下一次歸來的時候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成熟。
需要經歷陣痛,成長才能完成
-FIN-
深焦DeepFocus為網易號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