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中國用行動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01-10 澎湃新聞

作者: ​芮曄平、劉夢琳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指出,這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9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用實際行動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為世界防控疫情爭取了時間、共享了經驗、提供了必要的物資援助。今年3月26日召開的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倡議,各國應加強信息分享,開展藥物、疫苗研發、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傳播,攜手拉起最嚴密的聯防聯控網絡。

負責任的大國

當今世界,大國有不少,但真正負責任的不多,負責任已經成為國家治理和國際交往中非常稀缺、可貴的品質。在防控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做到了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對人民負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習近平主席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明確得知存在人傳人現象後,中央政府採取果斷措施,武漢封城、全國啟動一級響應、以社區為單位進行隔離、延長春節假期,從全國各地調集醫療人員馳援湖北,動用一切力量救治受感染的病人,疫情防控工作不力的領導幹部受到嚴厲處罰。相比之下,部分標榜自由人權的歐美國家,政客為了選票和政黨利益,不惜以謊言誤導民眾,甚至「甩鍋」給中國,有些國家至今還在為要不要擴大檢測範圍猶豫不決。3月18日,不含港澳臺地區,我國大陸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為零,新增病例均為境外輸入。此時,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快速蔓延,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70萬,且還在不斷快速增加。

對世界負責。1月19日,我國政府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共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全球研究機構開展疫苗研製爭取了時間,同時也為全球疫情防控提出了預警。包括總幹事譚德塞在內的世衛組織多名官員指出,中方防控疫情的做法不僅是在保護中國人民,也是在保護世界人民。在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最艱難、最關鍵的時刻,世界上很多國家給予了關心和支持,疫情穩定後的中國開始向世界伸出援手,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塞維亞……,我們不僅提供防疫物資援助,甚至還派遣醫療專家團隊。前不久,習近平主席發出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的總動員令,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專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電視講話中直言不諱地表示:「你能意識到偉大的國際團結是不存在的,歐洲團結是不存在的,寫在紙上的不過是童話罷了。今天我寄了一封特殊的信,我們對於在困境中唯一能提供幫助的人期望很高,那就是中國。」

 

中國模式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中國有制度優勢,中國「抗疫」模式值得各國學習借鑑。義大利學者法比奧認為,這場疫情過後,西方所倡導的所謂「新自由主義」可能會成為過去時,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西方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將受到廣泛的質疑,而中國模式將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參考。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在一次內部講話中直言不諱的指出,國際秩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動搖,毫無疑問,我們正在經歷世界上西方霸權主義的終結。

對於中國「抗疫」模式,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從不解、到曲解、再到認同,因為國情不同,很難用「一刀切」的方式來解決所有國家的疫情問題,但在中國抗擊疫情的菜單欄裡,各國應該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和做法。此外,中國模式的價值還在於,西方國家並非不知道隔離是防控傳染病最好的辦法,但隔離帶來的經濟代價確實比較高,加上醫療成本高昂、金融市場風險等因素,各國政府很難下決心來做,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抗疫」成功,客觀上幫助很多國家下決心採取隔離模式,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媒體也在呼籲借鑑中國模式。

防控端:隔離是控制疫情最好的辦法。在武漢封城、我國實施最嚴厲隔離措施的時候,大部分國家還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由於缺少來自政府及時正確的引導,很多人對於新冠病毒甚至可以說是「無知無畏」,各國王室和政要感染者也不在少數,目前確診的就有如英國查爾斯王儲、英國首相、法國文化部長、澳大利亞內政部長等。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借鑑中國模式,印度決定實施21天的全國封鎖,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多國開始「封城」,對入境者或與病患接觸者要求隔離14天。很多國家都在建造自己的「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在中國專家指導下,塞爾維亞將貝爾格勒會展中心改造成為六千張床位的方艙醫院。俄羅斯也在效仿火神山醫院模式,在莫斯科新城區興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專業醫院。

民生端:保持信息透明、保障基本需求。信息透明是最好的穩定劑,通過電視媒體、微信、微博等多種渠道,實時通報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情況,醫療救援人員和物資調度情況,抗病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展情況,一線疫情防控進展情況等,最大限度杜絕謠言傳播空間,減輕群眾恐慌情緒。在這方面,很多國家呈現出兩種極端狀態,一種是恐慌並搶購物資;另一種是對新冠病毒的無知無畏。打擊惡意炒作、保障物資供應,是穩定社會民生的重要且必要的方式,本次疫情期間,國內很少有報導基本生活物資被哄搶的情況,絕大多數時間、絕大部分地區都能夠保持生活物資的充足有效供應。

生產端:加快復工復產、加強企業支持。如果因疫情導致企業大面積倒閉,對經濟和民生的影響無疑將是巨大且長期的,這也是很多國家遲遲下不了強制隔離措施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經濟恢復工作,在2月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中央政府就開始部署有序恢復正常生產,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的支持政策。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3月24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71.4%。根據商務部的消息,截至3月25日,全國生活服務企業復工率也超過60%。

中國製造

曾幾何時,MADE IN CHINA 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即使看似普普通通的口罩,也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工業製造能力。在聯合國產業分類中,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包括防疫物資在內,只要市場有需求,我們的企業就能迅速填補市場空白。

疫情防控背後折射的是工業能力。沒有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為後盾,我們控制疫情進展不會如此順利。作為疫情期間建設的首個擁有千張床位的高標準傳染病醫院,火神山醫院從開工建設到投入使用,前後僅用了10天時間,方艙醫院的建設的速度基本也在2-3天,基建狂魔的速度再次讓全世界為之驚嘆,更為重症病人與死神賽跑贏得了時間。在短短2個月時間,我國口罩產量從疫情前的日均1300多萬支,激增10倍以上、達到日產近2億支,背後折射出的是對整個產業鏈的整合與動員能力。

健康絲綢之路也離不開中國製造。沒有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作為後盾,再多的心懷天下也只是紙上談兵。中國製造是鋪就健康絲綢之路的堅實底座,疫情暴發前,我國僅口罩產量就佔到全球半數以上,疫情爆發後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中國企業,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盒等重要防疫物資的需求訂單紛至沓來。截至3月26日,我國已經向89個國家及世界衛生組織和非洲聯盟實施抗疫援助。

中國創造

自工業革命以來,歐美都是人類社會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引路人和推動者。但在網際網路領域,我國憑藉電子商務的崛起,帶動「網際網路+」大爆發,首次在新興產業領域實現對歐美的反超。隨著我國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加快布局,將極大推動新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未來我們還將看到中國在更多科技和新興產業等領域站到世界之巔。

新基建加快布局,智能時代正式來臨。儘管疫情對線下實體經濟帶來明顯衝擊,但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線上消費習慣得到深化,在線購物、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招商等模式被廣泛使用,在網際網路消費領域,我國無疑已大幅領先於世界。3月初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再次強調,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是自工業革命以來,首次由非西方國家全面吹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號角。憑藉新型基礎設施率先布局,以及在網際網路領域打下的良好基礎,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能夠在人工智慧時代發揮更多的引領作用。

此外,我們的生物科技也在加速追趕,疫苗研發和檢測試劑研發不遑多讓。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近期已有新冠疫苗開始進行首批人體注射實驗。國家藥監局已先後審批了16個新冠肺炎檢測試劑,包括10個核酸檢測試劑、6個抗體檢測試劑,華大基因、安科生物、華科生物、樂普醫療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研發的檢測試劑盒獲得歐盟認證以及市場準入資格。

疫情防控仍在路上

當前,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我國面臨的疫情「倒灌」風險依然嚴峻。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建議,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應保持現有的防控措施,同時嚴格外防輸入。世衛組織權威專家艾爾沃德近期也指出,目前我國的疫情防控仍存在漏洞,如入境篩查隔離還不夠嚴格,健康碼互認存在隱患,尤其是過早鼓勵摘口罩、外出聚餐,使得群體性爆發風險增加。前期的防疫成果來之不易,在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前,我們沒有理由鬆懈。

相關焦點

  • 【縱論天下】中國抗疫白皮書生動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李雪梅)6月7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正式發布。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當下,中國發布白皮書意義重大。為此,新華網專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和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趙磊。他們認為,白皮書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一本抗疫手冊,「共同體」是這本手冊裡的高頻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破解世界疫情難題的中國方案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更凸顯這種態度的短視。那麼,全球化形勢下人類該如何破解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世界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全球性危機和挑戰,發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早在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時就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2020-05-27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命運與共,中國推動構建更豐富多樣「共同體」
    在演講中,習近平給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如是說道。這是習近平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 中國這樣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大疫當前,習近平7年前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愈發凸顯出其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從通電話到會見會談,從致慰問電到給外方友好人士回信,「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高頻熱詞。從派遣專家、捐贈物資到與世界各國交流經驗、共享方案,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行動步履堅定。 全球戰「疫」特殊時期,習近平關於這一理念有哪些表述?
  • 王文:後疫情時代 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於2020年4月發起了「智庫行動倡議活動——加強國際合作 共築健康絲路」,共同體智庫專家和其他具有專業建樹和影響力的國內外專家積極響應、建言獻策,呼籲國際社會振奮精神、加強合作,為共同抵禦疫情衝擊提供智力支持
  • 順應時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疫情暴發後,習主席多次在重大國際場合,明確提出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人類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合作抗疫為國際社會深入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重要契機。」陳須隆說,經歷這次疫情,國際社會對這一理念的認同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抗擊疫情評價...
    ,世界各國人民既表達了對中國的美好祝福,也唱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中國力所能及伸出援手中國已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在內的物資援助;向世界衛生組織捐助2000萬美元;向10多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隨著疫情在國際社會多點暴發蔓延,中國在自身防控任務仍然艱巨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伸出援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國際社會給予高度評價。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抗擊疫情評價...
    「在全球抗疫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國際社會更加深刻認識到,人類社會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和全球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需要凝聚全人類的智慧與力量,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迫在眉睫。
  • 重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音)
    國際社會普遍稱讚,這篇重要演講描繪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用思想之光照亮了人類前行之路。2021年剛剛起步,世界正被新冠肺炎疫情陰霾所籠罩。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世人更加認識到,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裡,必須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同舟共濟 天下一家——多國人士認為與中國共抗疫情生動詮釋人類...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近日,多國人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傳染病威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眾多國家展現出「天下一家」的精神,與中國一道攜手應對,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
    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疫情面前,作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都應該迅速行動起來,凝聚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的強大合力,守護好人類共同家園的健康和安寧。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2020·年終專稿)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2020·年終專稿)  開欄的話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從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到提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一攬子中國方案,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引領全球減貧合作,中國奮楫破浪,堅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寫在中國人民抗日...
    如何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成果、推動人類共同發展,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時代命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是中國給出的響亮回答。這一順應歷史潮流的中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為各國人民攜手跨越阻礙、共同開創發展繁榮的新未來照亮了前路。
  • 56天30餘次互動,習近平這樣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
    疫情發生以來,他始終高度重視做好同疫情防控相關的外交工作。習主席強調,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是發揮我國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現。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是這次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在習主席親自指揮下,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努力,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向度
    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愈加切近每個生命個體的方式警醒人們:全球風險並非理論家書本中的概念,而已然成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嚴峻現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如其來的全球性風險,不同國家和地區動員各種資源,努力應對,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尤其中國在總體上已控制疫情,給人們以巨大信心,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反應和應對也存在諸多失誤,付出了慘重代價。
  •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維護人類生命安全與共同利益
    新華社發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強調:「當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
  • 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
    通過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得比中國更好。」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感慨,整個世界都感謝並讚賞中方應對疫情的努力與成效。疫情無國界。危機面前,人類更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 網友:用行動詮釋命運共同體
    近日,在義大利的社交網站,很多網友對來自中國的小米集團給出了高度讚賞,這是因為小米集團在義大利的疫情發生之後,火速馳援了上萬隻口罩。「通過善意之舉,小米『在義大利全國緊缺消毒用品的情況下,希望能出一份力來支持我們抗擊疫情』。」
  • 團結抗疫,奏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交響
    傲慢與偏見是抗擊疫情的最大敵人疫情一方面讓人們認清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相與現實;另一方面,卻又加劇了全球化分裂的進程。當疫情在中國暴發的時候,很多國家不以為然。有些媒體甚至冷嘲熱諷,用中國國旗開玩笑,「武漢病毒」「中國製造的病毒」等充滿嘲諷與輕蔑的表述,並非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