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故事裡,《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那是老少通吃。其中太上老君道袍飄飄,騎著他的青牛瑞獸,逍遙自在,拂塵一甩,如來佛祖,玉皇大帝都得給他面子。
太上老君是大家公認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 又稱道祖、太上道祖、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
在西遊記裡,孫猴子連玉皇大帝都讓他三分,無奈還是請來如來佛祖拜收了他。
在西天取經途中,孫悟空一路降妖除魔,威風八面,可是卻遇到一個青牛精讓孫猴子抓耳撓腮,在孫悟空求救於如來佛祖時,如來佛祖不肯告訴孫悟空那隻青牛精的身份,也沒有親自隨孫悟空前去收服青牛精,只派了座下十八羅漢幫助孫悟空前去降妖。但無奈十八羅漢招數盡用也拿青牛精毫無辦法。最後還是請來青牛精主人—太上老君才將青牛精收服,使得師徒四人繼續上路取經。
天界德高望重的太上老君的坐騎居然是一頭青牛,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青牛是什麼牛?它有什麼來頭?
青牛全名為「板角青牛」。是上古瑞獸,除了名稱裡面帶有牛字,其他跟牛並沒有任何關係。
青牛出自於《山海經》,其種類屬兕,相傳兕這種生物長的很像水牛,但皮毛是青黑色,頭頂額心正中長有一根沖天牛角,也叫板角。只有天下即將興盛,才會出來現世。也就是天降祥瑞。
在《西遊記》中這樣形容兕大王:
獨角參差,雙眸幌亮。頂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長時攪鼻,口闊版牙黃。毛皮青似靛,筋攣硬如鋼。比犀難照水,象牯不耕荒。全無喘月犁雲用,倒有欺天振地強。兩隻焦筋藍靛手,雄威直挺點鋼槍。細看這等兇模樣,不枉名稱兕大王!
在《山海經·海內南經》是這樣記載的:
「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意思是:兕在帝舜葬地的東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狀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長著一隻角。這裡的兕就是指青牛。
那青牛與太上老君又是如何聯繫起來的?
1、道教的終極追求是長生不老
《山海經》談到,青牛是由千年的樹木化成的妖怪,本身又有一萬歲的壽命,那可是長壽的象徵。人只要騎到它身上,就可以多活幾千歲,如:「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海外西經》)
東晉道士葛洪《抱樸子·對俗》記載:「雲千歲松樹,四邊披越,上杪不長,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壽萬歲。」
就是說,松樹長到了一千歲以後,其中就會產生出妖怪,其外形或者像青牛,或者像青羊,或者像青犬,或者像青人,它們的壽命又能長達一萬歲。所以騎青牛是表達的是「長生」的意思。這與道家追求不謀而合。
除了太上老君以外,葛洪在《神仙傳》卷10中還談到一個叫封君達的仙人,也是乘青牛,道號青牛居士。
2、太上老君原型為老子
東周的時候老子眼見周皇室衰微,各地諸侯崛起,天下即將大亂。為了躲避戰亂,老子西出函谷關,從此下落不明。當然,老子不可能走著出關,肯定要乘坐交通工具。東周時,馬極為名貴,普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多是牛車。《初學記》卷七引《關內令傳》云:「老子度函谷關,乘青牛薄板車。」這很符合當時東周平民的出行條件。《列仙傳》卷上也說,老子乘青牛出關,但沒有特別提到薄板。
而老子崇尚自然,青牛是樹木之精,正好與老子的哲學思想匹配。且老子提倡一種無為、悠閒的生活態度,牛正是一種行動慢悠悠的動物,從這點上看也和老子十分搭。在大部分關於老子的繪畫作品中,老子都是騎在牛背上,一幅怡然自得,與世無爭的模樣。
這樣,青牛就與太上老君終於搭上了。
喜歡文章就加個關注,歡迎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