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召開,會上回顧2020年的工作情況,規劃了2021年的目標任務。
相比上一年,2021年對西安來說更為特殊,是「十四五」開局年,也是西安的全運年。
重任在肩,西安對於2021年的規劃尤為關鍵。雖然官方在對外透露的目標任務中尚未給出詳細計劃,但在306項任務助力「十四運」中,榮耀西安網抓住17項城市規劃的要點,為大家重點解讀2021年西安市對於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以及事關地鐵的交通規劃編制。
XI』
AN
推進重大規劃編制
謀劃啟動環線及地鐵
此次會議中,對於2021年交通規劃編制,提出:推進《關中城市群核心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西安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等編制,謀劃啟動二環、三環擴能提升和地鐵11、12、17號線規劃建設。
早期西安在環線規劃上由於遠景眼光的缺乏,導致「西安二環無立交,三環繞城臉貼臉」成為西安人多年吐槽的對象。近幾年來,屢有對於二環三環進行改造的風聲傳出,如「六環十二射道路體系」中將繞城與三環合併,又或者是「2.5環」的提出。
風聲不斷,但鮮有動作。
直至去年,藉助十四運的契機,「南2.5環」啟動,二環線上重要連接路段多個立交橋已經完成了改造,大批城市快速路項目完成通車,等等動作讓西安不斷打通交通支脈。
本次會議再提二環、三環擴能提升,除繼續打通斷頭路和修建立交及快速路以外,可能高架改造、三環繞城改造等一系列眾人期待的大動作也要被納入其中。
在西安地鐵「豐收年」之後,對於在2021年的下一步軌道交通規劃,在去年12月5日,西安市召開2021年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會中就表示,加快編制報批地鐵四期規劃和市域線規劃,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這是自三期批覆以來,官方較為明確的透露了下一步西安市的軌道交通規劃方向。
但是遺憾的是,只說到了下一年西安軌道交通地鐵和市域線的兩個方向,未透漏出更為具體的線路。
時隔一月之後,本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2021年將謀劃啟動11、12、17號線規劃建設,可以說首次對外曝光未來西安軌道交通的具體線路。
這三條線路大家其實都較為眼熟,11號線是原三期規劃中的遺珠,12號線曾在陝西省發改委編制的西安臨空經濟區規劃中出現。但時過境遷,未確定的規劃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根據此前曝光的《關中城市群核心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初步成果圖過程稿顯示,西安將建成47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地鐵線19條,市域線12條,輕軌線16條。
成果圖中,市域線(S線)編號進行了調整,與地鐵線編號整合為一體,地鐵12號線也因為其大站快線性質而編為市域S12號線,原17號線調整為S20號線。
本次會議提到的12號線,應該就是規劃中的S12號線,現17號線的走向也有了支線。
因此,在《關中城市群核心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初步成果圖的基礎上,根據以往建設路徑、流露出的地鐵規划過程稿件,經@chinhoyoo@樂天派zhz 變形推測,為方便大家了解,榮耀西安網重新製圖了未來西安11、12、17號線有可能的線路走向、站點位置。
西安地鐵11號線
西安地鐵11號線全長47km,連接主城區、西鹹新區、鹹陽市,在三地均有布局,在主城區全長26km,西鹹新區佔據17.6km,在鹹陽市延伸3.4km。項目北起文林路,南至杜陵西,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斜向加密線。
全線車站共24座,分別為:文林路、北門口、白馬河路、白馬河公園、八裡莊、五席坊、阿房宮站、灃東三路、獅寨、趙家堡、賀家村、漢城南路、丈八北路、丁家橋、茶張、丈八四路、付村、第五橋、杜城、清涼山、鳳棲原、航天大道、裴家埪、杜陵西。
連接西安主城區城南片區杜陵,向西緩解航天大道、西部大道沿線交通壓力,在丈八四路與已經運行的西安地鐵6號線實現換乘,向北縱向穿過高新區軟體新城,與西安地鐵5號線在漢城南路換乘,繼續向西經過賀家村、阿旁宮等地,向北進入鹹陽市。
西安地鐵市域S12號線
西安地鐵S12號線全長43.2km,在主城區共計12.4km,在西鹹新區覆蓋30.8km。項目北起機場北,南至西安南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正向主線。
全線車站共17座,分別為:機場北、機場(T5)、蒲家寨、擺旗寨、石何楊、西坡、後衛寨、車張、趙家堡、阿旁宮南、西晁、陳家莊、定昆池、府君廟、楊家灣、大官坊、西安南站。
線路與西安地鐵2號線走向相同,是正向南北走向的線路,連接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和港務區,藉助與1號線在後衛寨換乘連接機場、西鹹新區與主城區,拉近郊區的空間距離,向南連接起西安南站,成為西安又一條連接機場與火車站的地鐵線路,同時緩解南北走向交通壓力與2號線的運輸壓力。
西安地鐵17號線/支線
17號線起於堡子村,止於東三岔,支線南起巖王,北止東渭陽,均在主城區內,分別長28.2km和14.2km。
全線車站17座,分別為:堡子村、趙村、上水腰、任家寨、奧體中心、全運村、保稅區、徐家莊、新合、巖王、羅家溝、臨潼站、東三岔,支線從巖王分叉,到西泉、宣孔、北田、東渭陽。
線路走向與已經開通的西安地鐵9號線大致相同,都是西南到東北走向,17號線在堡子村與8號線換乘,以此連接城區與郊區線路,向北在奧體中心與14號線換乘,向東經過保稅區,在巖王站分成17號線和17號線支線兩路,17號線在終點與9號線東三岔即可換乘,連接臨潼區域,為人們出行提供多種線路選擇。
目前,西安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建設中,現階段搭建起的線網還不夠完整,這三條線路的規劃完善了主城區與西鹹新區、鹹陽市各個區域進一步的地鐵覆蓋,拉近了西安各個區域連接的空間距離,搭建起未來關中城市群核心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的最內部的框架。
「八線共建」之際,必然要謀劃更為長遠的目標。
據了解,西安地鐵正在按照城際、市域、都市圈、三期調整等多種方式包裝了建設規劃方案。此次會議中明確的三條線路,可能會以不同類型軌道交通進行審批上報,譬如S12號線。
如果能儘快落實上報,靈活的規劃思路,多元化軌道交通體系,將進一步豐富西安軌道交通線網的建設,提升西安公共運輸能力,更快方便市民出行。
XI』
AN
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超前謀劃城市發展
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曾說過:「寧可規劃等發展,也不要發展等規劃。」
本次會議上,西安提出將加快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超前謀劃城市發展,統籌引領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完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單元導則,加快團結村、三學街、小雁塔等7個重點片區詳細規劃編制。
國土空間規劃是城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目前國家正全面推進和實施「多規合一」,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西安需要做好國土空間規劃,避免短視造成的問題出現,才能讓城市的未來受益。
而會議中提到的7個重點片區,其中,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已經納入《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
根據近日西安市自然資源局發布的《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20-2035)》批前公示,明確劃定了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和保護內容,形成「三軸兩帶六片區,多點式展示」,並詳細劃定了文物建築規劃措施、用地規劃、高度控制、交通等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