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沿江高鐵(擬定名為沿江高鐵天門站)
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線路起於漢口站,經漢川東、天門北、鍾祥南、荊門西、當陽西,終止宜昌北站。過境天門約40公裡,經過淨潭、盧市、楊林、竟陵、石家河、佛子山等6個鄉鎮。
站點選址已初步確定在我市城區北環大道以北、漢北河以南,待初步設計評審完成後最終確定站點。
我市擬將設在皂市鎮的長荊鐵路天門站更名為天門北站,將新建的天門高鐵站定名為沿江高鐵天門站,目前更名工作已啟動。
2、武天高速
武天高速,天門城區至城市圈外環高速段,已進入工程可行性研究諮詢服務招標階段。關於武天高速在城區的走向問題,目前雖然規劃在城北,但受沿江高鐵武天荊段的線位影響,城區的走向暫時無法最終確定,待高鐵線路確定後,將研究城區的具體走向。
武天高速公路由漢川市進入武漢市後,在索河鎮跨漢蔡高速,將以高架形式,沿蔡甸區嵩陽大道、天鵝湖大道,一路向東至武漢中心城區。由此可見,武天高速除了少部分路段未最終確定外,總體走向已經基本明朗,相信用不了多久,項目就將全面啟動。
3、關於疫情
春暖花開日,英雄凱旋時!警車開道、警燈閃爍、騎警護送,天門以最高禮遇、最深敬意送別山西援鄂天門醫療隊最後10名隊員返程。白衣執甲,逆行出徵。今日凱旋,依依難捨。至此,天門的疫情告一段落,但仍要注意內防復發,外防輸入。
4、天門發展方向
相聚茶聖故裡,共探茶旅之路,陸羽故裡第二屆陸羽茶文化旅遊論壇在我市舉行。活動期間,武漢佳境國際旅行社、湖北天海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亞航國際旅行社湖北公司、武漢炎黃茶文化研究會與市博物館、園林局、茶和天下郵局、天門軍創傳統文化有限公司、茶經樓籤訂了茶文化旅遊戰略合作協議。
第五屆中國(天門)蒸菜美食文化節開幕了!來自湖北省各地市的楚菜專業代表隊和烹飪大師,來自亞歐各國及地區、全國各地的100多家電商,雲集天門陸羽廣場。「無菜不蒸、無宴不蒸」是天門的飲食傳統,更是天門蒸菜的真實寫照,已由幾個零星品種發展成種類眾多、技法完整的菜品體系,成為一種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系統美食文化。
活力天門,萬馬奔騰。天門國際馬拉松在陸羽廣場鳴槍開賽,來自國內外萬名跑友一起縱情奔騰。本屆賽事首次升級為「全馬」,途經陸羽廣場、東湖、西湖、天門植物園、天門中學、天門博物館等地,賽道設置上也全新升級,將自然生態與城市人文景觀的融合與展現,在沿途多個點位設置文化展演,展現曲藝、茶藝、蒸菜技藝等文化活動,跑友們在奔跑中感受了天門獨特的城市魅力,在茶香中品味天門別樣的人文氣韻,用馬拉松的魅力,讓天門呈現出全新的精彩。
能看出天門已經在大膽嘗試各種大型活動和產業,發展的決心不容置疑。
從地理位置上看,整個城區,除了可以確定西邊基本會以隨嶽高速為界、不是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外,東、南、北目前好象都有所動作。
先說說南部。十多年前天門市正式提出了全面向南的發展方向,天嶽同城的概念也應運而生了。候口辦事處變為了天門經濟開發區,新堰鄉併入了嶽口鎮,隨嶽高速的出入口與天仙公路都建在了城區南邊。南部一時間風生水起,大手筆不斷,天門新城、匯僑城、華泰義烏、還有棉花交易中心等。天門南站、天仙城際的開通也加速了向南的發展的趨勢。
然後再看看北部。武荊高速建在了北部,同時也建了武荊連接線,車流量不小。北湖生態城也開始建了,近年來的大項目也有不少在城北布局。投資幾個億的公交總站、華西農商城、承天國際車城、碧桂園、天門職業學院等都紛紛入駐城北,另外據說規劃中的武天高速與城際鐵路也在城北。這樣看來城北目前象是天門炙手可熱的地區了。
最後看城東。城東是與武漢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竟東路兩邊現在變化也很快,世紀城、智匯東城等不少項目在東邊。武天高速公路據說要走城東直線到達武漢,還有天門火車東站的物流中心,與楊林辦事處的整合等,城東也成了一個非常重點的區域。
向東發展可以拉近與武漢的時空地理距離,現在仙桃、漢川、洪湖、開發區、工業園都是放在往武漢方向,迎接武漢產業轉移,也可以拉到武漢投資,比如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就能夠快速對接工業園物流,當地政府只要修一條連接線就OK了。 其中漢川工業園的服裝 食品,已經遠遠甩開了湖北所有城市。
天門現階段以向南和向北為主,南北大約十多公裡,目前城區還是呈現長條狀,東西寬度不夠,西邊隨嶽高速的修建向西發展有了很多限制,下一步應加大向東擴展力度,就如同荊州城區一般以前是一個狹長狀東西很長南北不足,由於向南是長江,這幾年向北擴張很快,城區面積快速擴大。天門南北框架己架好,應向東加大橋梁和道路基礎建設力度。拉大東西骨架,為以後發展打好基礎。
東南北都在開花,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是工業興市還是農業興市?
總結一句話,要想大力發展,人是關鍵。應想方設法留住人才,加大企業落戶優惠,拓展就業機會,保證人口淨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