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神考拉
在藍楹花開的春天去雪梨,就像在櫻花盛開的季節去東京。12月初漫天浸染的紫色在雪梨這塊藍色的調色板上鋪陳,塗抹出淡淡憂傷的影調來。
可雪梨骨子裡是閒適愉快的,大咧咧性格中透出十分「高大上」。
一個被全世界人認領的故鄉
「小狗小姐」的家鄉&麥加裡夫人的椅子
跳上一輛哈雷摩託沿雪梨「高大上」路線兜風看街景是不是很拉風?不管你在家還是賓館,聯繫BlueThunderDownunder公司,他家的哈雷摩託都會準時停泊在你指定的地方。很Man的騎手帥叔會細心地幫你穿好皮衣,系好頭盔,然後,你指哪哈雷走哪,是不是很爽?
我們7輛哈雷就那麼在路人驚嘆的眼皮底下,從SwissotelSydney onMarketStreet酒店轟然飛出。從羅素·克勞的洋房到新南威爾斯藝術館,從海德公園到海灘現代藝術展,騎手自然兼導遊一路講解。
別錯過一個小小的地標,麥加裡夫人(MrsMacquarie)的椅子就在路的右邊。1810年,英倫女子伊莉莎白麥加裡隨夫漂洋過海來到雪梨,她日夜思念故鄉,無法分憂的總督丈夫於是在英國船進港必經的海邊為她打造這張石椅。
導遊道格拉斯小姐(她讓我們稱她Doggie,「小狗小姐」)的奶奶也來自英倫,但「小狗小姐」這樣形容自己的故鄉:「看到紅土,我知道我已回到故鄉。」
原來故鄉不是地域,也沒有永恆,故鄉只關乎心靈。
英國人用200年重塑了另一個故鄉,一個被世界各地人認領的故鄉!
我是在法國嗎?
獵人谷葡萄園&海邊的法式餐廳
如果沒有桉樹和藍楹花,雪梨郊區的獵人谷就是法國的普羅旺斯,藍天紅土葡萄園,幾乎沒有什麼不一樣;而雪梨海灘邊的法式餐廳就像是在坎城,居然還有各色鳶尾花,這不是法國的國花嗎?我一度恍惚自己身處法國。
花一天時間,到城市北郊的獵人谷(TheHunterValley)品吃品喝品格調,對雪梨人來說是「有品」的生活。2小時車程不算遠,何況還有一路山光樹影陪伴。這裡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酒區之一,以出產賽美榮(semillon)、希拉(shiraz)等葡萄品種著名,酒莊、葡萄園、鄉村餐館比比皆是。
坐上紅白相間的50年代經典復古豪華凱迪拉克大敞篷,來回穿梭於各葡萄酒酒莊是個不錯的主意,好酒也要配好車!這種「高大上」項目,獵人谷一應俱全,其實這兒就是雪梨人拍婚紗辦婚禮的熱衷之地。中國新人來這裡度蜜月,想來定會讓他和她的小夥伴驚呆。
分散在陽光明媚山谷間的70多家酒莊,大都是小產區精品葡萄酒莊。在Keith Tulloch精品酒莊,Petersons香檳酒莊、Waverleyestate陳釀酒莊流連。獵人谷不只有酒,Binnorie的奶酪、PotterBrewery的鮮釀啤酒都是落袋的好貨,回去免不了大包小包提一手。
相看兩不厭
和考拉一起吃早餐&在史蒂芬斯港找鯨魚
動物是澳大利亞永遠的主題,第一個要看的就是萌神考拉。
達令港邊的雪梨野生動物園,清晨便開始熱鬧起來。我們直奔考拉園。居然見兩隻考拉正纏在一起在廝打!各自用後爪鎖緊樹幹,前爪猛抓對方頭部,直抓得對方搖頭晃腦。這難道是我們和藹可親萬事無求的考拉?飼養員告訴我們,兩隻考拉正為樹頭這片領地歸誰而展開激烈的戰鬥。廝打了幾分鐘,個頭小的敗下陣來,乖乖退到另一片樹上。兩隻考拉又恢復萌呆狀。這一幕,直看得我們愣神,大大顛覆了考拉在心目中的印象。
而在新南威爾斯州史蒂芬斯港觀賞鯨魚的最好時節是5月底至11月中旬,每年有超過12000隻座頭鯨遊經史蒂芬斯港,沿著澳大利亞東海岸向北遷徙,前往南太平洋的溫暖水域。繁殖期一過,它們便會帶著自己的小寶寶回到南太平洋和南極洲的冷水區。我們去時已經是12月上旬,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帶著我們逡巡藍水天堂,終於發現遠處一頭巨鯨正頂著個大噴泉在閒逛。40年前,澳大利亞發布「禁捕令」終結野蠻的捕鯨,老船長幽了一默:「瞧,它超過40歲了。」只有了解禁捕背景的人才會明白老船長在念叨什麼,他相信這鯨魚一定是位躲過了掠殺活到現在的幸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