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化危機系列的分支,生化危機:抵抗計劃的出現一直讓玩家們非常不解,因為多人模式似乎在這個系列中並沒有那麼顯眼。近日這款遊戲就迎來了自己的大更新,並加入了不少新技能和新人物。那借著這個機會,就來嘗試一下,這款遊戲究竟有沒有單獨發售的必要?
去年9月份卡普空不聲不響公布了生化危機系統旁支作品,《生化危機:抵抗計劃》,作為一款非對稱對抗玩法的旁支作品,抵抗計劃意料之中的並沒能激起多大的熱度,玩家們也是普遍持觀望態度,三個月後隨著《生化危機3:重製版》的公布,抵抗計劃搖身一變,以附贈的形式成為了生化3重製版的多人模式,很明顯卡普空只是出於商業目的考量,講兩款作品捆綁銷售。首先來明確一下什麼叫非對稱對抗遊戲,其實在業界這種遊戲類型,更多的被稱作為非對稱競技遊戲,但實則對抗與競技之間,不應該完全劃等號。
狹義上真正的競技遊戲必須做到,雙方玩家完全對稱,沒有任何形式上的性能差異,才能夠稱作是純粹的競技,傳統棋牌遊戲也許是最接近於純粹競技的遊戲類型。但由於完全對稱所導致的,遊戲活性短板,使得純粹競技遊戲作為遊戲來看,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遊戲樂趣,也便無法發展處多麼大的規模,現在市面上的絕大多數所謂的競技遊戲,其實都是在雙方基本對稱的前提下,引入適當的性能差異,來實現所謂的競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類DOTA遊戲,這類遊戲嚴格意義上講,其實將其稱作強競技性遊戲更為貼切一些,對於一款強競技性遊戲而言,角色特色設計的越大膽,角色玩法間的差異越大,那麼理論上這款遊戲所能帶來的樂趣就越強。
在本作中對抗雙方的玩法差異,大到簡直是在玩兩款遊戲,也因此想要做好本作的平衡性,簡直難度登天,在本作中扮演倖存者的一方玩家,以各自又有獨特能力的四人小隊形式,在箱庭場景中完成三個階段的,各式收集要素,最終以成功逃離為目標進行遊戲,,而與之對抗的操縱者,則需要一套主打資源管理的,即時卡牌遊戲框架下,通過擺放敵人、操作機關,布置陷阱以及附身操作等方式,阻止倖存者玩家達成目標成功逃離。對抗雙方無論是在從玩家人數,勝利規則上甚至整個遊戲玩法上,都是極端的非對稱,想要維持平衡性更是極端的困難。總體來看,本作適合那些喜歡生化危機這個IP的玩家,如果不喜歡的話,那還需要自己多加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