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齋畫譜》的「餖版印刷」,堪稱中華瑰寶,至今還在延續使用

2020-12-22 藝術泛舟

上回我們講到了《十竹齋畫譜》的《石譜》上卷,這次我們講下卷。原創不易,點個讚再走,要是能留下評論就更好了!

《十竹齋畫譜》的成功和在中國版畫史佔據重要的裡程碑地位是有很多原因的,同時也是必然的。

一是當時《十竹齋畫譜》是請得當時的名家臨摹,提取一些代表畫作中的部分來進行編著;二是請了很多書法名家題詩。三是採取當時最為先進同時也最為費工時費成本的「餖版印刷」;四是精心審校,校對。五是,胡正言本身就是文人和書法家、篆刻家出身,專業和精益求精。

宋代當時已經有了活字印刷術,但是為什麼沒有流行開來?很多人也百思不得其解。

個人推測:無非就是這些原因:

第一個:活字印刷術的字模實際製造非常麻煩,一個活字形成要有母模才可以,字體變化局限於「宋體「和」楷書「,這實際對於當時文人墨客來說,是很難接受這樣千篇一律的方方正正的字的。而古代如果要有多樣的字體,自然要形成字模才可以。古代漢字遠遠超過現代我們常用的字,體量非常大。看過古籍的人都知道,有很多古籍上的字非常多的非常複雜的。所以活字印刷反而沒辦法形成主流印刷方案。成本高昂啊。

第二個:雕版印刷可以不在意雕版人的文化水平高低,在古代能斷文識字的人也不會從事這行業吧?而活字印刷是反字,排版就需要有一定的識字水平,要不然很容易排錯的。到現代文化水平都高了,初中畢業已經可以認識絕大部分漢字了。

第三個:雕版印刷反而是最經濟的方案了,古代一本書沒有現在動不動幾百頁幾千頁的,頁數並不多,這時雕版印刷就是最快的方案了。再加上雕版印刷成版就可以保管,再印直接拿版印就行,一勞永逸,而活字要重複使用,就要拆版,又費一道工序。而且當時活字印刷的技術確實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而且活字對於當時的墨汁並不友好,現代流行也是因為有了油墨,如果還用雕版印刷反而容易損壞版子,且活字改成鉛字之後可以頻繁機械化印刷。

活字印刷的書籍

第四個:當時文人好書法法帖,但是又不可能每個人都能獲取到真跡,也許真跡就那麼一本兩本的。所以從宋代到明清非常流行翻刻書法名家作品法帖,這就滿足文人們的收藏和學習。只有雕版印刷工藝才能達到這個需求,而且活字印刷肯定是達不到的。活字印刷只用於一些儒家典籍和家譜印刷上面了。

第五個:雕版印刷更容易實現,當時宋代到明代名刻手很多,普通刻手更不用說了,而且有專業從事臨摹手寫的寫手,還有很多當時書法家也參與其中,產業化規模化形成了。而且時間成本也變得低了,可以規模化產業化來進行製版工作,而且據相關記載顯示:在古代江南地區包括徽州,已經形成了製版工坊、印刷工坊、只售書坊的獨立化運作,產銷分立,當然也有產銷一條龍的,這就形成互相協同發展的產業局面。雕版反而成為主流。「餖版印刷」的出現:

文化的發展自然是一直向前走的,雖然宋代就有了大量的圖文並茂的書籍,插圖很流行,但還是處在黑白時代。只有民間有部分神像類可能也許已經有了手工上色版。

古籍中的繡像插圖

尤其到了宋代明代,換句現代話說「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是逐步增長的」。已經不滿足於看黑白圖了,開始追求彩色時代了,而手工上色不好控制,成本和時間也長啊。怎麼辦?

餖版

古人是有智慧的,那就想辦法想辦法,於是不知道是從版畫找到靈感還是從哪兒找到靈感了,有了解決辦法:就是我後面要提到雕版印刷的巔峰技術--「餖版」印刷。

餖版

我在其它文章也提了很多次我的觀點:中國古代印刷術和版畫是互相影響互相發展的。要談中國的印刷術就不能離開雕版、版畫、中國繪畫、書法碑刻這四樣,這四個看似沒聯繫,但是你要看完很多古籍之後,你會發現中國古代印刷史這四個缺一樣都不行的,這四樣才讓中國古代印刷術在明代發展到高峰。不好意思,我不是貶清,事實是到了清代印刷術反而落後於明代,甚至質量都不如宋代,民間已經很難出現好的彩色版畫印刷品了。「餖版印刷」的精妙之處:

這餖版好在哪呢?不只是工藝複雜,還在妙在分解分版,就跟現代的平面處理軟體一樣,在進行設計用分層來合成一幅圖。

現代印刷分色印刷當然很簡單了,開多個版就是了,然後現在印刷機數碼化,四色混合很簡單可以實現很多種顏色,但是在古代可沒有這麼方便 ,這四色混合技術肯定是沒有的。

但是多色印刷不可能一塊版來印刷吧?上色也不方便啊。怎麼辦?所以他們採用用多塊版不同色來套印。怎麼套印?怎麼實現顏色變化 ?

他們研究出如果表現不同顏色變化,比如同樣的紅色有淺有深,怎麼表現?那就再拆,主色大點的木版,小點多色就用小版,然後再套色,這個就容易想像出來了,當第一色印刷出來之後,幹了,然後下一道人再用小版再刷一色,可以形成流水化作業,可以想當然認為的是肯定多個框架,要不然會偏移的。

關鍵是這麼多版,一定要先有整版,然後再根據顏色分成小版,每塊小版還要同整版要一樣大小,一樣的,否則肯定就套偏了,出來的圖就是本來在A位置結果到B位置了。

這就是「餖版」印刷的智慧,這是古代印刷術的最高成就,即使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技術還是廣泛使用,只是雕刻改成了數碼機械雕刻,材料也由木改成金屬或者樹脂,民間楊柳青為代表的版畫至今也是用這工藝的。

當然「餖版」只應用於印刷彩色書籍,比如畫譜。而且書法法帖因為只是黑白只要跟碑刻方法一樣就可以,只要一個整版,而「繡像」類的書籍也就一塊版就行了。而書籍也直接一塊版就可以了。有些書上面有朱色格子那是有那種箋紙,直接用上就行了,只要注意刻版字不要碰到箋格就行了。

關鍵這還不是最驚奇的,古代書法法帖呢,都說沒墨色變化,也只能看到筆峰變化,但是這「餖版」印刷就解決了這問題,這智慧確實可以的。

對於設色的山水畫,如果沒有墨色和色彩變化,用原來的木版和後面的石印印刷是很難還原的,而「餖版」印刷就解決了這問題。

對於知道點印刷知識的人來說,即使是當今都清楚雕版是做不出漸變色效果來的,只有現在的膠印機印刷才能達到,而膠印機印刷也要多塊板的,只有數碼印刷機可以一次完成,但是也是多次上色,只是內部在進行我們看不到罷了。

這在現代還這麼糾結的技術,居然在古代早用「餖版」印刷解決了,但是成本這個確實要高,想想看,即使現代你要做個熱轉印或者絲印(當然現在有免開版的)要多色還要開好幾塊版,一塊版至少100多塊人民幣。

民國的箋譜詩箋也是用的「餖版「印刷,當今不知道是不是用這技術了。當然也有古法印製法,貌似楊柳青還用這類方法印版畫。

箋譜和書箋印刷方法

版畫有可能是從印刷學到的」餖版「,也有可能印刷本身就是從版畫學到的」餖版「技術,所以我說版畫和雕版印刷是互相影響。要清楚版畫和印刷是不一樣的,版畫一般就是一個畫面,印刷是畫冊。我是藝術泛舟,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杭州十竹齋「木版水印」非遺新館亮相
    12月22日,在位於杭州高銀街的「木版水印」非遺新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杭州十竹齋藝術館館長魏立中(右四)向嘉賓介紹木版水印作品。  當日,杭州十竹齋「木版水印」非遺新館亮相,這是木版水印藝術館依託「百家館」項目首次入駐連鎖酒店的大堂。  「百家館」項目是文化部門、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人與連鎖酒店共同合作推出的,通過將酒店大堂改造成不同風格的非遺文化展示平臺,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特色藝術館,把優秀的非遺文化和技藝展示給更多的遊客和市民百姓,傳播和發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 視窗|杭州十竹齋「木版水印」非遺新館亮相
    當日,杭州十竹齋「木版水印」非遺新館亮相,這是木版水印藝術館依託「百家館」項目首次入駐連鎖酒店的大堂。 此項技藝是在明代發明的餖版、拱花技術上發展起來的。 12月22日,在位於杭州高銀街的「木版水印」非遺新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杭州十竹齋藝術館館長魏立中(右四)向嘉賓介紹木版水印作品。
  • 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
    【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非常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圖一【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非常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圖二【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非常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
  • 十竹齋拍賣(北京)2020首拍全國城市精品巡展——晉江站正式開啟
    十竹齋拍賣(北京)有限公司2020年首屆藝術品拍賣會將於10月16-18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預展10月16-17日,拍賣10月18日)。屆時將會推出中國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佛教藝術、古籍善本、瓷玩雜項等八個專場,約1200件拍品。
  • 日本明治時期《梅嶺百鳥畫譜》
    本書收錄了梅嶺三套畫冊:《梅嶺百鳥畫譜》(清末楊守敬題序)、《梅嶺畫譜》和《梅嶺畫鑑》。其中《梅嶺百鳥畫譜》流傳於我國清代,以楊守敬的作品為序。據說唐宋時期日本人從中國帶到日本的畫冊被推崇,保留了黃荃的畫風。這幅畫對中國現代許多大畫家都有影響,如陳之佛、謝稚柳等。
  • 獻縣淮鎮張樹棟著作:《中華印刷史典故》之目錄、李興才先生序...
    此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了作為教材使用的壓縮本《簡明中華印刷通史》,2005年又在臺北出版了150萬字的正體字增補修訂版。如此繁重的工作,如果按常規,先組成一個龐大的編委會,恐怕花上十年工夫,也未必能出版初版。再搞修訂版出書,要等到何年何月?樹棟先生,是一位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任勞任怨、有工作狂的人,特別是對中國印刷史學術的鑽研,用功至深、成效最著。
  • 乾隆的枕邊書不是大家文集,而是1本畫了300種「妖怪」的畫譜?
    就這樣日復一日,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終於在康熙三十七年完成了這本畫譜,將它命名《海錯圖》。這本畫譜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部作品,更奇怪的是,畫譜雖然畫好了,但他的人卻消失不見了,好像是專門來畫這本書的。也許是去遊歷了更多的地方,又或許是病故了,一切都是猜測,到底去了哪裡,就不得而知了。
  • 麗江寧蒗縣拉伯鄉樹枝阮柯東巴「大祭風」木牌畫譜整理研究
    【摘要】木牌畫譜是東巴為了記錄東巴祭祀儀式中木牌畫內容的一種繪畫形式,東巴稱其為「冬模」,相當於圖譜,由於歷史、社會原因,東巴畫譜在民間已經極少了。拉伯鄉居住著納西族的一個支系,稱為「阮柯」,歷史上是東巴活動較為活躍的地區。
  • 企業宣傳畫冊印刷使用什麼紙張
    企業宣傳冊印刷產品是幫助企業進行廣告宣傳的一種宣傳印刷產品。由於企業宣傳冊印刷產品的推廣效果非常好,很多企業都非常願意通過企業宣傳冊印刷產品進行產品廣告宣傳。然而,企業宣傳冊印刷產品的生產質量與印刷用紙的選擇息息相關。在印刷相冊時,紙張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 鏡面油墨在絲網印刷中的使用技巧
    三、鏡面油墨的印刷技巧:1、首先應了解鏡面油墨稀如水,印刷技巧是關鍵,當印刷速度慢時,一方面,稀如水的鏡面油墨會漏流下網版,另一方面,鏡面油墨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印刷後得到的鏡面效果不好,為此,在印刷時,鏡面油墨倒在網版上後必須連續快速印刷,才能順利印刷,即使邊印刷邊檢查工件這種速度都會給印刷效果帶來影響,例如堵網,油墨印不下去,在網版上結渣團等。
  • 四百年老字號拍賣行進軍北京 十竹齋首拍即將驚豔京城
    10月10日,十竹齋拍賣(北京)2020首拍北京站精品巡展在十竹齋北京藝術中心正式開幕,吹響了其首屆藝術品拍賣會的號角。在響應「文化強國、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十竹齋進軍北京。
  • 為什麼至今為止有些人的電腦系統還在使用XP?
    為什麼至今為止有些人的電腦系統還在使用XP?XP?有些時候想體驗新系統這個沒問題,但是首先你要明白,新不一定代表好,新並不一定適合你,這就好比以前使用XP系統的人一方面他們本身對XP使用很順手,再加上自己本身硬體所限制,即便是想裝也沒法使用,試問這種電腦他不繼續使用XP系統,他還能使用什麼系統?
  • 長垣酎酒的故事還在延續
    至今茫茫沙丘之下刀箭文物仍見,殺氣猶存。君側耳:隱隱可聽撕殺聲,隆隆可聞戰鼓響。勝利之師,敗軍之將,哪個不血染徵袍,誰人能全屍入土?勝方:戰鼓聲聲唱凱歌,紅旗獵獵寫奏章。敗方:風瀟瀟兮掩戰旗,雲哀哀兮暴屍骨。戰事息:勝者必推杯慶凱,敗者亦拿酒釋懷。勝者飲,敗者飲,大家全飲,你亦飲,我亦飲,普天同飲。於是乎,酒氣滔滔高如浪,醉意濃濃氣作虹。僅桂陵一戰不知要耗去多少佳釀。
  • 怎樣自學芥子園畫譜,抓住2點,即可打下基礎,了解真實的古人
    怎樣自學芥子園畫譜,是由易到難的過程,芥子園畫譜的編排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因此,學畫人只需要從第一篇開始,按照順序學就可以。芥子園畫譜不但有圖可以臨摹,還有簡短的文字說明,雖然文字不多,但字字珠璣,非常珍貴,學畫人應該仔細研讀,才能體會繪畫真諦,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