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戴個「圈」就能玩 VR,這是什麼新玩意?

2020-12-15 愛範兒

一說到玩 VR 遊戲,想必你腦袋裡已經浮現出一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人——

他戴著一個碩大的頭戴設備、兩手握著厚重的控制器,手臂並不輕鬆地在空氣中張牙舞爪。虛擬遊戲中,他的手緊握手柄,變成了哆啦 A 夢一般的圓球,靈活的手指在磅礴奇幻的新世界卻毫無用武之處。

不過很快,我們就不用握手柄了。虛擬世界中的手,也將恢復自由。

來自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華人科學家,近日聯合打造了一副「3D 手環」—— FingerTrak。

戴上這個「圈」,你十指的動作就都能被精準捕捉,而且它在未來的玩法,可能比你想到的還要多。

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了 《ACM 互動,移動,可穿戴和普及技術期刊》上。

它的面世,意味著可穿戴傳感器技術又迎來了新突破。

一個能讀懂你手的「圈」

近年來,精準的手指運動跟蹤,已經成了 VR 和 AR 領域研究的熱門技術。

如果你是一個動畫師,應該就知道捕捉人手有多複雜了,手部每個關節的每次彎曲、伸展,都有著無數種可能。

FingerTrak 的最大特色,就是用了一種新技術,來準確預測每根手指的位置——熱傳感器跟蹤

這個「圈」看起來就像一個雙層的手環,不過重點是手環周圍安裝的四個熱像儀。

這些熱像儀非常小,長 5.7mm,直徑 9.3mm,就跟豌豆大小差不多。

它們的尖端都有一個低解析度的紅外攝像頭,指向手指的一面。雖然解析度較低,只有 32 x 24 像素,但它們能夠精準地跟蹤佩戴者手的運動。

研究裡呈現的紅外熱像儀圖像中,可以看到手指橙色和黃色區域在隨著指尖移動不斷變化。

再通過系統中專門設計的深度神經網絡(DNN),就能準確地根據手腕輪廓,預測 20 個手指關節的位置。

最後,將各個輪廓的圖像連結在一起,就能以 3D 方式重構整隻手。

接著,重構的手勢信息就能在虛擬模型甚至是機器人的手上再現。

在研究人員的測試中,設備能夠準確地仿生人類動作。

學會翻書:

拿筆寫字:

拿杯子喝水:

玩手機:

熱傳感器跟蹤的新方式,極大改善了手部動作的識別能力。

因為設備不再是通過攝像頭直接捕捉手指位置,而是結合熱成像和機器學習技術來「隱形」獲取。攝像頭拍不到的地方、檢測不到的細微運動,將都可以被「看到」。

這也是第一個基於手腕輪廓來重建全手姿勢的系統

在對 11 位受試者的測試中,研究結果表明識別角度誤差為 6.46° 至 8.06°,而且背景越均勻,錯誤率就越低。

不能說已經實現了高精度跟蹤,但是至少實現了一種更好的手指跟蹤解決方案。

玩 VR 不用手柄了,但不止於此

研究中的 FingerTrak 原型,是連接 Raspberry Pi 進行的運作。但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升級的版本,將可以與智慧型手機連接,與 VR 眼鏡連接,甚至可以無線連接。

連上之後,你戴著手環就可以玩 VR 遊戲了,手指也能在遊戲中進行更自然和多樣化的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它的用處就更貼近每個人了。

FingerTrak 將能像智能手錶一般,監測我們的健康狀況,但比智能手錶厲害的地方在於,只要你動動手,它就能傳達你的身體狀態好壞。

這對於老年人尤其受用,特別是通過老年人日常生活如何使用雙手,從而監測帕金森氏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早期徵兆。

在人機互動方面,你還能通過 FingerTrak 介入,讓的家裡的機器人模仿人類的動作,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研究人員還指出了一個最有希望的潛在應用:翻譯手語。

畢竟當前的手語翻譯技術,要不是需要用戶戴手套,要不是需要使用到相機,這兩者體驗都比較麻煩,而 FingerTrak 將能讓手語翻譯變得直接、快速、人性化。

但是,FingerTrak 現在仍處於早期的研究階段,商業化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畢竟上述所說的任一場景實際使用都不簡單。

比如說,如果要和 VR/AR 應用匹配,替代設備中的手柄控制器,首先就得考慮精度問題,以及手指之間的配合問題。

畢竟在現實中,少了一根手指,偏移一點位置,我們手中的東西可能都會掉在地上,所以精度和現實稍有偏失,虛擬世界中的真實體驗就會錯亂。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採用的組件價格都很實惠,而且數據已經能實現相當高的準確度,這是未來商業化前值得慶幸的一件事。

而且小荷才露尖尖角,虛擬實境也仍處於起步階段,FingerTrak 的出現已經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也讓人看到了它在未來的巨大潛力。

據悉,FingerTrak 預計將在今年 9 月中旬的 ACM 普適計算國際會議上發布。

我們離理想的手部跟蹤還有多遠?

如果只是監測整隻手,其實智能手錶就可以了。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可穿戴設備,使用陀螺儀和加速計等傳感器就能監測手部運動,比如抬起手腕,屏幕就會自動點亮等。

但是,未來要在虛擬世界逼近真實體驗,必須得檢測到每根手指的運動,智能手錶的監測還做不到。

▲ Google Project Soli 計劃,一種基於雷達的手勢識別技術

手指是表達人類感情的重要一環。手部跟蹤技術的研發其實已經走很長一段路了,各種新興技術每年都紛繁顯現。

比如深度感應攝像頭或紅外傳感器——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就利用深度感應攝像頭來捕獲手部動作,然後利用深度學習網絡來了解數百萬種手勢,然後將它們在虛擬世界中準確顯示。

有人還使用運動感應手套——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種手套式設備,通過機器學習輔助的可伸縮傳感器陣列,能夠將手語轉換為語音對話,並在手機上播放。

甚至還有使用電磁傳感器——Oculus 研究部門的成員在 2015 年開發過一種電磁傳感器系統,通過安裝在用戶指尖的電磁體和四個磁力計來跟蹤指尖運動,人們就可以在 VR 遊戲途中停下來,用指尖選擇彈鋼琴或畫畫。

但它們都有著相同的弊端:要不就是設備太大太笨重了,要不就是需要高性能 PC 支持、反應滯後,大部分都無法商用

近年來,隨著 AR/VR 等領域的發展,設備舒適度和視覺逼真度方面都在升級,研究人員一直在開發比手持控制器更自然的方案,因此手部跟蹤技術也更新換代極快。

這種進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跟蹤手指運動的準確性提升,二是設備尺寸減小及重量減輕

前者譬如索尼在今年 5 月份發布了 「可高精度追蹤手指運動的下一代 VR 遊戲控制器」原型,這個握柄根據電極感應來確定手指運動,已經能跟蹤到手指的細微動作了,可以做出握拳、彎曲手指,上能比「耶」,下能比「666」,11 種姿勢任君挑選。

研究模擬中,玩家可以用手拿起虛擬空間的積木,並一個個搭建起來,只是手指姿勢識別依然有限,很多人無法比出的下面這個手勢,這個設備也無法識別:

後者譬如今年 2 月份,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名為 AuraRing 的戒指,它利用新型的電磁跟蹤系統,能夠進行高解析度的光學跟蹤,人們只需要在食指套一個 3D 列印的電線線圈,加上遍布傳感器的腕帶,手指就能在虛擬世界書寫、敲擊、輕拂、擠壓物體等。

輕是輕,小是小,但它的問題就在於,戒指是腕帶感應能力的擴展,要在虛擬世界全盤操作,恐怕得戴滿整隻手才行。

而在 VR 市場,作為代表的索尼、Oculus、HTC 三家廠商中,Oculus 在頭戴式設備 Oculus Quest 上也使用到「手勢追蹤」的新技術,它甩別家幾條街的地方就在於,可以完全不用任何實物就實現手部跟蹤

玩家戴上頭盔,雙手就會映射進虛擬空間,然後你就可以用雙手在裡面做你能做的任何事。

這都是基於 Oculus Quest 頂上那 4 顆外置攝像頭。它不僅能掃描周邊空間,確認玩家所處的位置,還能在你望向手指操作時,細化分析每根手指的運動,並延伸到虛擬世界中。

Oculus Quest 已經做到了脫離手機和電腦的一體式設計,再加上手部跟蹤技術,就能更讓玩家沉浸感更強,它還可能作為 Facebook AR 頭戴設備的開端,將真實世界的物體帶入 VR 世界。

不過也因為計算機視覺和定位技術的局限,Oculus Quest 的手勢應用在實際中還是會受到一些限制。

回過頭看,FingerTrak 的設計雖然要帶「手環」,但是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手環」輕便、小巧、可自由移動。

研究團隊表示通過進一步的工程設計,它的尺寸還能變得更小。

總而言之,手部跟蹤要在虛擬世界變得自然無形,必然還有一定距離,但這個距離並不遠。

扎克伯格堅信,VR 和 AR 會在 10 年內,成為繼行動裝置之後的下一代主要計算平臺,直接改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調研機構 Gartner 也指出,在 5G 和 AI 的驅動下,從現在到 2028 年,VR 和 AR 將讓用戶體驗將在兩個方面發生巨大變化 —— 用戶對於數字世界的感知,和用戶與數字世界的交互方式。

這意味著我們與數字世界的交互不再只局限於二維屏幕,而是在 VR 和 AR 中充分發揮人類完整的能力,讓數字和現實完全無縫融合。

Oculus 首席科學家 Michael Abrash 在 2020 年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大會指出:

未來的 VR 頭顯能夠實現 200 度視場,視網膜解析度,可變焦距,逼真音頻,而 AR 眼鏡則是「超級時尚」,完全可以取代智慧型手機,並賦予佩戴者感知超能力。

這也需要同等水平的技術升級,包括光學系統、界面、觸覺、虛擬化身、人體工學等,而手部跟蹤,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當然,對我們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根本不需要特定方式來跟蹤手部。

不過 VR 和 AR 就像一塊嶄新而巨大的拼圖,所有可能性都攤落在這片未來的藍圖之中。

人人都知道新面貌終將面世,但在這之前,我們還得繼續尋找答案,我們也正努力填充答案。

相關焦點

  • VR動畫「狼與香辛料 VR2」pv公開
    VR動畫「狼與香辛料 VR2」pv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幸福」接下來財團要在北京開VR ZONE
    官方更新原文戦場の絆VRコンセプト機「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戦場の絆VR PROTOTYPE Ver.」VR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施設「VR ZONE SHINJUKU」にて期間限定試験運用決定! モビルスーツ操縦の臨場感をさらに高めたHMD+可動式コックピット筐體、 「戦場の絆」初の宇宙空間戦闘を體感せよ!
  • 名人戴表 「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的珠寶盒
    小羅伯特·唐尼曾在接受美國《GQ Style》雜誌訪問時曾說道:「只要打開男人的珠寶盒,就可以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段話十足表現出小勞勃道尼風趣又充滿品味的一面,後來也被不少媒體引用。▲為粉絲籤名的小羅伯特·唐尼,手上戴的是OMEGA Speedmaster Moonwatch Professional Chronograph歐米茄超霸計時碼錶專業版。
  • VR圈的「烏託邦」,栽在了傳統遊戲媒體上?
    今年獲得TGA「年度最佳遊戲」提名的遊戲共有6款——「黑帝斯」、「毀滅戰士:永恆」、「最後生還者2」、「動物森友會」、「最終幻想7:重製版」以及「對馬島之魂」。從遊戲品質來說,這幾款作品的入圍絲毫不令人意外,但是曾在上半年掀起一股VR熱潮的「半衰期:愛莉克斯(Half-Life: Alyx)」沒有能夠出現在提名名單中,無疑令人感到十分遺憾。
  • 地獄廚神戈登偏好水鬼潛水錶 手上這支最近絕版了
    若你有收看戈登拉姆齊美食節目的習慣,應該會注意到他常戴手錶,有時他出席一些公開活動甚至是在個人社群平臺分享日常生活的照片中也都會看到他戴表。戈登拉姆齊擁有的手錶數量頗為可觀,包括勞力士、歐米茄、百年靈等等他都有,其中款式最多的還是勞力士,而且戈登拉姆齊似乎滿偏愛水鬼系列的,不管是現代款或是古董水鬼在他手上出現的頻率都很高。
  • 「小丑竟是我自己」是個什麼梗?
    在這個梗中小丑常被用來指代 「舔狗」「生活不如意,在網上譁眾取寵的人」「自作多情的人」「前後態度反差巨大,讓人覺得可笑滑稽的人」「遊戲操作滑稽可笑的人」,常用於自嘲或嘲笑別人。「小丑梗」的出處  其實早在半年前,遊戲圈裡已經開始玩梗了,那時候小丑梗還沒火出圈。 因為英雄聯盟有一位英雄叫做小丑薩科(薩科的英文名=Shaco,音同「沙口」)。
  • 土豪網紅開豪車穿婚紗求婚肖戰,手上拿一圈鑰匙,像包租婆般霸氣
    土豪網紅開豪車穿婚紗求婚肖戰,手上拿一圈鑰匙,像包租婆般霸氣 文/奶蓋 「肖戰」作為如今的高流量男明星,人氣和粉絲自然是沒得說。
  • Kaia真是「戀愛腦」?戴珍珠項鍊的男孩又是什麼神仙操作!
    因為以小妮子最近的運動量和Po照來看,不過是諷刺八卦媒體而為之......如此看的話「小朋友」也真是會玩!不過這位正屬於上升期的星二代,眼前的確是一片大好前途!頂著媽媽Cindy Crawford的光環出道,Kaia 在T臺上也是大放異彩!這兩年陸續為眾多宇宙大牌走秀,妥妥秀霸一枚!
  • 戴上VR就能學車,遊仁科技要用虛擬遊戲化學習撬動億萬級駕駛培訓...
    遊仁VR駕駛平臺平臺聯合創始人吳迪煒,稱,「駕校這個行業十幾年來,都沒有什麼改變」。緊接著他說,這個行業很有趣。「看似是一個TO B的行業,實際上,又是TO C的。兩端都有不得不解決的痛點。」對於駕校來說,車少,不夠用,是一大問題。這直接導致了駕校教學慢,然後客戶體驗差。可是,如果增加實車數量,對於駕校而言,無疑擴大了經營成本,吃力。無形中也提高了學員的學費。
  • 用「原力」操縱的 BB-8 機器人,這會是今年孩子們最喜歡的禮物
    之前我們曾經為大家介紹過這款外表呆萌的 BB-8 玩具,這款由迪士尼授權,Sphero 開發的官方周邊,不但還原度極高,操作方式也酷炫十足。你只要藉助手部的「原力」,就能隨心所欲控制它,一上市就立刻引來了很多人好奇的目光。
  • 買了一臺復古開源掌機後,玩著復古遊戲,我仿佛回到了「童年」
    復古開源掌機是什麼即便沒有了但年的熱情,但內心深處這份情懷還是在的,所以當我看到「復古開源掌機」時候,儘管知道每一分設計都是刻意去打造情懷,但還是就這樣被吸引了。我手上這臺已經被刷好了 TONY FW 系統,一共內置了九個老遊戲機模擬器,包括 GCW 街機模擬器、FC 模擬器、GB 模擬器、PS 模擬器、MD 模擬器、SFC 模擬器、GBA 模擬器、SNS 模擬器以及 PCE 模擬器。
  • 憲哥曝小鬼突傳訊「謝謝你照顧峮峮」 太心痛!《玩很大》恐順勢結束
    18:29 許瑋甯晚間6點25分離開靈堂,離去時不發一語,輕聲向現場的記者說:「辛苦了。」隨即上車。小鬼經紀人送完許瑋甯後,忍住哀傷,打起精神跟記者說:「辛苦了。」便走回靈堂。黃爸爸約6點25分左右走出靈堂,他先跟媒體點頭致意才離去,看上去神情疲憊;小鬼妹妹、妹夫隨即也離去。
  • 《伊甸之路》:綜合「殺戮尖塔」和「洛克人EXE」玩法的獨立遊戲
    在每次進入遊戲後都會有所變化的隨機地圖中闖關,以靠過關報酬等手段隨機取得的卡牌來構築牌庫,這個在現今獨立製作遊戲圈中廣為流行的玩法,因為是由名作《殺戮尖塔》創始,所以在中文玩家社群中常常稱為「爬塔」。進入戰鬥之後給人的第一印象只有「快」一個字,特別是以前有玩過《洛克人EXE》的玩家搞不好還會被嚇到,其戰鬥節奏和《洛克人EXE》相比之下,可能快了成倍有餘。而戰鬥節奏加快帶來的影響,大概也能用一個字「難」來形容。
  • VR經典街機遊戲「街機穿越抗爭」上線NOLO VR應用商店
    由海外遊戲開發商Ivanovich Games開發的「街機穿越抗爭(Pangman)」就能讓你感受到VR經典街機遊戲的體驗。遊戲目前已上架NOLO VR應用商店,「元旦」折扣價41.3元。「街機穿越抗爭」遊戲背景設定在外星人已經入侵地球,而這種外星人的形象卻很標新立異,是一種球型外星人。
  • 「原神」裡那些戴眼罩的人,是真的瞎了嗎?
    大家好,這裡是喪出天際的小二,今天沒有什麼精神,所以乾脆就和大家放飛思維,盡情的八卦一下吧,題目就是在「原神」裡,那些戴著眼罩的角色,是不是真的「瞎」……在遊戲介紹裡,也曾說過"在整個璃月港,也就只有北鬥敢贏凝光的錢……"這也從側面說明,北鬥是一名極具勇氣及勢力的人,況且在危險的海上,不僅有兇殘的怪獸,更有狡詐的海盜,所以戰鬥肯定是稀疏平常的事情,所以有人猜測,北鬥的眼睛是不是在某一次的戰鬥中受了傷,所以才戴上了眼罩。
  • 蘋果AirPods上線2個新功能,戴耳機就能體驗環繞聲
    空間音頻什麼叫「空間音頻」?就是將環繞聲道精準置於合適的方位,即便你轉動頭部或行動裝置也沒問題,從而帶來身臨其境的環繞聲體驗。簡單來說,你在看一個視頻,無論怎麼轉動頭部,甚至遠離手機,仍會感覺聲音依然從手機的方向發出,有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 百度景鯤:智能語音助手的下一步,是「破圈」
    面對這樣的機會,接下來,智能音箱賽道上的選手們需要做什麼?景鯤說,關鍵詞是破圈。從人群和場景出發「破圈」消費者對消費電子產品的認可度,可以用三個環節來評判:認知、擁有(購買)、粘性使用。這也就是景鯤談到的「破圈」的第一種方式:將產品向特定人群強化,撕開特定用戶的需求。為此,在2020年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小度集中發布了四款新品。其中兩款均與兒童群體有關:小度教育智能屏和小度智能早教機。因為兒童群體,已然成為智能音箱在家庭場景中非常重要的用戶。
  • 玩戰地5我不用手柄,這款智能「無限手套」無線連接、沉浸感更強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杜偉、小舟戴只手套就能玩射擊遊戲,你想體驗一下嗎?提到打遊戲,手柄想必是大多數玩家都會選擇的裝備吧。但除了遊戲手柄之外,還有沒有可能通過其他的外設裝備來實現遊戲的操控?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給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手套。他們開發了一種名為「無限手套」(InfinityGlove)的智能手套,用戶通過簡單的手勢就能模擬各種遊戲控制。該研究團隊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 Lim Chwee Teck 領導。
  • 終於有一款「殺手級」VR 遊戲誕生了
    如果你曾用過 VR 設備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會發現,很多作品只是做成了一個和街機類似的站樁式光槍射擊遊戲,讓你從頭到尾都在「射擊-瞬移到下一個地點-繼續射擊」間來回循環,熟悉了這種套路後就很難再提起興趣。
  • IT數碼圈玩爛的OTA,為何成了汽車圈的香餑餑?
    作者:陳曦 當代表大眾擁抱電氣化時代的ID.3步履蹣跚在歐洲完成交付的時候,當吉利的「家轎顛覆者」星瑞胸有成竹喊出傳統燃油車也能實現整車升級的時候,當造車新勢力今天一個推送明天一個補丁玩得樂此不疲的時候,OTA,這個並不怎麼新鮮甚至有些老舊的概念,逐漸在汽車圈蔓延開來,甚至成為了衡量車企技術實力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