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是AMD逆襲的一年,憑藉7nm工藝銳龍CPU強勁性能和多核心優勢,令Intel著實有些壓力山大,甚至將原本i9定位的8核16線程下放到i7倉促應戰(i7 10875H),主頻也挑高到5.1GHz,聯想起當年FX-9590與i7 4770K之戰,讓人不禁感嘆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只不過如今兩者互換了戰況。
時下搭載AMD銳龍R7 4800的遊戲本還不算太多,只有兩個月前發布的華碩天選、幾天前發布的聯想拯救者R7000 2020以及機械革命蛟龍三個產品。其中聯想拯救者R7000 2020僅有入門級GTX1650顯卡配置,自然不在高端遊戲玩家的考慮範圍之內。
本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對比華碩天選和機械革命蛟龍的表現如何,包含外觀細節、內部拆解、性能測試、雙烤測試。
【外觀細節對比】
華碩天選的A面顏色極為亮眼,官方稱之為元氣藍,打破了近幾年遊戲本的深色系傳統,中心部位TX為天選系列所獨有的LOGO。四個邊角更為圓潤並點綴有假螺絲,整體具備時尚氣息;而機械革命蛟龍這邊,全金屬鎂鋁合金、CNC鑽銑的LOGO、方正硬朗的邊角,與其說是遊戲本,更像是商務本。
三維方面,華碩天選359.8 x 256 x 24.7mm、機械革命蛟龍 360.2 x 244 x 20.5mm——小上一圈,特別是兩者放在一起之後,機械革命蛟龍很明顯短一截。
A面轉軸區域也是華碩天選的特色,故意留出很大的梯形缺口將C面立體結構顯露出來,從視覺感官上更有層次感,其中TUF GAMING是電競特工的縮寫。
從頁面標稱的厚度來看機械革命蛟龍薄4mm,實際感官華碩天選前後厚度一致,而機械革命蛟龍前端還要更薄,所以差異還是蠻明顯的。
屏幕方面兩者均為高刷新率電競屏,機械革命蛟龍為120Hz、華碩天選為144Hz。由於機械革命蛟龍是三邊超窄邊框,下巴也窄,看上去更為小巧。
兩者的C面風格非常迥異,華碩天選延續了此前飛行堡壘的模具方案,不同方向的拉絲紋理增強視覺衝擊力,更有立體感。機械革命蛟龍由Z2 Air模具進化而來,使用與A面相同的噴砂工藝鋁鎂合金,低調內斂。
同樣是可控RGB背光鍵盤,華碩天選對遊戲玩家常用的ASDW鍵進行了特殊化處理,透明的鍵帽讓內部的剪刀腳結構若隱若現,突出科技感。
華碩天選和機械革命蛟龍均支持多個功耗運行模式,機械革命蛟龍在電源開關旁設置獨立的切換按鍵,華碩天選則要通過Fn+F5組合鍵切換,不容易被玩家察覺。
觸摸板機械革命蛟龍為一體化設計,感應區域相對較大,並加入雙擊左上角關閉或開啟的快捷操作,方便在遊戲當中快速切換。
機械革命蛟龍接口相當豐富,僅視頻輸出接口就比華碩天選多出兩個,從而實現3連屏輸出。
【內部拆解對比】
機械革命蛟龍D殼設計有幾乎佔據30%以上的鏤空進風口,華碩天選雖然有類似的蜂窩狀結構,但實際有效的區域不多,有可能會影響散熱效果。
拆開D殼可以看到內部做工均比較工整,華碩天選PCB稍稍偏大不夠緊湊,擴展方面都能再加入2.5mm SATA硬碟和M.2 PCI-Ex4 SSD。
兩者均使用4根熱管,華碩天選因為GPU周圍不是一體式導熱板,不得不白白浪費一個熱管單獨為顯存導熱,熱管也未經黑化處理,高溼環境容易有氧化風險。機械革命蛟龍散熱設計則較為合理,熱管及導熱板覆蓋區域更大,且進行了黑化處理。
出風口區域,華碩天選受外部接口的影響左側無出風口,機械革命蛟龍保留了一貫的雙風扇四出風口,散熱效率相比更高。
華碩天選使用金士頓推出的PHISON主控512GB M.2 PCI-E SSD,機械革命蛟龍則是同規格PHISON原廠SSD。
內存方面,華碩天選和機械革命蛟龍均為英睿達8GB DDR4 3200,天選僅有1根、蛟龍有2根。
華碩天選的無線網卡比較小眾——AzureWave的AW-CB375NF,理論速率1166Mbps。機械革命蛟龍為支持新一代WiFi 6的Intel AX200,理論速率2400Mbps。有人實際測試過,AX200 160MHz帶寬下在3米距離處可以獲得1521Mbps的傳輸速度。
【性能測試】
華碩天選 413367
機械革命蛟龍 477767
跑出的結果令人詫異——竟然相差了6萬多分,由子項目分數成績看到,主要差異在CPU性能差距接近3萬。畢竟是娛樂大師出來的分,有可能不準,下面用更專業軟體試試。
華碩天選 5195.6
機械革命蛟龍 5419.1
用CPU-Z進行測試,的確分數差了200多分,達到接近桌面旗艦R7 3700X的水平。
華碩天選 6374
機械革命蛟龍 6809
在GPU測試軟體3DMark中,機械革命蛟龍領先達6.8%。
華碩天選 讀1982MB/s 寫979MB/s
機械革命蛟龍 讀2528MB/s 寫2166MB/s
機械革命蛟龍在CPU、GPU均取得了明顯優勢之外,就連SSD都有碾壓性的領先。在華碩天選測試中,魯大師響起了硬碟溫度警報。
【雙烤測試】
華碩天選 CPU 95.8 GPU 79
機械革命蛟龍 CPU 85.8 GPU 85
在最後的雙烤測試項目裡,更輕薄的機械革命蛟龍反倒散熱更好,而且此時GPU還在維持較高的1770MHz。
【總結】
不得不說,畢竟機械革命是做遊戲本出身,而且佔盡了後發優勢,經過調教後的硬體完美釋放出了AMD銳龍R7 4800H和RTX2060的澎湃性能,所有測試項目均保持領先,同時發熱控制優秀,雙烤不過90度,涼爽穩定。而華碩天選似乎心思都花在了顏值上面。價格方面,機械革命蛟龍首發價也是6599元,配置中比華碩天選多條內存,那麼顯而易見究竟是要外觀、要性能、還是多要根內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