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軍荼利明王

2021-01-18 亞洲宗教文化交流會

密教五大明王之一,為南方寶生佛的教令輪身。『軍荼利』是梵語Kuṇḍali的音譯,意譯為『瓶』。由於在密教裡,瓶往往是甘露的象徵,所以此詞又譯作甘露軍荼利。此一明王以慈悲方便,成大威日輪以照耀修行者。流注甘露水,以洗滌眾生之心地,因此又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Amṛti-Kuṇḍali,阿密利帝明王)。又因為現忿怒像,形貌似夜叉身,所以也稱為軍荼利夜叉明王(Kuṇḍali-yakṣas)。此外,也有『大笑明王』的異稱。 五大 明王第三位是南方的軍荼利明王,其梵名為啞密哩多軍荼利(Kundali),意為「盤繞的東西」。軍荼利明王身體各部,都戴著蛇的裝飾物。軍荼又意為「拙火」,乃是象蛇一樣沉睡於身體海底輪之靈熱。

  軍荼利明王又和不死妙藥「 甘露」的信仰有密切關係,故軍荼利明王亦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

  此尊原名為甘露瓶,蓋因他以甘露的德分,饒益與一切眾生,甘露即為此明王神格的象徵,此尊如列入八大明王時,別名為大笑明王,此外尚有甘露明王,吉利明王等異名。 此尊在密宗的佛,蓮華,金剛三部內為辦事明王,頗被重視,又為甘露軍荼利,蓮華軍荼利,及金剛軍荼利而著名;在胎藏界曼荼羅內,其蓮華部院的蓮華軍荼利金剛部院的金剛軍荼利,及蘇悉地院的甘露軍荼利,均為此尊之異名同體。

  以此明王為主體所修的秘法,稱為軍荼利夜叉法,奉修此法的目的,是為除卻惡魔,蛇障,熱惱,不食病,暗暗病等障礙。在不空三藏譯的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中,救病法壇一節記載為:「若念食時,在末食前,為軍荼利出種種食,少分出己,心中密誦軍荼利神咒七遍,其軍荼利常隨咒師所在,悉皆擁護,若日日能作此法,金剛軍荼利心大歡喜,常不遠去,護一切處」。由此可知念此明王所得的功力。

  此尊形像與降三世明王一樣,其異形亦很多,有二面四臂像,四面八臂像等,但世間常見者多為八臂像,關於此尊形像,在陀羅尼集經內記載甚詳,如下:「其像遍身青色,兩眼俱赤,攪發為髻,其頭髮色為黑赤交錯,如三昧火焰,張眼大瞋,上齒皆露,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二頭相交,垂在胸前,仰頭向上,其二蛇尾,垂下至肩,其二蛇色,如黃領蛇,赤黑相間,其像有八臂手,右最上手,把跋折羅,屈臂向上。下第二手,把長戟,屈臂向上,其戟上下,各有三叉,皆有鋒刃,一頭向上,一頭拄地。下第三臂,壓左第三臂,兩臂相交在胸前,右手中,把兩個赤蛇,其蛇相交,向各像面。左手亦把一個赤蛇。

  兩手各作跋折羅印。兩手以大指,各捻小指甲,餘指皆伸,即以左手壓右腕前,以次右手,壓左腋前,即是心印也。下第四臂,仰垂向下,勿著右跨,伸五指,為施無畏手。左上手中,把金輪形,屈臂向上,輪有八角,成具轂網。下第一手,中指以下三指各屈向掌,大指捻中指上節側,食指直豎,向上伸之,屈其臂肘,手臂向左。下第四手,橫覆左跨,指頭向右,八手腕中,皆著金釧,以紫色地散華錦之天衣,縛絡及背頂,其天衣頭,分左右,各向下垂,將以綠表,肉紅裡帶,系其腰,其兩胯挽虎皮與錦。其兩腳脛,各有赤蛇絞其腳脛。其兩蛇色,赤黑相間,仍使其像,立於七寶雙蓮華上,其右腳指還向右邊,左腳指,還向左邊」。

  其四面四臂像系表示降伏第七末那識之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四煩惱的意思,此形像在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內曰:「本尊身相說,應觀四面四臂,右手執金剛杵,左手滿願印,二手作羯磨印,身佩威光焰光住月輪中,坐青蓮色之瑟瑟盤石座,正面慈悲,右第二忿怒,左第三面作大笑容,後第四面微怒開口」。

比較有趣的一個事情是軍荼利明王的梵文發音譯為昆達利尼,在印度語中這是沉睡的大蛇的意思,這個也是印度瑜伽中的一個重要的思想體系。

昆達利尼瑜伽發展了王瑜珈(Raja Yoga)的氣脈學說,明確提出人體周身遍布72000長氣脈。其中伊達(IDA)品格拉(PINGA)和蘇叔姆納(SUSHUMNA)三脈,七個神秘中心(根持穴muladhara、生殖已舍穴swadhisthana、臍部的聖居穴manipura、心臟處的無觸穴anahata、頸喉處的除雜穴vishuddhi、兩眉間神命穴ajna、頭頂部千葉蓮花sahasrara)、五氣(命根氣、上行氣、平行氣、下行氣、遍行氣);

昆達利尼瑜伽認為七穴或千葉蓮花由於三大氣脈相互交叉聯接,構成一個整體,而每個穴或蓮花又自成一個中心,體內的生命信息在這七穴或蓮花間遊走。在一般人的身體內,這七穴或蓮花通常是關閉的,或最多是局部開放的。這是因為生命氣息從這僅有開放的間隙中遊走,已足以維持生命的需要。但是昆達利尼瑜珈師卻認為,這是人體的一種低等和無能狀態。

根據昆達利尼瑜伽理論,在根持穴內眠伏著一條世大的蟠龍,術語叫kundalini Sakti.瑜珈師通過身密語密意密三密,可以使體內生命氣息上下隔離的狀態消失。眠於根持內的蟠龍被內氣催動,直舒向上,衝破每一穴或蓮花,使用權生命氣息在七穴之間暢通遊走,在體內積聚一股強盛的蟠龍,一旦上下通暢,即可達出神入化的三摩地定境。

從古代印度的瑜珈修行智者,已經發現每一個人體裹有一股儲備能量,潛伏在海底輪(脊椎根部附近),在能量甦醒過程中,會在力源輪(中國的命門穴附近)感受到到它的能量,有經經驗的瑜伽師會把冥想力放在海底輪力源輪之間,並在身體背後冥想靈蛇之力(Kundalini),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能量潛伏在脊椎骨底部的第四節(力源輪)。現有22種傳統的瑜珈派系,都向著同一目標: 把這沉睡的儲備能量喚醒,把它提升。這股能量被稱為 「 昆達利尼」 (Kundalini)。當昆達利尼提升時, 人對萬事萬物的警覺性和感應力特別敏銳。所接觸領域的悟性亦很高。昆達利尼瑜珈 (Kundalini Yoga) 一直在密教中傳承。在藏密中也廣為流傳,這種靈蛇力後來也被稱為「繩子之力」,在瑜伽經典《五十奧義書中》大量記載這種關於昆達利尼蛇的修行方法,並認為;這種能量為脊椎動物共有的。

因此在眾多的形象中,軍荼利明王似乎一直都與大蛇分不開,這個裡面還包含或者說延伸出去很多其他的傳說,比如「天蛇王」(就是西王母歸元時誕下的最後兩個生命,一個是孔雀王,另外一個就是天蛇王,據說就是軍荼利明王)這種傳說就讓大家自己去判斷啦!

相關焦點

  • 盂蘭盆節,了解軍荼利明王很重要
    因此,在盂蘭盆節,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位能夠佑護眾生、驅鬼治病的明王,軍荼利明王。        軍荼利明王為五大明王之一,受南方寶生如來之教令,示現八臂之忿怒形。『軍荼利』是梵語Kuṇḍali的音譯,意為「瓶」,瓶往往是甘露的象徵,所以又譯作甘露軍荼利。
  • 佛教:軍荼利明王,降伏眾生之惡業煩惱,令一切眾生成滿其願求
    人生在世有善惡之分,所以佛教中有救苦救難的滿天諸佛菩薩,同樣也有各方的明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軍荼利明王,降伏眾生之惡業煩惱,令一切眾生成滿其願求:四面八臂軍荼利,痴見愛慢不能纏,笑怒慈微大慢相,常樂我淨一心含。
  • 軍荼利明王消萬病咒
    頂禮軍荼利明王!軍荼利明王為唐密五大明王之一,為南方寶生佛的教令輪身。軍荼利,是梵語Kuṇḍali的音譯,意譯為「瓶」。
  • 什麼是明王?五大明王和八大明王?
    明王又稱為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 明,即破除愚昧的智悲光明,一般即指真言陀羅尼。此外,明王有二種意義:一為一般所習稱的明王諸尊,一為真言陀羅尼之王,如佛頂一字直言為佛部的明王。明王諸尊是佛陀如來為教化難以調伏的眾生而示現忿怒相,具有能摧破各種障難的威力。
  • 佛教的八大明王是哪八位,你知道嗎?
    佛教中「明王」中的「明」,有光明普照之意。「明王」的作用,是藉助佛的無上智慧摧毀眾生的無明煩惱。佛教之中,有著名的「八大明王」。據《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中記載,其實八大明王,乃是八大菩薩所化現。1.孔雀明王孔雀明王的坐騎是孔雀,故得此名。
  • 紋身圖案五大明王 不動明王 降三世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 軍茶利明王 大威德明王紋身 軍茶利明王紋身 大威德明王紋身 紋身手稿
    紋身圖案五大明王 不動明紋王 降三世明王紋身 金剛夜叉明王 軍茶利明王 大威德明王紋身 軍茶利明王紋身 大威德明王紋身 紋身手稿
  • 佛教:步擲金剛明王、五大力吼明王
    、五大力吼明王02步擲金剛明王步擲金剛明王,乃佛教八大明王之一,又被稱作「步擲金剛」。《大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佛頂經》有云:普賢菩薩現作步擲金剛明王,以右手把一旋蓋,左手把金剛杵。遍身作虛空色放火光焰。意思是說此尊明王乃是普賢菩薩之化現,形象為右手持一旋蓋,左手握一金剛杵,遍身作虛空色,放火光焰。
  • 明王與佛是什麼關係?佛為何會有忿怒相?
    因為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忿怒相,謂之「明王」,又作「忿怒尊」,乃是佛三身中的教令輪身。為教化剛強難度的眾生,佛以大慈悲心,現忿怒之相,以破除眾生愚闇,而使得智慧光明。最著名的便是五方佛所化的五大明王。經稱:「時不動明王即執彼,以左足踏其頂之半月中,以右足踏其首之半月上,爾時大自在天尋命終悶絕於內……」二、東方阿閦佛·降三世明王阿閦佛,即不動如來,因其菩提心堅固不動如山而得此名。可惜,阿閦佛雖然許下「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不生嗔恚」的宏願,卻沒說過不發怒火。
  • 北方-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梵文Vajrayaksa,又稱"金剛盡明王"、"大黑明王"。
  • 佛教令輪身 • 十大明王
    ===  愛 出 者 愛 返  •  分 享 者 福 來  ===明王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憤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憤怒相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明王,又作金剛明王、威怒王等,乃是諸佛菩薩的憤怒化身,密宗修行者經常以明王為本尊。明王的「明」為智慧光明的意思,在密宗指的是真言陀羅尼。「王」則是尊勝、具有威力的意思,乃是佛門尊稱。
  • 不動明王的殺手鐧「明王合身」——天空戰記第21集
    不過,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還是更喜歡按照當初臺配國語版裡的叫法——一抹拉薩……現在,讓我們重返天界,成為「創造神梵天"座下的八部眾,和「破壞神溼華"率領的阿拉神軍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吧!來欣賞一下完整版的片尾曲吧,同樣非常的經典!書接上回:發動——獸王曼陀羅陣!面對實力超然的不動明王亞加拉達,這個四位一體的戰陣已經是眾人最後的希望!
  • 經藏中提及的「八大菩薩,八大夜叉、八大明王」其分別是誰?
    佛教中「八大菩薩,八大夜叉、八大明王、八大觀音、八大龍王、八大神將」其分別是誰?你知道嗎?《藥師經》所揭出的「文殊師利、觀世音、得大勢、無盡意、寶壇華、藥王、藥上、彌勒」。《理趣經》所揭出的「金剛手、觀自在、虛空藏、金剛拳、文殊師利、才發心轉法輪、虛空庫、摧一切魔」。《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所講的「觀世音、彌勒、虛空藏、普賢菩薩、金剛手、妙吉祥、除蓋障、地藏」。此外,七佛八菩薩經、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等亦各有異說。
  • 佛教:不動明王,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在佛教文化傳承之中,五大明王在唐密內的記載為:中央為大聖不動明王,東方為降三世明王,南方為軍荼利夜叉明王,西方為大威德明王,北方為金剛夜叉明王,形成五大尊的形像。但依天台宗密教內所傳,北方的金剛夜叉明王則改為烏瑟沙摩王。
  • 【大準提法】準提海會上八大菩薩八大明王介紹
    )含藏福德、智慧二藏-虛空藏菩薩(Akā?-釋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或地藏菩薩(Ksitigarbha Bodhisattva)之化身: 即無能勝菩薩。在胎藏界釋迦院釋尊之前,與其妃相對,而守護一門,密號曰『勝妙金剛』。梵名音譯阿波羅爾多。又稱無能勝菩薩。為密教八大明王之一。位居於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之中尊釋迦牟尼佛左邊。蓋此明王乃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道時,以明咒力降服魔軍,退治障礙之尊。
  • 八大明王護法 大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又名金剛盡,金剛啖食,配於北方。能啖食穢惡,消災除難,摧伏邪濁。三面六臂,五眼怒張。手持金剛鈴,表示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金剛夜叉明王五大明王之一。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系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輪身。又稱金剛焰口明王、大黑明王、金剛啖食明王、金剛盡明王。因其能啖食一切惡業之眾生,故稱金剛焰口;因其身為黑色,故稱大黑;因其能吞盡惡有情,故稱金剛盡。密號啖食金剛、調伏金剛、護法金剛。  臺密所立的烏芻沙摩明王,與此明王為同體異名。此尊的本誓是噉食一切心的不淨,與其他明王噉食一切物的不淨不同。一說為金剛界曼荼羅北方四近視之一的金剛牙菩薩的變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