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發現,美國社交網絡上有了個新的變化:很多曾經獲得過博士學位的人,開始在自己名字上加上「博士」頭銜。擱在過去,人們上推特這種社交網站,不少人怕寫出博士的頭銜,會拒人千裡之外,刷拉拉「掉粉」,於是把自己學位藏掖著,放在和職業發展更為有關的領英網上。現在,大家紛紛加博士頭銜,據說是為了聲援新當選的總統拜登的夫人、吉爾·拜登博士(Dr. Jill Biden)。也好,我也鹹與維新,在作者署名裡自稱南橋博士了。
候任第一夫人吉爾·拜登,曾拿下英語和教育兩個碩士。2007年,她55歲的時候,從德拉瓦大學獲得教育領導專業的教育博士學位,此後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社區大學教書。她和我自己的教育背景幾乎一模一樣:我也先後拿過同樣教育和英語專業的碩士和教育領導專業的教育博士學位。同樣,作為一個拖家帶口而且全職上班的大齡學生,我深知這一路讀書的不易。她在推特上給自己的介紹是:吉爾·拜登博士:終身教育者。軍人媽媽。祖母。姐妹。拜登的妻子。
拜登勝選後,曾告訴全國教育者說:你們中的一員即將進入白宮。過去四年,川普在教育上幾乎沒有作為。他選的教育部長貝茜·德沃斯(Betsy DeVos)是一個不懂教育的富婆,全國各地教育界人士,不分男女老少,大多對其表示反感。有個教育界的圈內的人進白宮,教育界老小夥伴們還是很期待的。
吉爾·拜登在推特上給自己的介紹是:吉爾·拜登博士:終身教育者。軍人媽媽。祖母。姐妹。拜登的妻子。
吉爾·拜登預備在拜登就任後,繼續在北維吉尼亞社區大學(Northern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任教,教授英語和寫作。她會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全職工作的第一夫人。同樣,候任副總統賀錦麗的丈夫道格·埃姆霍夫(Doug Emhoff)也受聘去喬治敦大學法學院任教。美國歷史上頭一回總統和副總統的配偶都在從事自己的工作,都在任教。
人們在歡呼教育的春天到來了。但這時候,曾任西北大學老師的約瑟夫·愛潑斯坦(Joseph Epstein)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評論,給這些熱情潑了一盆冷水。他建議拜登夫人不要用博士頭銜了。文中寫道:「第一夫人女士、太太,拜登-吉爾,孩子:容在下提個微不足道的小建議:不要在自己名字前加個博士頭銜了。 吉爾·拜登博士,聽起來就覺得很欺世盜名,甚至滑稽可笑。我相信,您的學位是教育學博士學位,是在德拉瓦大學獲得的,學位論文題為《社區學院的留學生率:滿足學生的需求》。一位智者曾經說過,沒人可以稱自己為Dr.(註:博士和醫生都是這個詞)。除非他幫人接生過孩子。」
愛潑斯坦說他自己在西北大學任教30年,沒有博士學位或任何高級學位,連學士學位也是在芝加哥大學缺席完成的。只獲得過一次榮譽博士學位,後來頒發給他榮譽博士學位的人還被解僱了。自然,出於這種背景,他對拜登夫人的挖苦,在貌似自黑的文字下,也能隱隱看出一些酸葡萄心理。不過他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竟引發了一場完美風暴。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日,美國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吉爾·拜登參觀學校。 人民視覺 資料圖
美國大選已塵埃落定,拜登和川普之爭,最終隨著選舉人團確認拜登勝出告終。拜登夫人的博士學位,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愛潑斯坦曾經擔任兼職講師的芝加哥大學及其英文系,迅速分別發表聲明,與他切割,稱愛潑斯坦早已離開芝加哥大學,當初也只是兼職。聲明還稱芝加哥大學和英文系不贊同他的「厭女症」觀點。說他厭女症,皆因男的有這個頭銜,被人稱為Dr.,很少有人站出來反對。例如本·卡森醫生,也擔任川普內閣中的要職,人們都習慣性地稱他為Dr. Carson。為什麼拜登夫人的Dr. Jill Biden稱呼,就讓人不舒服了?愛潑斯坦的文章,引起了全國各地女性的抗議。可能大家也是同病相憐。我有一女同事,是黑人,博士,他的丈夫白人,也是博士,我們稱他們為「悖論夫婦」(Paradox,pair of Docs的諧音)。他們發現,由於是女性和黑人的緣故,夫妻和人打交道的時候,人們常對丈夫說話,忽略一樣有成就的妻子。有時候男性對女博士說話的時候,還故意用簡單、兌水的解釋方式,低估對方水平,這叫性別歧視性的居高臨下解釋,mansplaining。
此事出來之後,人們按照左右政治立場,齊刷刷站隊。例如民主黨這邊,希拉蕊、米歇爾、塔米·達克沃思(Tammy Duckworth)等女性名人,紛紛支持稱拜登夫人為「拜登博士」。可是在共和黨這邊,嘲諷拜登博士一說的人更多,男男女女都有。例如福克斯新聞的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嘲笑吉爾·拜登的「博士」不比碳酸飲料Dr. Pepper 「胡椒博士」好多少。這樣下去,以後看人稱吉爾·拜登為「拜登博士」還是「拜登夫人」,基本上可以判斷出他們的政治傾向。保守勢力,無非是川普下臺,胸中壘塊,需借事澆之。前一陣子,包括共和黨馬可·盧比奧在內的保守派,批評拜登用人,都用的是常青藤名校畢業的精英。這回一聽說德拉瓦大學的教育博士產生了爭議,大家又紛紛拿出各自的名校身份,來擠兌拜登博士了。
希拉蕊支持「拜登博士」
馬丁·路德·金的女兒支持「拜登博士」
這麼一吵,也讓我頭一回看到美國學術界的鄙視鏈。這鄙視鏈本來是隱藏的,屬潛規則,黨爭政爭一激,它終於水落石出,呈現出來。保守派政論者本·沙皮諾(Ben Shapiro)在電視節目上諷刺拜登博士,意思是他都不誇自己的出身,拜登夫人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博士?沙皮諾2007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獲得Juris Doctor的學位。在國內,這一般被稱為「法學博士」,但在美國,Juris Doctor不算「博士學位」。我們學校幾位JD教授,最終都去拿了PhD或者EdD, 才敢在學生面前被稱為Dr.,否則只能被學生稱為Mr./Mrs./Miss或者Professor……拿下律師執照後,可在名字後面加個esquire或Esq.。沙皮諾的意思好像是,我這雙一流的哈佛商學院JD,含金量竟比不上你這三本的德拉瓦大學的教育博士?很抱歉,教育博士就是博士,JD就只能被稱為「先生」。教育博士和哲學博士、藝術博士、醫學博士都是「終端學位」(terminal degree),文藝碩士(MFA)也是,但JD不算。另外,很多人認為,拜登夫人確實完成了所有的功課,在55歲的高齡完成了博士學位,一切都是真材實料,博士頭銜是她掙來的,為什麼不能用?
愛潑斯坦的攻擊,也讓人反思當今社會,獲取終端學位的意義所在。愛潑斯坦反對拜登博士使用自己的「博士」頭銜,理由是博士學位今不如昔了。過去博士學位很值錢,很有威望,含金量很高:「獲得博士學位是很困難的過程:一個人必須通過兩種外語的考試,其中一種是希臘文或拉丁文,為自己的論文辯護,還要針對自己領域的知識,過口試一關。」他還說過去哥倫比亞大學大學博士資格考試的時候,都有一位秘書坐在外面等候著。秘書在桌子上放著一壺水和玻璃杯,以防博士候選人暈倒。讓人深思的是,過去那種把博士候選人考暈的環境,如今也不復存在了。以其議論拜登博士,更顯得刻舟求劍。過去的博士教育,要博士們博覽群書,把知識吃進肚子裡,老師考知識考的是淵博,把在知識儲備上把人考倒,考服。拜登夫人的教育博士,與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哲學博士不同,這種學位是為了解決教育領域實際問題的。而今,知識裝備固然還很重要,但不要忘記:人工智慧日漸發達,知識的獲取方式和過去大有不同,人們不必把知識全都裝在大腦裡,而可以放在電腦裡、手機裡。而獲取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和知識儲備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社交網絡上聲援「拜登博士」的人紛紛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了Dr.頭銜
無論怎樣,拜登博士要進白宮了,我們也對她對教育可能帶來的改變帶有憧憬。「女博士」進白宮一事,吵吵也好,能看出不少問題,只是希望不要走火入魔,過多炒作。否則,熟悉而可怖的「身份政治」又回來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