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養的烏龜生了5個蛋,和鵪鶉蛋差不多。鄰居說可以吃,很補的。可是我煮了好久也煮不熟,網上說因為蛋清是不凝固的高蛋白,所以煮熟之後也還是白色的液體。」7月15日,寧波市民張先生反映了這麼件事,「口感不怎麼好,有點腥。你們可以幫忙問問專家嗎?到底能不能吃啊。」
記者網上搜索關於烏龜蛋的信息,發現還真有不少人食用。本地論壇上就有一個銷售烏龜蛋的宣傳帖,稱「龜蛋是一種營養保健價值很高的天然藥食兩用動物產品……具有促進發育和細胞再生、增進視力的功效。」南京有家媒體也曾報導稱,無錫有些市民愛吃百元一斤的烏龜蛋,有些地方甚至要預訂才能買得到。因為其號稱有大補功效,甚至能「抗癌」。
記者聯繫上了售賣烏龜蛋的宣先生。他告訴記者,他們企業主要做玩賞龜和食用龜的營銷,龜蛋只是附帶銷售。「之前,養殖基地會直接把沒有受精的龜蛋扔掉。2014年,當地有飯店上門收購龜蛋,這門生意才逐步興起。」宣先生說,整體來說龜蛋的市場銷售量並不大,一是因為龜產蛋有季節性,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份到7月份;二是目前龜蛋還算冷門,大家對新事物有一個認知接受的過程。
宣先生反覆向記者強調,他的家人和朋友接觸過龜蛋後,都很認可,每年都會吃不少,食用後身體體質的確很好。
記者諮詢了寧波市中醫院得知,龜蛋不在他們採購的中藥之列,關於其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相關醫學專家都表示不知情。海洋漁業部門和高校營養專業老師,也都表示這有點冷門,沒有涉及過。
記者隨後又輾轉聯繫上了浙江自然博物館爬行兩棲類專家陳蒼松。他說,過去也曾有人找他諮詢過同類問題,「其實動物蛋的成分都差不多。烏龜蛋和雞蛋成分也是大同小異。」陳蒼松解釋說,「物以稀為貴,因為龜蛋比較少,所以才會賣得貴。」至於商家以及網上所宣稱醫療功效,陳蒼松認為沒有科學依據,「不過是用來促進銷售的噱頭而已」。
編者註:該視頻與原文無關,僅供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