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區塊鏈?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的學術論文以及標準組織給出過解答。簡而言之,區塊鏈技術應用是一場偉大的技術革命。它對傳統的顛覆,將會比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來的更加迅猛、徹底。它是一種新的信息與網絡技術,它採用加密、哈希和共識機制來保證網絡中每個節點所記錄的信息(也稱為分布式帳本)真實有效。
區塊鏈與以往的技術相比,其核心特點歸結有兩點:
一是「自治」。區塊鏈是真正意義上的分布式(點對點)網絡,不需要任何所謂的中心節點。此外,區塊鏈上的每一個節點都各自獨立地記錄網絡信息,按照自己的策略進行各種網絡操作。這樣,區塊鏈就能夠形成所謂的自治。
二是「可信」。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保證網絡中所有節點的信息是真實、可靠且同步的,任何試圖篡改信息的做法都不能得逞。
希鷗網今日採訪到區塊鏈行業資深投資人李謙,就區塊鏈行業對商業社會對變化,李謙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區塊鏈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創造,是人類經濟史上一次重要的革新,他不僅會改變經濟運行的方式,而且還會對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甚至對我們的思維方式都有很大的影響。
至於區塊鏈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李謙認為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一個人的身份就變成了數字身份,這種數字身份,契合我們當今的大數據等社會主流,會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很大的方便。另外,區塊鏈也可以幫助我們存儲個人信息,與我們的數字身份相連接。這都是對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深刻影響。
全球區塊鏈發展與中國特色
自2009年誕生至今,區塊鏈技術在短短十年內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金融、供應鏈、物聯網、智慧財產權保護、房地產、奢侈品以及食品藥品追溯等行業領域小試牛刀。
從區塊鏈平臺的發展來看,目前已經有比特幣、以太坊、EOS、HyperLedger等多個公共區塊鏈開發與應用平臺,它們為快速開發與部署區塊鏈提供了一個方便與快捷的基礎。在以太坊應用平臺上,目前已經具有2667個應用,部署的智能合約數量超過4200個,每日活躍用戶超過2.7萬,已經構築了一個強大的區塊鏈分布式應用生態體系。
基於區塊鏈的「自治」特性,區塊鏈衍生出各類自主分布式管理屬性,被廣泛地應用到新組織結構管理、身份管理與隱私管理等領域。
經李謙大量的研究結果得出:基於區塊鏈的「可信」特性,區塊鏈在奢侈品銷售、食品與藥品追溯以及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大展拳腳。成立於2015年的英國公司Everledger基於區塊鏈技術,為每一顆鑽石的身份以及交易信息提供一個不可篡改的帳本記錄,截至目前,它已經在區塊鏈上上傳了98萬顆鑽石的身份以及交易信息。
法國巴黎的一家企業BlockPharma,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藥品追溯和防偽造,製藥企業在發布產品信息和QR碼的時候,嵌入到醫藥企業信息系統中的BlockPharma模塊便將相關信息記錄到區塊鏈上,從而為每一個藥物產品提供一個身份信息,並進行追蹤。
除李謙之外,區塊鏈行業還有不少研究人員正在基於區塊鏈探索未來網絡基礎設施的架構。通過區塊鏈技術,使未來網絡中人、設備、服務的統一身份認證和管理,使能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可信通信,使能基於智能合約的多智能體實時交易,這些將成為融合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乃至衛星通信網絡的下一代未來網絡的核心與關鍵。
李謙認為,區塊鏈在中國的發展是一波三折的,有其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內部的原因包括有這項技術剛開始的時候本身就不是很完善,而且有很多人假借區塊鏈的名義來實行詐騙活動,這或多或少會在人們心中給區塊鏈套上負面的評價。除此之外,我們很多人都比較保守,尤其是面對與錢有關的事情,很多人不敢嘗試,所以造成了區塊鏈在中國一波三折的發展。至於去偽存真的階段,他認為自從區塊鏈出現之後,去偽存真就已經開始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時間會證明,實踐也會證明,因此可以說區塊鏈的去偽存真是伴隨著區塊鏈技術本身的。
區塊鏈面臨的挑戰
歷經十載錘鍊,區塊鏈正在不斷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已經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然而,要想真正發揮區塊鏈的價值,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些挑戰有科學與技術方面的,也有政策與法律方面的。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區塊鏈的重重挑戰中,最為關鍵的仍然與區塊鏈的「自治」與「可信」特性相關。
李謙說認為,要想真正實現區塊鏈的「可信」,就必須做到整個網絡的共識,而要在全網範圍內達成共識勢必影響到交易吞吐量。因此,這導致了區塊鏈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可擴展性問題」。
在區塊鏈領域,一直都存在著一個所謂的「不可能三角」,即在一個區塊鏈系統中,可擴展性、無中心和安全性三者最多只能取其二。要想在一個區塊鏈系統中完全獲得這三種屬性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這三種屬性又恰恰是一個理想的區塊鏈系統所應具備的。
因此,任何一個區塊鏈系統的架構策略都會包含這三者的折衷與權衡。目前區塊鏈的交易吞吐量都較低,比特幣每10分鐘打包一個區塊,而以太坊每一秒也只能處理大概15筆交易。這個數據和淘寶每秒百萬以上的交易吞吐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在確保可信的前提下,克服可擴展性問題的挑戰對於區塊鏈技術研究而言,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要想真正實現區塊鏈的「可信」,區塊鏈網絡的規模必須足夠大。一個規模不大的網絡採用區塊鏈本質上是沒有意義的。然而,從現狀而言,許多組織和機構都在小規模範圍內嘗試使用區塊鏈,導致區塊鏈技術和平臺多樣化。那麼,要實現區塊鏈的可信特性,就必然要將這些異構的區塊鏈架接起來。這就導致了區塊鏈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互操作性問題」。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已經飽受「信息孤島、異構數據融合與異構協議互操作」之苦,不同區塊鏈的跨鏈挑戰將有過之而無不及。
區塊鏈未來的應用前景
李謙對希鷗網說,證券交易、電子商務、物聯網、智能合約、社交通訊、身份驗證等場景都將是區塊鏈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區塊鏈技術可使證券交易流程變得更加公開、透明和富有效率。區塊鏈能夠改革的主要領域包括物流,平臺操作,身份認證以及數據保護和客戶支持。
當區塊鏈應用於物聯網時,區塊鏈技術可以被應用於追蹤過往的歷史,也可以協調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之間的數據交互和實際交易,賦予另外物聯網設備獨立的身份。區塊鏈技術能保證物聯網的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能得到保護,物聯網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分布式資料庫可以幫助社交媒體的用戶更好地控制信息的隱私,普通用戶恢復了更多的權利,區塊鏈支持下的社交平臺,可以擁有更可靠的內容排名和社交系統,免受於廣告商垃圾內容的困擾。原創內容生產者也能從自己的創作中獲利,而不是被平臺剝奪權益。
深入區塊鏈本質,我們會發現區塊鏈確實有著變革網際網路乃至人類社會的潛質。再深入分析,我們同樣也會發現區塊鏈要想真正發揮其潛能,亦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克服這些挑戰,有待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完善與創新,也有待於目前監管體系的主動變革與創新。如果我們理性而客觀地釐清區塊鏈本質,我們必定能讓區塊鏈推動網絡創新,造福人類社會。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