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之戰:一場由三個男人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上)

2021-01-21 下一回合天亮了

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即公元1600年10月21日,距今400多年前的一天,在日本美濃國關原地區,爆發了一場決定未來數百年日本政權落入誰手的大戰役,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場參與大名超過40個,參戰人數達20萬的大戰役,在短短一天之內就分出了勝負,以西軍的崩盤式潰敗落下了帷幕,從此豐臣家的勢力一落千丈,屬於德川的幕府時代就此開始了……

(豐臣秀吉畫像)


在織田信長殞命京都本能寺後,羽柴秀吉通過一一擊敗柴田勝家、織田信孝等原織田系大名,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成為天下人的實力,這個時候依然反對秀吉的主要敵人只有東方自室町幕府末期就一直默默蟄伏、成長的德川家和信長次子信雄。秀吉原本想借武力擊敗降服家康,但是小牧·長久手一戰,由於奇襲失敗導致首戰不利,從而使戰爭進入相持消耗階段,因此秀吉被迫改變了戰術,通過單獨調略信雄,使得家康孤掌難鳴被迫屈服。但是由於沒有從根本上打擊德川,同時因為此戰是德川為援助信長公後裔而戰,使得家康獲得了空前的聲望和政治資本。再加上秀吉本人出身農家,並不具備源(想認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乾爹被拒絕)、平名門(武家普遍認為只有源、平血脈才能成為徵夷大將軍)的血統,沒有開幕的資格,最後在後陽成天皇的幫助下,成為近衛前久(藤原氏)的猶子(兄弟之子,謂如同兒子),賜姓豐臣,方才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由於無法建立幕府,秀吉只能將領地分封給親豐臣的家臣團,而無法直轄(類似於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區別)。而日本文祿・慶長之役(即大明萬曆援朝戰爭)的戰敗,使得這些親豐臣氏大名的實力普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而德川家康藉口監視北條家餘黨,並未參戰,保存了實力),為關原之戰的結局埋下了些許的伏筆。這樣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德川家康已經是一個坐擁256萬石的大大名了,而秀吉幼子秀賴(天下人)直轄領地也不過222萬石。

(小牧·長久手之戰圖屏風)


此時,豐臣家內部已經逐漸分裂為以澱殿(淺井茶茶,秀賴之母)為精神領袖,石田三成為首的近江派(文治派)和以秀吉正室北政所(淺野寧寧)為精神領袖,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武將為首的尾張派(武斷派)兩大派閥,兩派之間明爭暗鬥。家康通過與武斷派聯姻、加封,不斷拉攏武斷派,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武斷派的後臺和捍衛者。而三成對家康的敵視進一步激化了矛盾,最後已經上升到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加藤嘉明、細川忠興、黑田長政、池田輝政、淺野幸長七將襲擊三成的地步。三成被迫辭去五奉行的職務,在佐和山城隱退,但是他的心中一時一刻也沒有放棄過抵抗家康,維護豐臣家天下的信念。為此,三成聯絡了上杉景勝、毛利輝元以及宇喜多秀家等其餘三大老(此時,負責牽制家康的五大老次席前田利家已病逝),趁著家康被直江狀(由上杉家臣直江兼續所寫,逐條駁斥對家康對上杉家的質問,被家康形容「我活了一把年紀,還沒見過這麼無理的書狀」)激怒,以上杉家密謀造反為名,出兵會津討伐景勝之際,聯同諸多親豐臣大名出兵,由毛利輝元擔當西軍總大將,並以「打倒家康」為口號,組建聯軍。

(會津徵伐戰圖屏風)


三成通過說服五大老中的毛利輝元和宇喜多秀家,以及請求織田秀信(三法師,織田信長嫡孫)援助,鞏固和壯大了實力。再加上兄長石田正澄等人在尾張愛智川阻攔陸續趕往東國參與討伐景勝的西國大名,使得不少本來計劃加入東軍的大名被迫投入西軍,其中就有長宗我部盛親(派遣去聯絡東軍的使者,由於西軍的封鎖而未能通過京都的關所)和島津義弘(本與家康商定代守伏見城,但是鳥居元忠拒絕開城,一怒之下轉投西軍)。就這樣,以毛利輝元為名義上的領袖,以石田三成為實際核心的強大軍勢編組完成,史稱「西軍」。但是由於三成人質計劃(向對會津徵伐的大名的兒子及妻子實行人質政策)的破滅,隨著細川玉子拒絕成為西軍人質而自盡,以及黑田長政、黑田如水(黑田官兵衛孝高,記住這個人,後面會提到)、加藤清正的妻子和水谷勝俊的兒子的成功逃離,東軍大名們不僅再無後顧之憂,更從此深恨三成。其實東軍大名們也都深受豐臣家世恩,本無意誓死追隨家康,大部分都是因痛恨三成,才投身東軍的。

(關原之戰前夕勢力圖,蘭色為東軍,紅色為西軍,灰色為保持中立)


毛利輝元在8月25日從廣島城到達大坂城。同日,西軍在大坂發表出兵宣言,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戰,總兵力約9萬5千人。翌日,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主力部隊開始包圍伏見城,由於伏見城城高池深,易守難攻,9月8日,伏見城方才陷落。守將鳥居元忠堅守城池戰至最後一刻,臨死前祝福家康 「主公,祝您武運昌隆」。家康在得知三成起兵後,留下了最上義光、伊達政宗等大名監視上杉景勝,兵分兩路快速回師。家康本人親率一路大軍,向西而來,沿途迅速擊破織田秀信,攻陷了歧阜城,破滅了三成最開始的戰略布局。另一路由三子秀忠率三萬八千精銳從宇都宮出發,趕往中山道。然而秀忠被素有智將之名的真田昌幸引誘進攻上田城,數次進攻均大敗,最後在家康的催促下才放棄進攻,不過由於路途遙遠,已經不可能在大戰爆發時趕到關原。

但是由於大津城主京極高次叛變東軍,而西軍攻打大津城不利,直至10月20日方才落城,使得末次元康、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筑紫廣門等一萬五千西軍也沒有來得及參加關原之戰。

西軍實際上的總大將石田三成,此前本來想勸說澱姬抱著豐臣秀賴前往三成的本城佐和山,然後在關原前線樹立起豐臣氏的黃金千層瓢單馬標。此戰東、西兩軍皆以維護豐臣氏的一統天下,討伐叛逆為號召,如果秀賴的馬標可以出現在西軍陣列之後,則西軍所擁有的大義名份就理所當然地徹底壓倒東軍,正所謂奉天子以令不臣。可預料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豐臣氏養子、家臣出身的大名就算不立刻向家康倒戈相向,也勢必會收束鎧甲武器,轉身撤離戰場。畢竟日本也是世受儒家文化洗滌,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敢與主家正面兵戈相向,否則將聲名掃地,遺臭萬年。

(豐臣家紋)


然而秀賴之母茶茶卻是個完全沒有政治頭腦的婦人,以秀賴年齡太小,又是豐臣氏一門總領、天下人,不能擅離大坂為名,打碎了三成的如意算盤,真可謂皇帝不急急死太監。而真正的西軍總大將毛利輝元(影響關原之戰結局的第一個男人)卻完全只是個空頭總將,其本身並不具備出色的指揮能力,在侵朝戰爭中甚至被朝鮮民兵擊潰,而且在這場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中也沒有作出身為五大老應有的姿態,不但消極處事,全程待在大坂城閉門不出,更讓吉川廣家暗中與家康協談,以消極作戰來保全其領地。

戰前,石田三成的部將島左近在杭瀨川挑釁東軍,並故意撤退。中村一榮和有馬豐氏上套,被宇喜多秀家的部將明石全登設伏擊敗,西軍因而士氣大盛。

至此,關原之戰一觸即發……





毛利輝元

天文22年1月22日(1553年2月4日)—寬永2年4月27日(1625年6月2日)

安土桃山和江戶時代前期的大名、豐臣五大老之一、關原合戰中西軍總大將、長州藩第一代藩主。戰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之孫,大膳大夫毛利隆元長子。影響關原戰局的三個男人之一,其在關原之戰中全程留守大阪城閉門不出,人稱關原宅神,一時間引為笑談。






想知道關原之戰更多細節嗎?

請關注我們,耐心等待下期更新哦~

歡迎訂閱,歡迎點讚,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關原之戰:一場由三個男人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中)
    上一講我們講述了關原之戰的背景和戰前雙方所做的準備,今天我們就正式開始介紹這場在日本史裡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還有影響它的第二個男人
  • 關原之戰——決定天下的戰役
    此戰中,日本國內所有諸侯均分別站隊。由於「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在關鍵時刻臨陣倒戈,導致這場戰役僅一天就分出勝負。最終,「東軍」獲勝,德川家康奪得天下,奠定了德川幕府(江戶幕府)統治的基礎,終結了日本戰國時代100多年的亂世。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役」,有著「一戰定乾坤」的作用,決定了戰後日本200多年的歷史進程,是日本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 造訪決定日本戰國天下的關原之戰西軍本陣:岐阜「大垣城」
    在日本戰國歷史之中,「關原之戰」可說是無人不知的著名戰役,這一場戰役又被稱為「決定天下之戰」,其中西軍名將石田三成當年指揮作戰的陣地就設在岐阜縣大垣市的「大垣城」,雖然廣大的城池因為時代變遷之下已不復存在,但是護城河遺蹟
  • 《關原之戰》:格局決定了終局
    2017年的這部《關原之戰》,改編自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R君大概6-7年前看過,但是,除了故事背景之外,按R君自己的記憶,無論是電影中的情節設置(除了真實史實的故事內容),還是當初小說原作中所描繪和表現的立場和人物,似乎這部同名改編的電影作品和原作之間還是有著相當的差異.......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戰力分析
    「關原之戰」作為近世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場大戰,其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場被後世日本史學界稱為「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值得深思分析。此戰不只是在關原進行,而是從北邊的日本東北地區到西邊的九州各地都加入了對戰陣營。
  • 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開始網羅天下大名們的心,企圖瓦解豐臣政權的團結,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率先發現了德川家康的野心,於是開始組織各方一起抗擊家康。雙方最終在關原展開對決,不管從兵力還是布陣上來看都是石田三成穩贏的戰役,然而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早已洞悉人性的弱點,隨著西軍大部分軍隊的叛變,西軍慘敗於關原,無數的忠臣名將永遠的沉睡在關原這片土地之上。
  • 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
    摘要: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關原之戰,這場決定日本未來命運的戰鬥,雙方各自集結如此龐大的軍力,誰都不會料到會以如此快速的方式結束,那麼,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溫泉關之戰:失敗者的榮光
    「異鄉的過客啊,請帶話給斯巴達人,說我們踏實地履行了諾言,長眠在這裡。」公元前480年,斯巴達人在溫泉關浴血奮戰了兩晝夜,到第三天被波斯人團團包圍。他們誓死不降,堅守陣地直至最後一人,斯巴達兩國王之一的列奧尼達也捐軀關上。事跡傳開,希臘人化悲痛為力量,在薩拉米斯一戰大敗薛西斯,給希波戰爭打開了勝利之門。「異鄉的過客啊,請帶話給斯巴達人,說我們踏實地履行了諾言,長眠在這裡。」
  • [2017][關原之戰][戰爭]
    關原之戰,日本這一版本,把石田三成的野望給演繹出來了,這是一大進步。畢竟往日的那種忠義形象實在是太古板化,令人喜歡不起來。這一版本家康也變的很有特色。說他是反派,他還並不讓人討厭,說他是奸雄,他還很有人格的魅力。這應該是家康在關原之戰的所有版本裡演的最好的一版了。其實關原之戰,不論石田三成也好,德川家康也好,本身沒有忠奸之分,石田三成贏了我想豐臣家的政權也不會穩固。
  • 「關原之戰」,可以一看
    歷史上,關原之戰後,日本迎來了長達265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時代,可這一影響了世界走向的戰爭,一天即告結束,雙方各自投入了不到10萬的兵力。在司馬遼太郎的原著裡,著墨最多的是大戰之前東西軍暗潮湧動、聚散分合的政治手腕。電影《關原之戰》對此也是著力甚多,甚至比原著還多出了初芽這條線。
  • 關原合戰時,石田三成也志在天下,1個旗印看出來!
    很多人認為石田三成並沒有志在天下的野心,他也不是類似曹操、王莽、趙匡胤等的人物,沒想過「挾天下以令諸侯」,但小編覺得,他其實是有這樣的野心的,這從他在關原合戰中使用的1個旗印就可以看出來
  • 從兩部電影看日本史上規模最大決定天下的內戰,奠定德川幕府時代
    在豐臣秀吉死後,日本歷史爆發了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也被稱之為「決定天下」的內戰:關原合戰。《關原之戰》關於這場內戰的影視作品已經多不勝數,這裡主要推薦的是兩部東羽近期二刷後的影片《關原之戰》與《大盜石川》。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關原戰場之外的第三人---黑田如水
    1600年,一場決定日本天下歸屬的戰鬥打響了,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領導組成的西軍在關原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死鬥,就在天下大名都集結於關原的時候,在九州的一個角落裡,有另外一個武將一直覬覦著天下,這第三人的名字就是黑田如水。
  • 三大戰役中,哪一場戰役,參戰的國軍名將數量最多
    它決定這場戰役最終勝利屬於哪一方?所以在大決戰階段時期,雙方都拼足了血本,把所有的精銳部隊都投入在戰場上,目的就是將對方打敗,成為最終勝利者。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大決戰階段,國共雙方共發生了三場大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都達到100多萬,這三場戰役也是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第一場是遼瀋戰役,第二場是淮海戰役,第三場是平津戰役。
  • 軒轅氏定鼎天下的兩大戰役——阪泉戰役與逐鹿之戰
    軒轅氏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氏統治時期,完成了華夏民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過渡,軒轅氏歷經兩次戰役,完成了九州一統,是遠古諸部族完成了第一次大融合,建立了華夏民族,為日後的中華民族奠定了基礎。
  • 三國演義:三比一,勝之不武,為什麼還被捧為「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的背景,八路諸侯實行車輪戰,迎戰呂布第一場戰役,呂布打敗王匡等三路諸侯。以袁紹為首18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起兵二十萬,一路由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董卓親自帶領十五萬大軍把守虎牢關。呂布領三萬軍,在虎牢關前扎住大寨。
  • 岡田準一主演電影《關原之戰》正式預告解禁!西軍東君「合戰場面」、有村架純動作戲首次披露!
    4日,V6成員岡田準一、有村架純、役所廣司出演的電影《關原之戰》(8月26日上映)公布了正式預告,岡田飾演的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和役所廣司飾演的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氣勢恢宏的合戰場面,以及有村架純飾演的初芽的動作戲首次披露。
  • 陘城之戰: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至於春秋時期最強大的晉國,則是被魏趙韓三家瓜分了。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消滅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一統六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對於戰國時期來說,顧名思義,該時期存在比較激烈和頻繁的兼併戰爭。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