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煤塵剋星」默默守護礦工健康
提起煤礦粉塵你能想到什麼?
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髒、嗆、矽肺病」,但是在晉能控股煤業集團燕子山礦,一說起煤礦粉塵,大家就會想到一個人——馮彩亮。燕子山礦有一個「彩亮克塵工作室」,也就是現在的「彩亮創新工作室」,它的負責人就是馮彩亮,大家都叫他「煤塵剋星」。
多年來,馮彩亮帶領著團隊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技術革新。如今,「彩亮創新工作室」收穫了「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這一殊榮。這項榮譽不僅為他的人生增添了亮色,也是對他三十多年來立足粉塵治理,勇於奮鬥、敢於創新的肯定。
初心只為守護礦工健康
1990年,馮彩亮從山西煤炭工業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燕子山礦,成為一名分管礦井防塵工作的技術員。
在跟著老師傅下井實習時,他經常看到一線煤礦工人在看不清人的煤塵環境中幹活,他也看到過一些退休老工人被矽肺病折磨,這對他的觸動很大。
他下定決心要解決煤礦粉塵問題,保護井下礦工身體健康,並將此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995年,由於這項工作個人發展機遇較少,一起工作的人大部分陸續轉行了,馮彩亮卻信念堅定,選擇留下。他專心研究煤礦粉塵問題,堅持開展治理井下粉塵汙染的研究工作。
「那個時候,咱們治理煤礦粉塵靠的是『三道水幕』。工人工作時衣服會被淋溼,皮帶濺上水會打滑,嚴重影響工人工作。工人對水幕很反感,都不願意用。你想啊,井下工作那麼長時間,工人要穿著溼衣服幹活,誰能受得了?我想,一定要想辦法改進防塵設施。」馮彩亮扶了一下眼鏡,笑著說,「我堅信每天進步一點點,總會有收穫的。現在的礦用噴霧降塵器已經實現了技術成果的轉化,在咱們礦上用8年了。」
讓馮彩亮引以為豪的礦用噴霧降塵器是他針對皮帶井粉塵治理設計的,目前是行業先進、副作用最小的礦用噴霧降塵設備,基本達到了除塵不見水的最佳粉塵治理效果,並被國內20多家單位採用。用馮彩亮的話說就是,「我把霧滴大小保持在10微米至20微米,工人們經過的時候會感到神清氣爽,但是身上看不到一滴水。工人開心了,說明我這個設計就成功了」。
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
2011年,燕子山礦成立了「克塵工作室」,任命馮彩亮為總負責人。
「之前都是『單打獨鬥』,直到成立了工作室,我們搞防塵工作的也算是『團隊作戰』了。有了集團的幫助和支持,我的幹勁兒更足了。」談到「克塵工作室」,馮彩亮謙虛地說,「我們工作室和別的工作室有點不同,因為防塵工作的特殊性,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我們之間更多的是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2020年4月30日,在山西衛視頻道播出的山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節目暨2019年「三晉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晚會上,馮彩亮作為10名「三晉工匠」中的一員,在舞臺上用質樸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為大家講述了克塵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在轉載點和大巷噴霧上,他整合了多項技術,設計了基於都卜勒效應的雷達式微波傳感器,用於皮帶自動灑水的控制,成為行業先進的自控灑水裝置。為不影響「猴車」的運行,他發明了平面廣角扇形噴霧,安裝在石炭皮帶井,既保證了地面溼潤不起塵,又不影響猴車的運行和安全。
在噴霧灑水的方式上,針對不同的產塵點採用不同的噴霧方式、噴咀,為保證最佳的降塵效果和最小副作用,他自行研製了旋轉噴霧、錐形噴咀等;同時對噴咀的內部結構進行了革新,實現了噴霧要求和水質情況的統籌兼顧。他自行設計製造了用於副斜井的無電源噴霧灑水車,利用斜井絞車下放和提升時輪對的運行,在巷內連續噴霧灑水。
他還設計了膠輪車灑水車,用於4號層軌道巷,減輕了人工灑水的勞動強度。針對綜掘工作麵粉塵治理的難題,他發明了「採掘機強力風水化學降塵裝置」,填補了綜掘工作麵粉塵處理的空白,減少了使用除塵風機除塵的大量輔助工序。通過現場測試,該裝置可降塵率在70%以上。
一項項優秀成果的背後離不開他刻苦的鑽研精神,馮彩亮帶領他的技術革新團隊,通過技術革新將副作用較大、使用效果差的綜合防塵裝備改造成無副作用、除塵效果好的防塵裝備,同時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不斷使防塵裝備小型化、智能化。
目前,馮彩亮和「彩亮創新工作室」已完成38項煤礦粉塵治理的技術革新和發明,有6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專利。其中,礦用噴霧降塵器等發明已經實現了技術成果的轉化。馮彩亮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礦工、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大國工匠」等諸多榮譽。
生活中的「怪人」
三十年如一日研究粉塵治理,會感到枯燥嗎?
對於這一問題,馮彩亮的答案是「會的」。
「最近這兩年,我覺得一直沒有很好的方法來解決新面臨的粉塵問題。」他停頓了一下,說,「不過,我對粉塵治理一直都有濃厚的興趣,既然沒辦法,那就跟著一線工人師傅一起幹活,虛心向他們請教,有時候他們無心的一句話會給我很多靈感。」
生活中的馮彩亮在別人看來更像是一個「怪人」。他的腦子裡好像總在想著與粉塵治理有關的東西。在公園散步,他會蹲在噴灌噴頭邊上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在路上駕車的時候,會緊緊跟在灑水車的後面……
這就是馮彩亮,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啊!」
不僅如此,為了進行技術研發,他還不厭其煩地在井下工作現場測試設備、測定參數,經常自掏腰包購買配件。他全身心地投入技術創新中,為了讓領導了解他的設計理念,他經常想方設法向領導灌輸自己的理念,爭取讓研究得到最大的支持。
「礦長說我是『科學家』,哈哈!」馮彩亮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
2020年12月,馮彩亮負責的「彩亮創新工作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收穫了這麼多的榮譽,馮彩亮很謙虛,他說:「粉塵的危害是有隱蔽性和滯後性的,我們不能大意。在粉塵治理的過程中困難總是存在的,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有希望攻克它!」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這是馮彩亮朋友圈的籤名,也是他人生的格言。他在小小的「煤塵」治理中找到了樂趣,一直用行動默默守護著礦工的身體健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田瑤龐旭呂存)
(文章來源:中國煤炭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