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2日,頤和園昆明湖邊。文學大師王國維抽了一支煙,然後一頭扎進平靜的昆明湖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被打撈起來後,眾人在他的口袋中只發現一封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
1.王國維其人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如雨後春筍般,絡繹不絕,而談到其中最為讓人信服的,除了陳寅恪外,還有一個王國維,王國維是滿清遺臣,終此一生,他在美學,哲學,文學,史學等諸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此將他稱為一代國學大師,那是名副其實,民國成立後,王國維任清華四導師之一他曾任清宣統朝五品銜南書房行走,算是清朝遺老。當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也就「失業」了。
雖清廷事實不存在了,但是王國維凡事都要請旨廢帝溥儀,在「面奉諭旨命就清華學校研究院之聘」後,才最終確定下來。
那麼,王國維究竟是長得如何呢?看看同時代對他的評價,說他長得其貌不揚,那都算是客氣的了。
魯迅說他「老實到像火腿一般」,而胡適更是直言不諱說他 「人很醜,小辮子,樣子真難看,但光讀他的詩和詞,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呢」 !
20世紀20年代,王國維的學術成就真可謂整古爍今,真正的國學大師毫不為過。
清華大學曹雲祥校長是識貨的,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王國維已然在列,看看這份名單,我只想表示嚇得有點想上廁所: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
在這四個人面前,後世那些個所謂「大師」,敢開講座?得了吧您吶。
所以說清華大學能夠稱霸中國教育界百來年,只有他傷人,沒有人傷他,並非浪費虛名。
我猜王大師該是個性情中人,嶽不群是否揮刀自宮我不清楚,李白是否跳河自殺也不敢說,王國維卻實實在在於熙和園跳河溺死,並且「頭插入淤泥,兩分鐘氣絕而亡」。
針對大師之死,後世一直爭論其緣由,有說他「欠錢自殺」、有「殉清說」(注意,並非殉情,清是指清王朝,當時蔣介石邊罵娘希匹,邊指揮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清王朝已風燭殘年)、甚至有說王國維「妻妾集體出軌」(集體…..好強大!這NTR的節奏太亮,表示已瞎眼)。
以上言論個人認為甚為荒誕,殉清可能有一點,但王大師更多的該是「殉文化」,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當下局勢最微不足道的吶喊。是他不忍心見到即將消亡的中國文化那悲涼的情景,是他以「死諫」的方式提醒世人:勿忘國學!
王國維自殺的消息傳出後,文學界一片震驚,清華校長,各大導師急忙趕來,悲痛不已,在為王國維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他生前所寫的16字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這一年,也正是王國維50歲。
一天後,眾人為王國維舉行了入殮儀式,這一天,同為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做出了讓人震驚的一幕,他穿著傳統的玄色長衫,來到王國維遺體面前,雙膝跪地,將額頭磕在地上,在場師生無不震驚,皆隨後一同跪在陳寅恪的身後,向王國維磕頭。
王國維的死,再加上他撲朔迷離的遺言,眾人開始了對死因的猜測,在諸多的猜測中,很多人贊同的,便是王國維好友陳寅恪的說法,他曾在給王國維的輓詞寫序時,這樣寫道「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
最終,他選擇了跳河自殺,實際,也是他籌劃已久的事,民國大師諸多,如王國維般也不少,可是,王國維只有一個,《詩經》寫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王國維大師的一生,當真是坦坦蕩蕩。
自戀又毒舌的一代宗師
這麼一個人,他寫了兩本書,寫完之後,又悄悄用了一個化名作序,將自己狠狠誇讚了一番,什麼「往復幽咽,動搖人心」、「名句間出,度越前人」,自戀指數五顆星!然而,還是這個人,卻在自己五十歲的時候,丟下才華和自戀,投湖自盡,僅留下十六字遺言和一本文學批評,毒舌指數,五個金星
他的那本品評晚唐五代到南北宋歷代詞人及其作品的書《人間詞話》,如今已成為堪與《論語》、《詩經》並列的國學經典。
他的評論集《人間詞話》也很是經典,相信喜愛文學的朋友,對於他的這部作品一定是不會陌生,在部集子裡,王國維收錄了眾多有價值的詞作,並且對於其中的作品給予了點評,以及高度的評價。
他還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了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報社工作時,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可以說在當時是一部眼光長遠、中西結合的一部作品
著名的文學家朱光潛就在書裡提到:「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王國維的字)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
如果你也對古代文學感興趣、或者對王國維感興趣,那麼現在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