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期德軍憑藉大規模裝甲部隊的使用,向西歐各國發起了勢不可擋的閃電戰,一時間德國戰車在歐洲大陸橫衝直撞,短時間內就佔領了西歐各國,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僅僅堅持了一個月就宣布投降,英國依靠英吉利海峽這道天然屏障苦苦支撐。1941年6月德軍也是大量使用坦克裝甲部隊向蘇聯發起閃電戰進攻,很快就兵臨莫斯科城下。當時德軍裝甲部隊中配備的四號及豹式坦克性能堪稱世界一流,然而隨著戰爭的進行,盟軍新式坦克不斷出現,德軍坦克裝甲部隊在與盟軍坦克戰中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德軍在戰場上形勢急轉直下。
德軍閃電戰主力裝甲集群
為了改變戰場不利態勢,德軍於1942年下半年秘密研發了一款二戰超級武器:虎式重型坦克,它的出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場上德軍不利局面,盟軍坦克面對虎式坦克時既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虎式坦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也造就了一批德軍王牌坦克手的出現。德軍虎式坦克一時間令盟軍「談虎色變」,「虎式恐懼症」在盟軍中四散開來,然而在虎式坦克輝煌戰績的背後,與車組及後勤維修保障人員所付出的艱辛是分不開的。
世界上唯一一輛還可以開動的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火炮,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最危險的對手。但是虎式坦克的弱點也很明顯,虎式重型坦克自身重量達到56噸,雖然使用動力強勁的邁巴赫12缸發動機,功率達到了700馬力,但過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噸12.8馬力,因而越野性能較差,在蘇德戰場的複雜地形上作戰時易陷入被動。此外過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較高,維護複雜。
作戰中的虎式坦克
德軍在招募虎式坦克車組人員時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有豐富的坦克駕駛經驗,還要掌握一定的車輛維修技能,能夠熟練完成對坦克的日常維護保養。由於虎式坦克體型龐大,鐵路運輸中車體超寬,所以為其設計了兩種履帶,運輸行軍時使用520毫米窄履帶,戰鬥時使用720毫米寬履帶。在鐵路運輸中,虎式坦克每根輪軸上外負重輪都被拿下來,並且安裝上運輸窄履帶。這樣虎式坦克就可以在到達目的地後使用軌道車可以方便地卸下來。然而之後繁重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更換作戰時使用的沉重寬履帶需要全體車組人員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安裝完成後還需要用曲軸調節從動輪的位置,以便將履帶的鬆緊度調節到最理想狀態,太緊容易出現機械故障,太松則容易造成履帶脫落。履帶安裝完成後餘下的時間還要完成裝上外板輪和側擋泥板,摺疊並展開外板部件和後擋泥板等工作。
虎式坦克在安裝履帶
為了維護虎式坦克脆弱的動力系統,虎式坦克乘員還需要定期更換機油,清理車輛空氣濾清器,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因為虎式坦克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更換機油。如發動機、變速箱、減速齒輪箱、整車換氣扇、炮塔旋轉機構等合計需要近百升機油。車組人員還需要經常清理其威力強大的88毫米坦克炮膛,虎式坦克隨車攜帶金屬通炮杆,這項工作也需要數名車組人員合力才能完成。
德軍四名虎式車組人員在清理坦克炮膛
駕駛虎式坦克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駕駛員視野非常狹窄,車內通風不良,夏天車內空氣非常悶熱,在東線戰場上道路情況惡劣,水網泥沼密布,一不小心坦克就會因為機械故障困在其中,在激烈的戰鬥中虎式坦克被直接擊毀的情況不多,反倒是有大量虎式坦克都是因為機械故障而被遺棄。虎式坦克沉重的88毫米炮塔旋轉和炮管俯仰角都由液壓系統控制,一旦發動機或變速箱故障就必須改用手動機械操作,炮塔旋轉一周需要炮手旋轉720圈,車長旋轉595圈,可見這項工作是多麼的辛苦。
虎式坦克因超重困在壓壞道路上遭到遺棄
一個虎式坦克裝甲營一般會配備一個維修排,戰場上受傷的虎式坦克通常都需要大修,由於虎式坦克各部件非常沉重,這時維修排所攜帶的16噸龍門吊便派上了用場,虎式坦克結構複雜,其機械傳動系統、液壓系統、火炮系統都非常精密,這就增加了故障排除難度,其發動機艙也十分狹窄,維修工作異常艱辛困難。
後勤維修人員正在吊裝虎式坦克炮塔
虎式坦克雖然威力強大,但是如果不能配備優秀的車組和後勤維修保障人員其戰鬥力也將會大大降低。虎式坦克輝煌戰績的背後還是需要付出艱辛工作的德軍士兵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