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7.46億,閉店28家!邱淑貞老公經營的潮牌鼻祖也扛不住了

2020-12-19 投資家網

公司5年來首次虧損,史上最差業績,潮牌「鼻祖」I.T集團也頂不住了!

香港潮牌I.T集團(00999.HK)近日公布了2019/2020財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集團年度營收77.19億港元,同比下降12.6%;毛利為47.34億港元,同比減少16.1%;淨利潤則首次出現年度虧損,虧損約7.46億港元。

對於本次虧損,I.T集團對外回應道,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其實體店業務遭到重創。

白手起家,迎娶女神邱淑貞

公開資料顯示,I.T集團的「I.T」是「Income Teame」的簡稱,本意為「賺錢的團隊」。其創始人沈嘉偉白手起家一路走到今天,他的經歷也很傳奇和勵志。

1968年,他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學還沒畢業後就輟學打工。據傳,他靠賣水貨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88年,沈嘉偉和妹妹沈秀惠在香港銅鑼灣伊莉莎白大廈開設I.T公司,成立之初僅是一間約200平方尺的小店,原名「GreenPeace」(綠色和平)。

公司主要業務是,搜羅世界知名時裝品牌,以前衛、時尚聞名,堪稱潮牌界的「鼻祖」。

I.T品牌進一步走進大眾視野,品牌知名度有質的發展,還要1999年,沈嘉偉迎娶「宅男女神」邱淑貞說起。

婚後,邱淑貞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不僅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親自出任形象代言人,還多次奔赴歐洲、日韓等地為公司挑貨,而她精心挑選的服裝很受消費者喜歡,妥妥的「帶貨王」。

她還邀請著名影星張曼玉擔任設計師,雖然她(張曼玉)沒有任何設計經驗,但其自創品牌深受年輕人喜歡。

這都大大的擴大了品牌的知名度,為其進軍內地市場打好了基礎。

2002年,I.T集團進軍內地,依靠眾多時尚品牌授權和多個自有品牌,開始迅速擴張。2005年3月,沈嘉偉帶領公司登陸港交所。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據傳,邱淑貞為了幫助I.T集團上市,曾押上了自己的全部積蓄。而沈嘉偉也沒有虧待她,上市之初就分給她25%的股份。在集團股價的巔峰時期,她身家一度超過20億港元。

I.T集團不僅同時代理了300多個時尚潮牌,此外,還擁有b+ab、Izzue、5cm、A Bathing Ape等20多個自有品牌。

2012年2月,公司在香港開設的店面總數多達266家,全部為自營店。在內地,I.T集團所有的自營店與授權店也有295家。

可見,它的發展模式依舊是重資產模式,需要自己承擔高昂的店面租金、人力成本等。或許沈嘉偉意識到這種發展模式的弊端,早在2011年的年報會議上,沈嘉偉透露,他已經有意改變高速擴張門店的做法。2014年前後,在香港,平均每年關閉15家門店。

此後,I.T集團便集中馬力,開拓內地市場。截至2019年8月31日,I.T集團在中國的店鋪數量多達834家。

疫情突襲,閉店、裁員、降薪……

為了保持品牌的「年輕化」,持續吸引消費者,I.T集團也一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方式。

2017年,I.T集團籤約明星吳亦凡出任全球代言人。

2018財年,I.T集團營收達到88.32億港元。雖然營收一直在增長,但仔細研究發現,它的淨利潤增幅明顯放緩,只有4.4億港元。

這次疫情,直接暴露了I.T集團「致命的」弱點。

它過於依賴線下實體門店,疫情突襲,消費者閉門不出,紛紛選擇線上購物,電商經濟也出現了直播帶貨等新的發展方式,直接導致了實體門店業務遭受重創。

除了關閉門店,I.T集團還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及減薪。截至目前,I.T集團全球店鋪數量還有800多家。

其實,早在2001年,I.T集團就涉足線上業務。雖然抓住了電商的先機,但幾乎All-in線下門店,錯過布局線上的黃金時期。疫情爆發,直接讓I.T集團接下來的發展變得很被動。

為了「求生」,它還在苦苦掙扎著。今年3月,公司官網罕見的進行了超大力度促銷活動,最高折扣達3折;6月1日-6月10日,再度推出「年中促銷」活動。但結果並不理想,並沒有出現預期的搶購熱潮。

可見,為了吸引消費者,I.T集團也是拼了!

後疫情時代,I.T集團能否再度抓住機會,扭虧為盈的同時,找到新的發力點,是它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明星入局的潮牌市場,前景如何

和20年前相比,現在內地年輕一代消費者獲取潮流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渠道越來越多元。

小紅書、微博、抖音短視頻的等帶貨渠道越來越多,直播帶貨爆發式的發展,都在消解著人們的信息差。

據《2019中國潮流消費發展白皮書》顯示,近年來全球潮流市場成交規模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2017年已達2000億美元。這足以說明,潮牌的背後已經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

90後、95後甚至00後逐漸成為各大潮牌的主要消費群體,據麥肯錫發布的《2019年度全球時尚業態報告》分析,中國年輕人2019年在潮牌上的花費在350億至380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時尚市場。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近年來,各大明星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紛紛入局潮牌市場,企圖分一杯羹。

比如,陳冠希的CLOT品牌,從2003年發展至今,甚至還上了紐約時裝周,進軍國際市場;李晨潘瑋柏聯手打造的MLGB品牌;餘文樂的雅痞工裝Madness;劉嘉玲的黑白朋克hardy hard……

作為新生代偶像,他們的迅速入局,給潮牌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潮牌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

雖然是萬億級市場,但潮牌終歸是門生意。有很多紅極一時的潮牌,現在也銷聲匿跡。

比如,曾經憑藉誇張印花紅極一時的紐約潮牌Hood By Air(HBA),在2017年今年4月6日宣布品牌停止運營;創立於2006年的塗鴉風格潮牌Original Fake,在2013年結業;Pyrex這個品牌,前後只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審美口味更新迭代的更快。如何快速抓住消費者眼球,持續打造出像Superme一樣的爆款,引領時尚,是每個潮牌都應思考的問題。

無論對I.T集團,還是各大明星自己的潮牌品牌來說,未來的發展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正因前路未卜,潮牌市場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才更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巨虧7億!閉店28家… 這個潮牌「鼻祖」要涼了?老闆白手起家,21年前...
    (原標題:巨虧7億!閉店28家… 這個潮牌「鼻祖」要涼了?老闆白手起家,21年前娶「女神」邱淑貞) 原標題:巨虧7億!閉店28家… 這個潮牌「鼻祖」要涼了?
  • I.T集團2019年巨虧7億港元閉店裁員 潮牌鼻祖不香了?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閉店裁員 潮牌「鼻祖」不香了?I.T集團2019年巨虧7億港元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8日電(張燕徵)如果你是潮牌愛好者,對I.T集團可能並不陌生。成立於1988年的I.T集團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時裝品牌零售店之一,也是時尚追逐者和眾多明星經常打卡的潮流「聖地」。
  • 潮牌「鼻祖」巨虧7億!曾聘張曼玉為設計師,妻子是香港「女神」
    然而花無百日紅,近日,中國香港最會賺錢的時尚品牌I.T股價暴跌80%、閉店28家、虧損近7億元...甚至還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及減薪。潮牌近些年已經從「小眾」向「大眾」蔓延,成為最賺錢的生意之一。但潮牌紅利最大的受益者I.T集團卻意外遭遇拐點,創下近年最慘澹業績,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業績慘澹,閉店28家!這個潮牌鼻祖巨虧,很多大連人買過
    曾經在潮牌行業出盡風頭的I.T集團(00999.HK),近日公布2019/2020財年業績報告顯示,集團年度營收77.19億港元,同比下降12.6%;淨利潤則首次出現虧損7.46億港元。 潮牌近年已經從「小眾」向「大眾」蔓延,成為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 巨虧7億,暴跌80%,邱淑貞光環「坑」了多少人?
    7個億,足夠邱女神在最火的年代接拍700部「高質量」且不重樣的電影了——當然,想要完成這等宏圖,哪怕是陪跑了邱淑貞5年的前男友兼「爛片之王」王晶,按照最快的速度幫其殺青(16天拍一部電影),也要花上30年,才能把7個億虧空補回來。
  • 紅星資本局丨潮牌鼻祖I.T集團巨虧,女神邱淑貞身家縮水,新興品牌...
    曾經在潮牌行業出盡風頭的I.T集團(00999.HK),近日公布2019/2020財年業績報告顯示,集團年度營收77.19億港元,同比下降12.6%;淨利潤則首次出現虧損7.46億港元。潮牌近年已經從「小眾」向「大眾」蔓延,成為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 內地青年不好忽悠了,香港潮牌鼻祖要涼!陳冠希、小紅書搶它生意
    來源:華商韜略文 | 華商韜略 吳蘇疫情下,中美潮牌鼻祖的日子都不好了。王府井APM的GAP閉店調整,而同一條街上東方廣場內的I.T同樣門可羅雀。店員表示,疫情之後,店內消費並沒有如預期般反彈。事實上,昔日國產潮牌「鼻祖」、女神邱淑貞、張曼玉加持的I.T,已經陷入經營危機。所謂「I.T」,並非網際網路中的IT,而是「Income Team」的簡稱,本意為「賺錢的團隊」。但現實卻是,I.T越來越不賺錢。
  • I.T巨虧約7億港元 潮牌「鼻祖」錯在哪兒
    潮牌「鼻祖」I.T再發盈利預警,預計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財年內,淨虧損或增至7億港元以上。作為國內潮牌的頭部品牌,I.T為何陷入經營危機?在快節奏的當下,潮牌又該如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I.T經營出現危機  I.T公告顯示,因財年第四季度內公司商譽、物業、家具與設備及使用權資產之減值撥備,預期淨虧損不少於7億港元。  這並非I.T品牌首次出現業績虧損。2019年8月,該品牌表示,在截至2019年8月31日的六個月內公司出現淨虧損。
  • 「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在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在這個轟轟烈烈的潮牌時代,剛剛度過而立之年的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卻宣布將私有化退市。近日,I.T發布公告稱,同意通過一筆約13億港元的現金交易私有化退市,其業務因疫情暴發和零售行業轉向線上而大幅縮水。
  • 「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在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澤炎在這個轟轟烈烈的潮牌時代,剛剛度過而立之年的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卻宣布將私有化退市。實施該方案總計需要現金總額約13億港元。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創始人沈嘉偉將保留約51%的所有權,CVC 擁有剩餘的所有權。早在2002年,I.T就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被視為內地潮流的啟蒙者。不少趕潮流的年輕人都曾經買過或者逛過I.T店。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I.T集團在資本公開市場已經活躍了15年。但是,當現在潮牌時代大行其道之際,I.T卻落寞了。
  • 關店200家,3季度巨虧48億……麥當勞、星巴克、吉野家都扛不住了?
    截至今年6月末,麥當勞實現營業收入84.76億美元,同比下滑18.77%;淨利潤15.91億美元,同比減少減44.09%。 值得注意的是,麥當勞第二季度淨利潤為4.84億美元,同比去年減少68.11%。而對比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情況,其下滑幅度進一步增大。
  • 賣不動潮牌搬來美妝當「救兵」,「香港潮流鼻祖」I.T集團內地「不...
    「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在內地多品牌集合探索上又邁出了一步。近日,藍鯨財經注意到I.T集團旗下i.t在內地門店引入韓國美妝品牌3CE。這也是I.T集團在香港以外地區營運非鞋、服領域品牌的一次重要「試水」。
  • 賣不動潮牌搬來美妝當「救兵」,香港潮流鼻祖I.T集團能否止住虧損?
    「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在內地多品牌集合探索上又邁出了一步。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潮牌集合店進一步拓寬為多元集合店,能否藉此探索出多元營收道路,I.T面臨的主要風險仍在於品牌競爭力方面。如果缺少競爭力,消費者很容易被遷移到其他渠道。i.t再搬「服飾+美妝」模式進內地I.T集團成立於1988年,由香港知名影星邱淑貞丈夫沈嘉偉創立。2005年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 「潮流鼻祖」I.T集團退市,潮牌行業「日薄西山」?
    2017年至2019年2月是I.T的業績高峰期,2017年2月底,I.T集團營業額突破80億港元,同比增長6.1%,毛利率達61.6%,該態勢持續到2019年2月,當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4%至88.32億港元。
  • I.T:女神依舊潮牌落寞
    2005年3月4日,香港潮牌鼻祖I.T(00999-HK)上市,風光無限。單單老闆娘邱淑貞的站臺已獲喝彩聲一片,且據聞老闆娘眼光極佳,經她挑選採買的服飾必能在香港市場大賣。而其一個自創品牌的形象創作總監還是影后張曼玉,兩位女神讓I.T穩站香港潮牌市場C位。
  • 吉野家將關閉150家門店 招牌牛肉飯也扛不住了?
    吉野家將關閉150家門店 招牌牛肉飯也扛不住了?時間:2020-07-31 08: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吉野家將關閉150家門店 招牌牛肉飯也扛不住了?
  • 永輝超市上半年營收505億:旗下mini店閉店88家
    >永輝超市2020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為18.54億,較上年同期的13.69億元增長35.36%;永輝超市2020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3.9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63億元增長19.90%。
  • 連鎖餐飲品牌快扛不住了:吉野家步星巴克麥當勞後塵 將關閉150家門店
    摘要 【連鎖餐飲品牌快扛不住了:吉野家步星巴克麥當勞後塵 將關閉150家門店】繼星巴克麥當勞被曝關閉門店後,全球連鎖餐飲品牌「吉野家」母集團吉野家控股HD也宣布將關閉150家門店,其中,日本本土關閉100家,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海外市場,將關閉50家門店
  • 巨虧100億,優衣庫遭遇業績「滑鐵盧」,日本首富也扛不住了
    即便是這樣的服裝巨頭也「慘了」,第一季度業績遭遇到「鐵滑爐」,巨虧近100億日元,不少網友感嘆,日本首富也扛不住了。受到今年大環境的影響,零售行業不僅「水深火熱」,而且銷量慘澹,不少國外的快時尚品牌,紛紛宣告「離場」,像優衣庫這樣的大品牌也遭受了巨大衝擊,根據日本優衣庫母公司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截止到5月營收3364億日元,利潤淨虧損98.2億日元,暴跌74%。
  • 連鎖餐飲品牌快扛不住了:吉野家步星巴克麥當勞後塵
    (原標題:連鎖餐飲品牌快扛不住了:吉野家步星巴克麥當勞後塵 將關閉150家門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