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感覺家鄉時刻都在變化。」蘭蘇英是麗水市松陽人,如今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探親,她都會有這樣的感慨。
漫步松陽縣城,曾經破落的城隍廟如今完成整修,歷史的味道猶存,裡面卻已裝上民宿、暢銷書店之類的「新酒」;暢遊松陰溪畔,溪水依舊清澈,河邊已修建起串聯人文景觀的綠道;走進臺灣藝術達人王翎芳創辦的「翎芳魔境」,不僅能品嘗到特色美食,還能欣賞世界各地的紀錄片……
這就是今天的松陽。她既有著「最後的江南秘境」的美稱,又因為老屋保護的有力推進、鄉村博物館的興起、傳統農耕文化的勃興,吸引著工商資本和設計師、藝術家紛至沓來,這座山區小城愈發成為山區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支點。
拯救老屋
找準鄉村發展突破口
11月的一個上午,古市鎮城頭街26號,刨刀聲陣陣。「師傅,終於找到了!」 23歲的本地青年葉彥傑向現場督工的63歲古建修繕師毛鮮亮報告了一個好消息:修補老屋馬頭牆的幾十塊老青磚,在當地一家材料商店淘到了。師徒倆面露喜色。不用多久,眼前這棟上百年的老商鋪,將重煥新生。
留住老屋,就是留住鄉村振興的根脈。5年前,松陽以「拯救老屋」行動作為突破口,打造「松陽古村落」品牌。能修不換、最少人工幹預、採用本土原生態低碳環保建材……短短幾年,215幢百年老屋從破敗中「活」了過來。
老屋重生激活了傳統村落的農耕文化基因。竹溪擺祭、象溪溪魚節、箬寮杜鵑節、三都梨花節、四都蘿蔔節等一批特色農耕民俗節慶活動復甦;紅糖工坊、豆腐工坊、契約博物館、王景紀念館、石門圩廊橋等鄉村特色「生活形態博物館」遍地開花。
「嘗嘗今年第一批紅糖泡的甜茶,明天第二批紅糖就開熬啦!」樟溪鄉興村村支書傅金鋆告訴記者,由村集體經營管理的紅糖工坊形成了全新的銷售和盈利模式。「統一種植甘蔗、統一加工熬糖,我們興村紅糖已經從原來每公斤16元漲到了50元左右。」他說。
修繕老屋,激活古村落,改善生態環境,松陽一步步為撬動各方資源創造新支點。3年來,該縣投入15億元用於「五水共治」。穿城而過的松陰溪還成功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A級景區,一泓碧波蕩起無限生機。
今年9月,衢寧鐵路開通運營,大山深處的松陽歷史性地改善了區位條件。不遠的將來,衢麗鐵路也將穿城而過。松陽將擁有鄉村振興的新支點。
山村「活」了
新興業態不斷湧現
立足「山情」,松陽活化利用本地各類沉澱資源,還吸引來省內外各類要素資源,新興業態不斷湧現,經濟社會發展迸發出無限潛能。
近年來,松陽的民宿可謂千姿百態,聲名遠播。近日,四都鄉剛開業的雲夕摩加共享度假空間,精美的設計結合當地獨特的風景,一開業就一房難求。這個項目投資約1500萬元,由村集體、縣文旅投公司,以及杭州、上海等地的資本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四都鄉鄉長吳海燕介紹,設計師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雷教授以設計費入股的方式深度參與密切合作,保證了項目設計運營的可持續性。
這就是今天的松陽,陽光下散發著如油畫般光芒的黃泥房,整治一新的古村落,吸引著天南地北的工商資本。北京同衡思成投資有限公司出資翻新了松陽縣城的文廟城隍廟街區,今年新建成了近萬平方米的「文裡·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植入民宿、餐飲、咖啡店、美術館、書店等業態,吸引了天南地北的遊客。
3個到西坑村遊玩的蘇州人,一眼就愛上了這裡的雲,在此投資修建了網紅民宿「過雲山居」;上海人陳翠,因為對松陽傳統文化、古村落的執著和熱愛,來此創辦了鳴珂裡·石倉民宿。伴隨人才的到來,松陽迅速興起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宿品牌。
從100元左右一晚到1000多元一晚,豐富的民宿體驗吸引著遠方的遊客。與此同時,古道遊、茶園遊、運動遊等遊玩方式應運而生。穿過主城區,跨過松陰溪,穿越古村落,從田園馬拉松、山地競速挑戰賽到環浙江自行車賽,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融入古老的田園與山水,讓古道、山野、古村煥發新活力。住在松陽、吃在松陽、休閒在松陽,讓當地農民的特色農產品銷售也搭上了快車。
人才來了
支點效應初步顯現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松陽以自己的獨特魅力展現出支點效應,撬動四方資源,尤其是鄉村急缺的各類人才。
在保護老屋、拯救古村落行動中,一批設計師、專家學者相繼結緣松陽,為一幢老屋的修復再三思量,為一個村莊的整體格局而反覆設計,為當地發展獻計獻策。大型停車場一律不建,能用石子鋪地的絕不澆築水泥……就這樣,松陽以「繡花功夫」全面提升傳統村落的保護水平,讓許多到訪者由衷讚嘆。竹林劇場、四合院餐廳、平田農耕館……一批融合當地風土人情又極具設計感的功能空間,在鄉間拔地而起,讓來訪的遊客流連忘返。
遠方的藝術家也來了。旨在豐富鄉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先鋒書店坐落在陳家鋪村的高山雲海間,一開業就成了網紅打卡地。這裡不僅是遊客靜心閱讀的空間,還是眾多詩人、藝術家舉辦藝術沙龍、交流前沿思想的場所。樟溪鄉力溪湖畔的連環畫藝術館,剛開業就吸引了5位藝術家入駐,連續舉辦的連環畫藝術節,每次都能吸引全國各地的連友們相聚松陽。目前,松陽已建成藝術家工作室85個,籤約國內外藝術家65名,培育藝術家集聚村落10個。
這些民宿以松陽為支點,在松陽取得成功,又走出松陽,投身於新發展格局之中。記者到訪「雲上平田」時,創始人之一的葉大寶正在義烏籌劃建設新的「雲上平田」。電話裡,她告訴記者,正是在松陽成功的經驗,讓她有信心辦更多更好的民宿。而臺灣藝術達人王翎芳,這兩天正計劃走出去再開設一間「翎芳魔境」。
發生在山城松陽的這些變化,還引發了世界關注。聯合國第一屆城鄉聯繫國際論壇在松陽召開,17個國家和18個國際組織的官員、專家、學者等200餘人,在松陽的綠水青山間徜徉,圍繞「鄉村建築、旅遊產業創新、文化和遺產、鄉村經濟創新」等議題展開討論。聯合國人居署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要幫助松陽了解世界,還要把松陽的經驗帶給世界。
在積極打造鄉村振興區域支點的進程中,松陽立足當地特色,提出打造「智能製造新城」「中國有機茶鄉」「全域康養勝地」等3張具有鮮明辨識度的金名片。未來,更要把打造「國家傳統村落公園」,作為建設高水平生態文明和高質量綠色發展重要窗口示範區的硬核支撐,努力把松陽建設成為山區人民的美好家園、全省人民的嚮往之地。(記者 施曉義 黃彥 來逸晨 共享聯盟松陽站 葉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