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mm近距離防衛彈
在越戰時,美軍為步兵開發了M79榴彈發射器。然而,考慮到殺傷榴彈的安全距離,射手需要一種可以用於近距離自我保護的武器。
一開始,美軍的計劃是為M79開發一系列榴彈使用的特殊彈種,從而在近距離使用,保護射手的安全。但是這些特殊彈種並不好用,最終受到了拋棄。這些特殊彈種的結構不同,但是思路大都圍繞近距離面殺傷展開。
一:40mm霰彈系統
當談到近距離戰鬥,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霰彈槍。美軍同樣也計劃開發一種40mm霰彈系統用於在近距離戰鬥。對於開發M79適配的霰彈,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40mm榴彈使用高低壓發射原理。
高低壓發射原理是40mm榴彈的一個重要元素。由於M79是一種步兵武器,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直接按照常規的彈藥構造,直接在彈殼內填充火藥,那麼就會導致火藥氣體產生的壓力全都要由彈膛來承受。
這樣的結果便是武器的彈膛被迫做的非常厚,增加了武器的質量。另外,40mm榴彈並不需要大量的裝藥。直接減少裝藥會出現發射藥燃燒不均勻的問題。
因此40mm榴彈使用了高低壓室發射原理,在彈殼底部中間的部分安裝一個較為厚實的燃燒室,讓燃燒產生的火藥氣體壓力由這個燃燒室承受。而產生的火藥氣體從燃燒室上的小孔流出,從而推動彈頭。而這些流出的火藥氣體壓力已經相當柔和,因此並不會對彈殼和彈膛產生太大的壓力。
高低壓室
在越戰中,最典型的高低壓室40mm霰彈的例子就是XM576E1
XM576E1霰彈也是一種高低壓室霰彈,這種霰彈可以安裝20發彈丸,有效射程為35m,最大射程為50m。
霰彈後部設有一個高壓室,高壓室周圍有非常厚的彈殼,這可以更好的承受高壓室較高的膛壓,從而在M79這類膛壁較薄的武器上使用。
為了適應40mm榴彈的彈殼,XM576E1的彈託極大,前部有六個鏤空,這樣可以填充整個彈殼而不掉落。另外,這樣的設計還可以增加空氣阻力,在出膛後更好的和彈丸分離。
彈底
不過,兩種40mm霰彈在榴彈發射器上使用時,都會面臨有效的槍管長度相當有限的問題。其動能可能相當有限,殺傷效果不夠優秀。二:.22LR彈40mm適配器
.22LR彈是一種邊緣發火彈,其裝藥量並不多,膛壓較低。因此,在一整塊金屬上挖出一些孔,之後填入一些.22LR彈放入40mm榴彈發射器中進行擊發也是一種可行的設計方案。
一般來說,這種適配器包含裝填.22彈並承受其膛壓的金屬本體,內部的特殊擊針,以及適配器的底蓋。適配器的特殊擊針體積較大,形狀也較為特殊,可以同時擊發適配器內的.22LR彈。
三角形擊針可以同時打擊到.22LR的邊緣從而同時擊發
每個三角擊針擊發一組紅圈內的彈藥
這種適配器可以頂出適配器內的彈殼後重複使用,而且可以把彈體做成不同的尺寸,從而適配民用的37mm發射器。因此現在還有很多廠在復刻這種適配器。
頂出彈殼
這是某個射手使用這種彈藥在10碼(9.1米)、15碼(13.7米)、20碼(18.3米)上射擊的彈丸散布情況。可以看出,隨著射程的增加散布明顯擴大,而且彈頭的分布完全沒有任何規律可言。
這個設計由於沒有足夠長的槍管和膛線的約束,彈丸散布甚至比某些霰彈槍還要大。甚至大多數彈丸都是不規則翻滾著出膛的。另外,這也導致彈頭的動能也相當有限。
其他類似的產品
下面的圖應該是越戰時期的XM18-22,也就是.22的40mm適配器。
另外,現代還存在一種霰彈的40mm適配器,但是同樣面臨槍管長度不足,彈丸動能偏低的問題。40mm面殺傷計劃,只能停留在靶場玩具,在實戰中還是需要一個可靠的其他武器保護射手。而槍掛榴彈發射器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
【輕兵器愛好者】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