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力士的私密生活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誰是自然界的大力士?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回答出來:螞蟻!

是啊,螞蟻能舉起超過自身體重400倍的物體,也能拖動超過它身體重700倍的食物或物體,相當於一個體重25公斤的小朋友,舉起了10噸重的物體,比如3隻大象!

圖源:網絡

誰也不可能見到小朋友舉起3隻大象的真實影像記錄,因為這不科學。接下來要欣賞的一組昆蟲科學攝影作品,則生動而真實地記錄了黃猄蟻(Oecophylla smaragdina)如何舉起了龐然大物。

圖2 《我是大力士》曾國忠 (中國臺灣) 探路自然特別獎

黃猄蟻是我國南方也是整個東南亞地區常見又有特點的一種金黃色螞蟻。它們是森林中高效的獵手,會大量捕食巢穴周邊的昆蟲。蟻群中的工蟻運動靈巧更擁有十足的默契,野外常能見到它們集體狩獵的場景。

圖3 這幅圖片中黃猄蟻正在搬運一隻雌性繁殖蟻 作者:曾國忠

往往是幾隻工蟻分別用強健的上顎咬住獵物的「六肢」和觸角,進行五馬分屍般的操作,同時釋放蟻酸進行「生化攻擊」,獵物動彈不得,在蟻酸的侵蝕和螞蟻的拉扯下不久便一命嗚呼,不要小瞧了這些金黃色小蟲的力量,工蟻們普遍可以用顎舉起體重50倍的重量——甚至100倍。

圖4 這幅圖片中黃猄蟻正在搬運一隻莖甲 作者:曾國忠

除此之外,黃猄蟻還有一個有趣的行為在於它們的建築。黃猄蟻是樹棲蟻類,善於在葉片樹枝間遊走,連巢穴都在樹梢枝頭。它們用樹葉築巢,多隻工蟻拉扯枝條上的葉片使其邊緣靠近,另有工蟻會從舊巢穴中用上顎銜著幼蟲,用幼蟲頭部左右觸碰兩片葉片邊緣,幼蟲會分泌粘液形成絲線,從而粘合兩片葉片。最終會用枝條上的一簇葉片粘合成內部有不同功能區室的「葉子包」作為巢穴,蟻后與幼蟲久居其中。

圖5 黃猄蟻工蟻正在建造「葉子包」 圖片提供:金宸

但葉片巢不能持久,包裹住的葉片會逐漸枯萎。加之南方溼潤多雨,不久就會黴變。黃猄蟻會繼續做新的巢穴之後搬家,當小區域內的獵物不足以維持家族生計時,黃猄蟻也會遷徙到更遠的樹上築巢,過遊獵生活。

令人擔心的是野外黃猄蟻面臨著人類威脅。在神奇的雲南菜市場,開水燙熟的黃猄蟻的鯒和幼蟲可能會在三四月份登場,名為「螞蟻蛋」。在日益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今天,好吃、功效、資源豐富其實都不該是「抓來吃」的理由,肆意採捕野外的各類動植物並不符合當代的文明發展,近年來黃猄蟻作為一種相對小眾的經濟動物進入了人工飼養的名單。

圖6 雲南市場上的「螞蟻蛋」 ,黃猄蟻的蛹和幼蟲 圖源:www.sohu.com@愛旅遊的哆啦

其實早在公元304年晉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一書中曾有如下記載:「交趾人以席囊貯蟻鬻街市者,其巢如薄絮皆連枝葉,蟻在其中,並巢詞賣。蟻赤黃色,大於常蟻。南方柑橘若無此蟻,則其實皆為群蠹所傷,無復一完者矣。」可以算是最早的」生物防治「案例。如今現代人追求生活質量,重視食品安全,使用黃猄蟻這一「傳統」方法值得被重視。當然生物防治也有很多門道,引種的種類數量甚至種源都要深思熟慮,畢竟生態系統是極其複雜且精妙的。

圖源:網絡

這組昆蟲科學攝影作品的作者曾國忠,是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位老年志願者,他每年都會投稿參加兩岸科學攝影大賽。憑藉自己較好的攝影技術,再加上日常受博物館薰陶而積澱的科學基礎,每年也都會有所斬獲。這組作品拍攝於臺灣省臺中市豐原山區,是他近些年關於自然觀察和記錄的新收穫。

親近博物館、走進大自然,必然能夠更多發現身邊、發現自然界中的有趣事物。

作者:金宸專家審校:常凌小

來源:新華號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夜遊北京自然博物館
    8月27日晚,北京自然博物館門前,觀眾在拍照留念。北京自然博物館於8月23日起開啟為期一周的「博物館之夜」活動,夜間參觀時間為17:30至20:30,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兒童前來參觀。夜間參觀不提供人工講解,博物館準備了參觀學習單,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尋找答案,全部答對即可獲贈獎品,增添了別樣的樂趣。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曲俊燕/攝8月27日晚,北京自然博物館,參加「博物館之夜」活動的觀眾在參觀恐龍化石。
  • 209位「古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
    大連馬、猛獁象、披毛犀……209位「遠古巨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今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幼兒廳)開展。本次展覽以新生代最後(最新)的一個紀——第四紀為背景,以大連自然博物館館藏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標本為主,介紹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同時展示大連遠古時期的動物群面貌。
  • 北京自然博物館增開「恐龍公園」
    新華社供圖自9月30日起,北京自然博物館每天預約人數上調至1200人,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自9月30日起,自然博物館全天分兩時段預約,上、下午各600人,全天1200人。觀眾參觀前至少提前1天網上預約。票務系統每天上午11時更新,可預約三天內門票。一張證件只能預約1人,每個身份證號每日僅可預約1次。暫不接受團體、現場和電話預約。老年人及兒童也需提前完成預約。
  • 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度奇妙「博物館之夜」,家長孩子還能自己上手
    昨晚,自然博物館開啟「博物館之夜」,大部分展廳在夜間開放。昨晚7時30分,北京自然博物館燈火通明,大部分展廳都在夜間開放,開啟為期5天的「博物館之夜」。觀看絢麗的節目展演、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動手做一片葉脈書籤、逛逛「綠地球」文創市集……家長們領著孩子走進晚間開放的博物館,一同度過精彩難忘的「綠地球之夜」。展廳裡,各式各樣的植物化石標本、植物復原景觀和各類現代植物標本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而在自然博物館三層的探索角,一堂別開生面的自然實驗課正在展開。
  • 北京自然博物館實現立體化展陳 讓觀眾暢享大自然神奇之旅
    內容提要:為把收藏的珍稀標本「活化」,更好地呈現給觀眾,北京自然博物館一方面堅持內容為王,精心選擇新穎有趣的主題,把最新科研成果展示給觀眾,另一方面努力實現立體化展陳、場景化布展。進入博物館,一座座巨型恐龍化石矗立,令人驚嘆,仿佛置身於侏羅紀時代。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建築面積2.1萬餘平方米,前身為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始建於1951年。該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猛獁象、披毛犀……北京自然博物館明起上演「古獸傳奇」
    6月9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幼兒廳)開展。想了解更多關於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的奧秘,那就趕快來到這裡開啟奇幻又神秘的探索之旅吧!
  • 「生命之美」公益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12月1日,「生命之美」公益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共展出標本399件。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
  • 最美北京網紅打卡地|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外觀 楊曉君/攝首都博物館以展示北京五十萬年人居史、三千年城市史、八百年京都史及其無比豐厚的文化遺存為主業,兼及收集、整理、修復、研究、保管北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任,同時也是新北京與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首都博物館 楊曉君/攝1953年,首都博物館開始籌備,館址位於國子監街孔廟內。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自然科學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之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精彩回顧
    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今天,第二期節目帶領大家走進了北京自然博物館,邀請北京自然博物館科普教育部主任趙洪濤介紹博物館的展覽陳列與特色活動。
  • 北京自然博物館預約人數上調至千人 施行錯峰入館
    8月5日,遊客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門前排隊入館。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自7月28日起,自然博物館每日預約人數上調至1000人次,門票以網上預約的形式發放,全天分兩個時段錯峰入館。
  • 北京自然博物館調整預約參觀辦法: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
    各位觀眾朋友們:自北京自然博物館2020年6月2日以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的形式有序恢復開放以來,在觀眾的理解和支持下,疫情防控與開放服務工作平穩有序。根據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形勢,結合自然館工作實際,為進一步滿足參觀需求,提供更豐富的展覽內容,決定自2020年9月30日起對實名制分時段預約辦法做出如下調整:全天分兩時段預約人數調整為上、下午各600人,全天1200人。在現開放區域的基礎上,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並恢復二層商品服務部運營。
  • 博物館奇妙夜來了!北京博物館推80項暑期檔活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暑期來臨,北京市博物館紛紛推出適宜學生群體參加的活動。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博物館近期已籌備80項活動,多家博物館將開夜場。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將在8月下旬舉辦「李四光中隊——青少年地質勘探隊夏令營」,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地球在46億年中的變化,學習地質、自然知識。中國園林博物館將推出「習園林歷史文化,做翩翩美德少年——園林歷史文化尋根之旅夏令營」和「園林雙語自然科普夏令營」,感受傳統園林和西式園林的融合及不同。多家博物館將舉辦夜場活動。
  • 北京:博物館裡的七夕夜
    「七夕」情滿四合院民俗展中浪漫談活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羅鑫 攝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強力靜 羅鑫)初秋夜晚,微風習習。在北京中華世紀壇日晷下,精美的月球燈前,身著漢服的「牛郎」「織女」從「鵲橋」兩端緩緩走向對方、最終相會,攝影師為他們定格下濃情蜜意的瞬間。「今天是我和男朋友度過的第一個『七夕』,這樣過『七夕』特別有儀式感。」38歲的汪婕說。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
  • 壹現場|北京科技周來了 走!來場現實版自然博物館奇妙夜
    遠古的恐龍化石、繁多的植物標本,以及神秘的原始非洲,奇妙的「自然世界」會與黑夜碰撞出怎樣的新鮮感?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北京科技周活動將於8月23日至29日舉行。在此期間,北京自然博物館將增加為期一周的夜間參觀活動,展覽時段為17:30-20:30。
  • 北京自然博物館6月2日恢復開放 每日限流200人
    北京自然博物館自6月2日起逐步恢復開館運營,並實行實名制分時段網上預約參觀,6月1日零時起開放在線預約。據介紹,自然博物館疫情期間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10時至16時,15時停止入館;周一例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2019「博物館界奧斯卡」揭曉,北京這三家博物館捧杯
    博物館界奧斯卡——「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新鮮出爐,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憑藉《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捧回特別獎。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憑藉《傳媒行業與傳媒教育發展歷程展》獲得精品獎,首都博物館和青海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山宗·水源·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獲得優勝獎。香山革命紀念館中,《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題展覽展區。新華社發這場評比是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
  • 感受城市的靈魂,北京博物館推薦
    最近北京少見的極寒天氣,讓所有的室外娛樂活動都難以進行,如果你又實在不想周末宅在家裡,不妨利用身在北京的便利,逛一逛北京的博物館。博物館作為一座城市的靈魂,正是我們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推薦幾個北京標誌性的博物館。
  • 2020北京旅行必去的五大博物館,透過博物館看遍中華五千年上下
    01中國國家博物館去北京旅行,含金量最高的博物館絕對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一點無可非議!從位置即可看出國博的重要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世界三大宮殿之一。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故宮博物院真的不用多說,身處其中感受明清皇家宮殿。感受中國古達建築獨特的魅力。
  • 上海自然博物館遊覽攻略
    我已經去過上海自然博物館三次啦,第一次是剛開館的時候去的,後面兩次都是帶朋友去的。不管是來上海旅遊還是本身就在上海,上海自然博物館都值得一去。2、夏天室外遊玩太熱了,在室內博物館看展正好。3、地處市中心,交通便捷,附近吃吃喝喝玩玩都很方便。4、場館設計得很棒,有的像是藝術品;有的很生動,栩栩如生。並不僅僅是冰冷的,在櫥窗展示的標本,有很多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