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雷神山醫院,功成有我!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10天建成、

佔地面積約328畝、

建築面積7.97萬平方米、

32個病區、

1500張床位、

可容納2000餘名醫務人員工作……

武漢新建的第二個北京小湯山模式

專門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

2020年2月8日交付使用。

又是一場與疫魔的極限競速,

如果你在現場,

就會看到,

一呼百應、八方來援的施工現場,

建設者們累了就靠在路邊睡會兒,

餓了就隨便應付兩口,

迎面走過拍拍對方的肩膀互相鼓勵

……

「我們這些老同志多衝一衝,年輕人的風險就會少一點!」

「我叫葛軍,

和妻子莫英是一對

有30餘年工齡的老『中建人』。

得知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急需用人,

就想著一個人去,

但另一個人肯定不放心,

乾脆我們一起去!

我們倆就一起報了名,

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那些年輕人家裡孩子還小,

我們這些老同志多衝一衝,

年輕人的風險就會少一點。」

「如果不來雷神山,會後悔一輩子!」

「我叫王雅林,來自中建三局一公司,

是武漢人,

對這個城市充滿了感情。

大年三十晚,

看到醫院建設的招募令,

就覺得如果這次我不來,

我一定會後悔一輩子!

臨走時妻子握住我的手說,

『我會照顧好這個家,

等你回來。』

其實像我這樣的建設者,

這片工地上有太多太多了!」

「沒人計較報酬,只為了盡己所能抗擊疫情!」

「我叫甘坤,

來自中建安裝北京公司。

我的大學時光在武漢度過,

對這座城市有著特殊的感情。

1月28日,

得知單位組織員工馳援火神山、

雷神山醫院建設,

我立即就報了名,

當晚到達建設現場。

在工地上真的很忙碌,

我平均每天都要走3萬步。

工友們來自全國各地,

到場地分到任務就開始幹活兒,

也沒人計較報酬,

就是盡己所能抗擊疫情。」

「只要一聲令下,召必回!」

「我叫楊紅兵,來自中建八局。

2月3日12時,

我接到了雷神山項目的通知,

14時,我就趕到了現場。

之所以來得這麼快,

是因為妻子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

無論是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

2017年武漢抗洪搶險,

還是這次修建雷神山醫院,

她總會第一時間給我收拾好行裝。

作為行業裡的『國家隊』,

我們就得有這樣的擔當:

只要一聲令下,

召必回!」

「男孩就叫『援漢』,女孩就叫『媛涵』」

「7斤6兩大胖妞,老婆你受苦了!」

2月7日上午10點03分,

「羅媛涵爸爸」發了朋友圈。

「我叫羅文浩,來自中建安裝。

2月6日,

雷神山醫院開始逐步移交。

從深夜到清晨,

我和戰友們又在雷神山醫院

工地上大戰了一個通宵。

在距離雷神山醫院1個半小時車程的

武漢新洲人民醫院,

妻子正在待產,

雖然不能陪在他們身邊,

但我早就想好孩子的名字,

就叫『援漢』或者『媛涵』。」

「上『山』父子兵!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安排呢?」

「我叫王學友,在中建八局工作,

兒子王甘坤在中建安裝工作,

因工作原因,

我們倆常年異地,

年夜飯都沒有一塊吃。

這次因雷神山醫院建設,

意外聚在一起,

看著兒子忙得顧不得擦擦汗,

我既心疼又欣慰,

兒子,好樣的!

咱們就是上『山』父子兵!

齊心抗疫情,

還有什麼是比這更好的安排呢?」

「兄弟們就位後簡單吃了口飯,連宿舍都沒去,就投入了戰鬥!」

「我叫王軍盛,來自中建安裝。

雷神山醫院建設神速,

一天一個樣!

僅2月3日晚,

趕來支援的就有28個人,

他們都在聯繫我,

手機都快被打爆了。

兄弟們就位後簡單吃了口飯,

連宿舍都沒去,

就投入了戰鬥!

看著項目交付使用,

我們的心裡也就踏實了!

能為國家做點貢獻,

我很光榮!」

「提前一分鐘交工,就爭得多一分勝算!」

「我叫劉雨高,來自中建安裝南方公司。

一天好幾百個協調電話,

每天睡眠不足3小時。

妻子不敢主動給我打電話,

生怕影響我的工作。

雖然沒時間給家人報平安,

但他們都很支持和理解,

看著醫院拔地而起,

更多患者將在這裡得到救治,

我就覺得自己累得很有意義!

提前一分鐘交工,

就爭得多一分勝算!」

……

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

可能與你素昧平生,

我們作為遠程「雲監工」,

隔著屏幕和厚厚的口罩,

都來不及說聲謝謝。

哪裡有什麼「基建狂魔」,

不過是一個個普通人

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

義無反顧,沒有退縮。

他們中有的人本該陪著妻子,

迎接初為人父的喜悅,

卻換上了工服,與工地為伴。

他們中有許多家庭

將孩子留給年邁的父母,

夫妻雙雙投入一線戰鬥。

那些星夜兼程、千裡逆行的身影,

詮釋著「萬人操弓,共射一招,

招無不中」的強大力量!

起跑就衝刺,

開戰即決戰!

這座足以載入史冊的醫院

拔地而起,

就是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鑄就的裡程碑!

我們堅信,

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出品 通訊員:張又方 陳孔鴻 洪彥)

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瑞玲 楊月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建證戰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收兵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逆行:「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去」「作為按現代化標準建設的全功能呼吸系統傳染病專科醫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包括10餘個專業系統,斷電、堵水、漏氣,任何一個系統出現異常,都有可能威脅醫患安危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中建三局承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2月2日、6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先後交付以來,「兩山醫院」實現高效運轉。截至4月1日,火神山醫院累計治癒出院患者達2766名,截至4月4日,雷神山醫院患者不足70人。武漢疫情防控形勢一天天好轉,但在「兩山醫院」裡,忙碌的腳步從不曾停歇。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有一群人,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背著重重的工具箱,穿梭在「兩山醫院」的每個角落,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穩穩託起「生命之舟」。他們就是中建三局「兩山醫院」維保團隊。  從醫院交付的那一刻開始,70人的火神山醫院維保團隊、350人的雷神山醫院維保團隊即刻就位,化身兩座醫院的「守護者聯盟」,進入與病毒直接作戰的新戰場。
  • 每日連載漫畫版日記 90後美小護武漢雷神山成靈魂畫手
    受訪者供圖記者26日獲悉,這些可愛而勵志的漫畫出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美小護小鄒的手筆。1996年出生的小鄒告訴記者,臨行前一晚,她把畫圖工具——平板電腦放進行李箱,希望用畫筆記錄下與新冠肺炎疫情戰鬥的每一個感人瞬間,描下在武漢的故事。小鄒的漫畫日記。
  • 武漢雷神山醫院:標誌裡的中國傳統意義
    2020年2月8日,參照當年小湯山醫院模式建造的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標誌由裡外三層盾牌環環相套而成,寓意雷神山醫院醫療實力雄厚,定能阻擋病毒的瘋狂進攻,從此保護好背後的病人。此所謂:盾牌擋邪。二、蓮花
  • 【抗疫復旦人】施勁東:雷神山日記
    但到了雷神山醫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制定穿脫流程。進入隔離病房之前,院感專家會仔細檢查每一位隊員的防護裝備,尤其要注意防護服是否有破口。)2020年3月4日 @武漢雷神山醫院雷神山的出院叫畢業!今天開始我們有患者畢業了!這對夫妻懂得感恩。十天的相處,每次查房都會對我說謝謝。他們含著激動的眼淚告別,去和牽掛的女兒團聚。大家都很開心,內心充滿無比的滿足。全體隊員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也是如此的重要!這大概就是對醫生護士從醫初心和使命最好的詮釋吧!
  • 雷神山醫院的「葫蘆娃」:患者康復出院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雷神山醫院的「葫蘆娃」:患者康復出院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原標題: 武漢雷神山醫院C11病區,有這樣一群年輕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潔白的防護裝備身後,都手繪有葫蘆爺爺和葫蘆娃的形象。
  • 天使日記·我在戰「疫」一線丨媽媽去雷神山打怪獸了
    《天使日記·我在戰「疫」一線》為您推薦《媽媽去雷神山打怪獸了》2月16日 星期日 雷神山醫院 多雲楊楊、新新:兒子們,這是一段2020年冬春之交全國馳援湖北地區抗擊疫情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媽媽就是其中的一個白衣郎中。
  • 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方艙休艙之際,再看「戰袍」上的無聲誓詞
    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方艙休艙之際,再看「戰袍」上的無聲誓詞 發稿時間:2020-03-12 14:05:00作者:李慧慧 楊月 臧秀兒 蒙曉
  • 雷神山醫院是如何從無到有?瑞安人姚莘講述全程設計故事
    武漢雷神山醫院項目設計副總負責人,地地道道的瑞安人。他全程參與了雷神山醫院的設計工作,也見證了雷神山醫院在短短半個月內從無到有創造的奇蹟。  2月20日,雷神山醫院32個院區全部開放,包括姚莘在內的20人榮獲雷神山醫院榮譽員工稱號。除雷神山醫院項目外,疫情至今,他帶領的設計團隊還完成了4個方艙建設、3個醫院改建項目,可同時收治近萬名患者。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我第一反應就是必須儘快回去。」辦手續、填單子、協調人員、說明情況……經過多方聯繫,正月初三上午,孫燕芳終於拿到返漢通行證,立刻奔赴1280公裡外的火神山,次日清晨7點就來到「戰場」。「工地開工,我一刻也不想耽誤。作為一名黨員和紀檢幹部,能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出一份力,我覺得很有意義、很踏實。」
  • 雷神山醫院有位「神筆馬良」,Q版戰疫漫畫溫暖眾人
    楚天都市報3月10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李建國)在雷神山醫院醫護通道,有一條特別的「壁畫長廊」,畫作上Q版的醫護人員、雷神山建設者同「疫」魔競速,為患者打氣加油,幽默又可愛。而這些畫作全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工人許新焰,他在醫院維保期間,利用休息作畫,傳遞戰勝戰「疫」的決心。沒想到,他也成了醫院的新晉網紅。2月15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進入維保階段。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工人許新焰,成為項目維保小組的一員,全面負責雷神山醫院5.22萬平方米的電氣系統的維修保障工作,為醫院正常運行保駕護航。
  • 90後護士手繪「雷神山日記」,最擔心層層防護下無法做好護理操作
    這天晚上,接到護士長發出的支援雷神山的消息,我就知道,這一刻我等到了。我果斷報了名,參加這場戰鬥……」 文字下邊,畫著一個穿著冬衣,拖著拉杆箱的姑娘,正背對著我們奔向雷神山醫院。 發現雷神山醫院有個能寫會畫的「才女護士」,源於她的同事吳桂萍發的一小段視頻,拍的是幾頁「雷神山日記」,圖文並茂,俏皮可愛。
  • 圖片故事:奔忙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擺渡人」
    44歲的李華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車隊司機,一個月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李華擔負起轉運新冠肺炎病人的新任務,成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擺渡人」。 面對疫情,作為黨員的李華義無反顧,奔忙在危險的工作中。2月8日,雷神山醫院迎來首批患者,李華每天載著重症病人往返於病區之間做檢查。最忙的時候,他每天要運送一百多名患者,常常是從早到晚「連軸轉」。
  • 武漢雷神山醫院副院長:雷神山醫院是目前在院病人最多的定點醫院...
    【來源:武漢發布】3月17日16時,國新辦在湖北舉行發布會,介紹雷神山醫院及援鄂醫療隊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情況,邀請遼、吉、滬、粵四地援鄂醫療隊領隊介紹情況。武漢雷神山醫院副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袁玉峰介紹,雷神山醫院是由1.5萬名建設者在10天時間連夜建設的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的三家定點醫院之一。
  • 整個雷神山醫院就我一個骨科醫生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謝小芳    「我是大連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崔文權,我作為先進個人代表,能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表彰大會,感到萬分榮幸。」    崔文權是大連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一直在關節外科領域致力於對各類骨關節病的診治以及人工關節置換領域的研究。「當我介紹自己的時候,大家都有一種驚訝的反應,說『哎呀,還有骨科醫生過來』。沒想到雷神山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發生骨折的情況,還有糖尿病人患糖尿病足感染壞死的。
  • 市一美小護在雷神山變身「靈魂畫手」 每日連載「漫畫版」日記
    走進「網紅」小籠包漫畫的誕生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雷神山的駐地,我們還發現了「真人版」小籠包:不少「大白」( 身著防護服的市一醫療隊員)身上也都有作者親筆畫著Q版小籠包,並附有「小籠包加油!」「單身小籠包求蒸籠!」等俏皮話語。
  • 雷神山醫院驗收!春雨驚雷驅瘟神!
    △ 醫技樓安裝施工雷神山醫院的建成讓我看到了基建狂魔的神技他們留在現場為雷神山醫院安裝調測網絡安全設備,以確保雷神山醫院啟動運行後救治患者不受網絡安全的影響。免費! 能源供應有保障還記得「多爾滾」「嘔泥醬」麼?
  • 臨危受命|中南建築設計院鏖戰武漢雷神山醫院
    1月25日下午,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舉行調度會,決定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之外,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新增床位1500張。除夕之夜(1月24日)晚9點,中南建築設計院接到武漢市城鄉建設局通知, 將公司原EPC項目武漢軍運會運動員餐廳改造為武漢第二所專門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院——雷神山醫院,選址江夏區軍運村。┃ 原武漢軍運會運動員餐廳,現將改造為雷神山醫院後勤保障樓疫情如火,刻不容緩。
  •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應該被銘記
    他們,就是僅用10天左右時間就建成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們!有了這兩家高標準傳染病專科醫院,數千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逆行者」的特殊使命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短短幾天,4000餘名管理人員、35000餘名作業工人,匯集成兩股鋼鐵洪流,奔湧在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工地,確保了兩個醫院分別在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三順利開工。鋼鐵意志創造奇蹟蔡甸區知音湖畔,火神山醫院工地機器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