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資訊>深度觀察>正文
俞敏洪:讓所有孩子都快樂公平地學習英語
2012-03-19 10:42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俞敏洪
2012年3月16日,第七屆「泡泡杯」全國少兒英語風採大賽新聞發布會在新東方總部大廈召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俞敏洪在發布會上致辭。俞老師對其在兩會上提出的「中國官方應該大大降低英語學習和英語考試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的觀點進行了闡釋,並強調新東方一直以來都是把讓學生快樂學習作為教學的最主要任務。關於本次比賽,他指出「泡泡大賽」的意義在於,「第一,從教育方式來說,能夠推動孩子的快樂教育;第二,從精英教育方向來說,確實能夠挖掘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進入這個圈子,就算部分做到了對中國教育的補充」。
以下為講話內容:
英語重要性下降 是從國家角度關注教育均衡問題
感謝各位朋友。首先感謝龔老師,我和龔亞夫老師都是剛剛從兩會上下來的,有一些媒體朋友也剛剛從兩會上下來,如果從兩會下來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兩會上的一些言論,其中最受關注的一個言論就是中國官方應該大大降低英語學習和英語考試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
我提出這個觀點主要的考慮基於兩個方面,有人說新東方做英語培訓業務,這個言論是不是跟新東方相矛盾?到底是做戲還是做假?還是有兩種不同的身份在說話?我站在新東方董事長的立場上,要說英語學習好好學,站在政協委員的立場上,從全國人民角度來考慮,英語不那麼重要。我覺得這兩個其實不矛盾。應該說可以達到完美的統一狀態。
我之所以說英語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第一個是從城鄉差距來考慮。比如說城裡的孩子現在學外語,實際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城裡老師英語教學水平明顯高,從發音來說,城裡老師講的英語能夠聽得懂,鄉下老師的發音有些是聽不懂的。城裡孩子學習英語的機會太多了,農村孩子學習英語機會非常少,一般都是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有的是到小學六年級開始學。農村孩子考上了北大,他們跟上英語學習很難。我跟那些來自農村的北大孩子交流的時候,他們基本上不敢用英語跟我對話,因為他們自己都覺得很沒有自信,對此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在北大英語系學習四年,基本上沒敢用英語說過話。
農村和城裡孩子最大的差距是,城裡的孩子大概有65%到70%能上大學。我做過很多調查,從江蘇調查到甘肅,我到徐州地區調查,徐州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農村孩子能上大學的只有25%左右,而且大部分讀三本。我問他們原因是什麼,重要原因之一是外語水平的差距。就是說農村孩子學外語的機會太少了,英語考試150分的總分,和城裡孩子大概能差20到30分之多。這個分數足以把一本的學生拉到二本,甚至把二本拉到三本,三本直接拉到高考分數以下。農村孩子因為英語考試上不了大學,特別不公平。我跟農村的老師聊天,他們說孩子在語文和數學學習上,自學能力挺強,而且老師在數學、語文教學上跟城裡老師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外語教學差距比較大,而且學生在外語學習上,自學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個數據給我很大震撼,因為我是農村來的大學生,所以我對農村孩子特別關注,希望農村孩子上大學的比例,特別是上名牌大學的比例越來越大。原來我在北大就讀的時候,30%左右的農村孩子能在北大學習,現在大概是10%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會導致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然後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第二個問題,中國把英語的重要性強調得有點荒謬了。我有朋友學古漢語,甚至學甲骨文的,結果職稱評定要考英語,我說這是什麼規矩。中國人做事情,強調一個東西的重要性是好的。對於搞科研的人來說,尤其跟世界接軌的,再強調英語的重要性都不過分。但是對於一個研究古漢語的人來說,卻要一視同仁,最後還要考英語,我覺得很荒謬。比如說中國的研究生考試和博士生考試中間,學習漢語專業的人,全是要考英語的,我覺得這個也比較荒謬,讓人把時間全部分散掉了,以至於中國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的人才特別少。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強迫人把時間平均分配在各個領域中間。
當然這個問題我們要提出解決方法,我以政協委員的身份提出,解決問題方法之一是農村老師的工資必須比城裡平均高出30%,這樣的話,優質老師資源會往農村傾斜,老師好了以後,學生自然就好了。這是一個解決辦法。
回過來說跟今天的話題有什麼關係?我剛才是從國家角度來說國家必須關注。第一,政府國家要關注的領域就是教育公平問題和教育均衡問題。我提出英語重要性下降,實際是從國家角度關注教育均衡問題。第二,關注教育的方式問題。不管是國家力量,還是民間力量都要關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最有效,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學生全面發展。現在我們的孩子死記硬背的東西背得非常淺,背完了就是考試,考試完了就扔掉了,所以學生一路背到高中,等高中畢業了,所有的公式、所有的數據、所有的文章都忘了,因為他就是為了完成考試。古人背東西是為了修身養性,為了有一輩子的競爭力,中國現在學生是為了一段時間的競爭力,以考上大學為目的,所以導致了幾百萬大學生的迷茫。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
我一直有一個理念,學生成績好和培養學生的素質以及終身競爭力是沒有矛盾的。就像我在新東方開會的時候跟新東方的管理者強調,你的收入好,你的利潤好,和弘揚新東方的正確價值觀是不會有矛盾的。實際上也是這樣,前兩天我讀到一個西安的語文老師寫的萬言書,這個語文老師特別注重素質教育,為什麼?他在課上的時候,一直要求班裡的學生全部讀課外書籍,不但跟他們講自由思想、獨立人格,還講如何培養自己的終身競爭力。這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語文成績一直在西安是最高的,而且全班成績都高。他培養出來的學生很有終身競爭力,學生大氣、思想廣闊,有獨立的思考能力。
因為要應對考試,所以學生不能夠具備終身競爭力,老師不能在教學中實現正確的方法,是很多「沒有出息」的老師或者是教學能力非常弱的老師的一種藉口。既然中國的高考體系不能改變,而且改變確實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問題,就要想辦法在這個框架之內如何同時變,就是老師也在變,由老師逐漸推動,然後慢慢讓教育體制也跟著變,我覺得這是中國教育解套的辦法。
讓學生快樂學習是新東方教學的最主要任務
在新東方,儘管我們一方面推動學生的成績和考試,這是面對學生的未來,他不得不過的一關,我們不講它的合理性,我們只講它的必要性。另外一方面,新東方也在推動教學方式的改變。近20年來,新東方是在中國第一所首先提倡快樂教學的機構。我要求不光從泡泡少兒教育,到新東方的大學教學,一定要以讓學生把學習本身作為一種快樂來對待作為我們教學的目的。所以新東方的口號叫做把講臺當作舞臺,讓學習變成快樂。當一個孩子願意從內心追求學習的時候,學習對他來說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現在,追求知識對中國孩子來說還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何轉變,這是中國教育和中國老師必須思考的事情。這也是新東方一直致力於做好的事情。
不管是泡泡少兒教育,還是我們的口號也好,都是把快樂教學作為培養一個學生的最主要任務。泡泡少兒教育還沒有涉及到考試,所以快樂教學就更好進一步去實施了。第二,讓不同素質和能力的孩子,給他不同的展示舞臺。這個班內所有孩子成績差距並不大,老師也不是過分強調前面最優秀的學生,要求前幾名好的學生和後幾名學生一起往上提。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教育理念。在新東方要做兩件事情,第一,班內的學生必須平等對待,不管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不好的,認真的,還是調皮的,都能夠被老師看重,而且是有價值的。第二,給各種不同的孩子展示自己才藝的舞臺。為每一個學生儘可能量身定製這個孩子在班內學習能夠感到驕傲的東西。要求新東方老師對學生提出要求的同時,能夠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有了。那麼延伸理念就有了泡泡少兒風採大賽,對於這個比賽,名次不是重要的,儘管這個名次是必要的,比賽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不斷交流的平臺。我覺得中國的孩子,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的孩子,這種交流太重要了。因為獨生子女的孩子,基本上只能跟自己的父母交流。
目前,不止是泡泡少兒教育提供這樣不斷的交流平臺,新東方還有其他的交流活動,像新東方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夏令營等等,都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不同場合的交流活動而進行的。
在教學方式上的改變就成了中國教育要討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提供快樂教學,如何能讓每個孩子在一個系統中感到驕傲,不管他處在什麼位置,如何給孩子施展的舞臺,讓孩子進行更加充分的交流,讓自己成為一個開放性人才,而不是封閉性人才。英語的比賽,恰恰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交流環境。首先它避開了孩子所熟悉的中文環境。其次,孩子想用另外一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才藝,這樣就促使了一些孩子的成長。
「泡泡大賽」是能夠推動孩子的快樂教育
泡泡大賽,它也許並不完美,但是大賽堅持的兩個理念能夠符合我的方向,我就允許它辦下去。第一是從教育方式來說,能夠推動孩子的快樂教育。第二,從精英教育方向來說,確實能夠挖掘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進入這個圈子,就算部分做到了對中國教育的補充。做事情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做,泡泡少兒並不是一個真正中國教育理念和新東方教育理念的產物,但是它至少為社會能夠帶來一點點東西,不至於是太負面的東西。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蔡安)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