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你過分美麗》劇照
陳正飛:莫向晚生活在藝人、平臺和各個不同的利益方中間,這跟戴總的職業也是一樣的。想問戴總,職場溝通對你的工作來說重要嗎?
戴瑩:我工作的大部分內容就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最核心的方法就是了解對方要什麼,我怎麼能夠解決他要的,得到我要的。我們這個行業有大量工作要靠與人交流來完成,比如我去談一個好的演員、好的導演、搭建一個好的團隊,孵化一個好的劇本。每個步驟都涉及到與人溝通。
陳正飛:這部戲裡除了平臺方、導演之外,我們也會看到藝人跟雜誌的互動。這就要問 Rocco 了,藝人要怎樣才能上雜誌封面?
Rocco:肯定要有作品,有一定敢於發聲的勇氣,不能太沒有稜角。其實莫向晚除了做經紀人以外,本身也是做明星的好料,因為她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此外坦白地說,藝人也需要有一定的流量。但流量不是一切,而且越來越不是一切了
陳正飛:大家對於演藝圈多少都有一點了解,但時尚雜誌的運作似乎更神秘一些,很多朋友想問 Rocco,對你來說藝人和客戶,究竟誰比較難打交道?
Rocco:客戶,毫不猶豫選客戶。
秦嵐:是因為今天客戶不在嗎?(笑)
Rocco:對(笑)。沒有,我是真的覺得藝人更好打交道。可能十年前大家有一些刻板印象,覺得藝人很事兒。但現在藝人、經紀人都變得非常專業,會直接說出他們的訴求,不管是上封面還是想拍一組什麼樣的造型。如果有的藝人最近有某個特質想展示,經紀人都會直接跟我說,問我是否可以一起挖掘這個點。
但客戶做決策是一個相對冗長複雜的過程,比如他們要通過大中華區、中國區、華北區......逐級傳遞信息,即便我跟最高層的人溝通了,執行層的人沒有理解到位,依然會造成很多溝通誤會。所以客戶並不是不好溝通,而是溝通成本很高,但跟藝人、經紀人團隊的溝通更直截了當。
❷
所有關係都是靠「互相虧欠」才成立的
陳正飛:有人覺得溝通只要好好說話或者聆聽就可以了,但職場溝通跟我們在私下生活裡的溝通完全不一樣,甚至像Rocco 所講的,同樣是職場溝通,藝人比較直接,而客戶需要一層層地匯報,這兩種情況用到的技巧肯定也不一樣。三位嘉賓分別是三種身份,相互之間肯定也有好奇,接下來請嘉賓相互提問,順便也展示一下自己的溝通技巧。
Rocco(問秦嵐):最近關於「中年女性」的話題很熱,所以我想問一下秦嵐。但我其實並不清楚你能接受「中年女性」這個身份嗎?
秦嵐:我特別能接受,我覺得「中年」不是貶義詞。
Rocco:你扮演的富察容音和莫向晚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角色,但都是「資深姐姐」,你覺得這些姐姐在職場中有什麼困境?現在大家對這個話題的討論很多,但我注意到你雖然發聲比較少,卻一直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作品為自己創造不一樣的局面,事業也上了一個臺階。但是在此之前你焦慮嗎?你對這些焦慮又有什麼解法?
秦嵐:所謂的中年或者很多像我一樣的職場女性確實會遇到一些瓶頸。在富察容音和莫向晚之前,我也有一段尷尬期,那幾年我想跟小夥伴們搭建另外的平臺,三四年沒有主動拍戲。市場還是蠻現實,這個「現實」不是貶義詞。只是當製片方看到秦嵐最近不太接戲,或者很少出現在觀眾面前時,他們就會覺得秦嵐要換狀態,那就考慮別人吧。而當一個演員兩三年沒有作品,就會被觀眾慢慢淡忘了,因為市場太大,更迭太快。
《延禧攻略》之前的那段時間,我有一個項目延遲了,而那個時候資源沒有那麼多,我有兩個月的時間是休息的,那時我每天給自己安排得特別好,早上起來吃健康餐、健身、約朋友看電影、喝下午茶,井然有序地生活,按部就班地感受自己,享受孤獨。因為我的職業要求我,不能迷失掉自己的生活。我也非常幸運,遇到了《延禧攻略》,能以一個還不錯的狀態跟大家重新見面。這種「回歸」是我這個年紀收穫的來自職業的給予,這在我年輕的時候是不會有的。
人生就是跌宕起伏,調整心態很重要。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不希望我40 歲的時候去搶 20 歲小朋友們的平臺。選擇更適合的舞臺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Rocco:我覺得你是隨時準備著,並不是運氣好,因為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百分之百準備好時再開始去做一件事,但當你隨時讓自己保持好狀態,所謂的好運氣自然就會來。
秦嵐:是的,《延禧攻略》來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是特別大的驚喜,之後就有了《怪你過分美麗》,莫向晚向我走來。
秦嵐(問戴瑩):我已經跟戴戴合作過三部戲了,她在我心裡一直是非常果敢、能幹,像莫向晚一樣披荊斬棘、無所不能的女子。所以我特別想知道你在職場上的焦慮是什麼,或者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會如何溝通?
戴瑩:我們平臺的製片人基本一個月上兩個項目,一年之中要做的項目可能有 50 多個,既有今年要上線的,也有為明年儲備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特別追求效率。要想最高效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專業和真誠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專業,我們交流的對象——演員、導演、編劇,都是專業向的。如果不去做功課,和他們不在同一個交流語境,創作和溝通都會遇到瓶頸,自然很難在這個行業立足。
還有就是一定要真誠。我們這個行業很多人表面功夫做得很足,甚至很浮誇。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更要成為特別真誠的人,尊重每個合作夥伴,尊重你的作品,尊重藝術本身,才能獲得尊重。如果你今天跟導演或者演員開會,連劇本也沒看,大家也不會尊重你。
所有事情最根本性的目標都是要解決問題。我的個性是不關心過程有多艱難,只在乎能不能解決問題。雖然每個人工作都很辛苦,但是如果得不到結果,辛苦就是白費的。
戴瑩(問Rocco):你在面對外部,比如客戶、藝人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境?怎麼解決的?
Rocco:因為我的身份是編輯總監,當我被拖到某一個群裡的時候,基本上意味著中層領導已經解決不了問題,要由我來收拾殘局。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溝通確實很難,但像戴總剛剛說的,真誠非常重要,必須要理解對方的利益、感受和需求。當你做足了你該做的事情,別人自然也會真心對你。聽起來好像是一種等價交換,但不是這樣。所有關係都是靠互相「虧欠」才成立的,大家不要覺得這是功利思維。只有通過一次一次地虧欠,我們的友誼和工作關係才能建立起來。
秦嵐:真的是這樣,「虧欠」指的是你多為我做,我記在心裡,下次我還回去,對方也記在心裡。大家從明天就開始互相虧欠吧(笑)。
❸
如果你連年假都不敢請,職場溝通一定會有問題
陳正飛:接下來希望三位嘉賓能給觀眾一些更具體的「乾貨」,或者是在你們的職場溝通中會用到的重要原則和技巧,戴總先請。
戴瑩:我想說的一點是學會提問。但提問的對象不一樣,方式也不一樣。假如是我向老闆提問,我會直接給老闆選項,他只需要回復我「行」或者「不行」,如果不行,我再想下一個方案。
如果是向下提問,也就是跟下屬溝通時,我會多了解他/她到底想表達什麼。因為下對向上溝通時,會有些膽怯、不自信。
我們三個都是水相星座。從事藝術的人比較敏感,有時候內心比較脆弱,想法也多,需要心理建設和交流。我們跟工作夥伴接觸的時間比跟家人還有多,所以只有建立起某種情感和信任並(使其)真的流通在生活裡,我們才能獲得效率。
秦嵐:對我來說,聆聽挺重要的。首先要聽懂對方的訴求。比如說在劇組裡,對於一場戲大家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個時候就需要聆聽,同時思考我在這個問題上是否專業,然後再去表達。在我看來,大家坦白地說出彼此的訴求後再權衡一個最優解,是最好、最簡潔的溝通方式。
回到我自己的團隊,因為我們已經過了磨合期,彼此之間像朋友和家人一樣。當發生分歧的時候,我會先聆聽團隊裡每個人的想法。比起他們,我面對的圈子相對單純,只有團隊、攝製組和粉絲,真正替我向外開拓的是我的團隊,所以一定要多聽他們的聲音。而且我不喜歡只聽好話,比如當有一個戲正在播出,大家的反饋都很好,我會要求團隊說出他們看到的不足。團隊能說真話是很寶貴的。
Rocco:我就給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一些建議吧。現在很多小朋友沒有受過正規的職場培訓,靠著自己的一點才華和些許熱情就一頭撞進了職場。媒體行業是一個需要拼創意和體力的行業,所以年輕人尤其多,而很多年輕人不敢跟領導溝通。
我團隊裡曾經有一個小朋友在離職的時候問我,「老闆你對我是不是有意見,去年我想請年假你沒有批。」我驚呆了。原來他先給我發了條微信,但是我當時信息太多忽略了,他後來就沒有請假。我認為工作中的流程式需求,比如請年假,這是員工的合法權益,那麼直接書面溝通或者走流程就好。如果是涉及情感的,需要表達的,那就面談。但是要敢於踏出跟上級溝通的這一步。
戴瑩:你舉的這個例子特別好。我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就不敢請年假。但現在我作為領導,我希望員工「放心大膽地請。」如果你連請年假都不敢請,職場溝通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
Rocco:第二點,很多年輕人不會溝通。跟上級或者跟同事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把結果說在前面。職場上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對方其實更想迅速了解你此次溝通的目的是什麼,這件事跟我有什麼關係。舉個例子,當編輯跟我說,「老闆可以給我5分鐘嗎?」,這時候我不知道他/她要幹嘛。但是如果換一個方式,比如「老闆我們在做某品牌的case,給了三版方案都沒有過,下一版方案可以給我一點意見嗎?」就會好很多,而在此基礎上更有效的溝通方法是,再給上級或同事兩個選項,比如「下午三點或者晚上八點,哪個時間找你聊聊更方便?」,讓對方直接作出選擇,他就很難拒絕你了。
簡潔也很重要。 契科夫說過,「簡潔是天才的姊妹」,很多時候我會要求編輯儘量在 14 個字以內把事情的核心表達清楚。因為14個字是微信標題的最佳長度,這也是一種訓練。
最後補充一個細節。當我在開會的時候,有的人會用手機打字,或者用電腦記錄,但是敲鍵盤的聲音比我說話的聲音還大。我知道他們可能是在做記錄,但這兩種情況都會令我觀感很差。職場中遇到類似情況,尤其是跟上級溝通的時候,建議用紙筆記錄。溝通並不僅僅通過語言呈現,你的表情、行為舉止都能傳遞信息。
❹
溝通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但你的溝通不可以
陳正飛:有些朋友通過直播向我們提出的一些問題,請三位來回答。
問題一:如何在溝通中掌握主動權?讓別人按照你的意思來?
秦嵐:好難的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先聆聽別人的訴求,清楚自己能夠撼動到哪一步,用你的專業去影響別人的想法,讓大家覺得你的專業足夠決定事情的最終結果。這是我唯一能夠想到的方法——用專業來說話。
Rocco:很多人會錯誤地把溝通方式視為溝通本身。不管是富有感染力的講話,還是在同事面前哭一下展示脆弱,都只是表達方式,而不是表達本身。這些「方式」可能會讓你掌握一時的主動權,讓老闆、同事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但這不是長久之計。保持情緒穩定是職場溝通的第一要義。
我之前在得到APP上聽了一個課,裡面提到「溝通是非常耗能量的事情,你必須要鼓足勇氣才能進行重要的談判。」如果想要在溝通中掌握主動權,可能真的要在睡好吃飽的情況下,將所有的能量都調動到丹田之處後再做溝通,才不至於未出兵先自短三分。
問題二:在溝通中遇到非常尷尬的情況,當空氣都「凝固」的時候,有什麼化解辦法?
Rocco:試圖挽救尷尬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尷尬。如果真的碰到尷尬的時刻,雙方就安靜兩秒吧。這個世界還不夠嘈雜嗎?先冷靜一下,或者真誠地承認自己確實犯了錯誤,不要嘗試用段子或者笑話來化解尷尬,這樣只會變得更糟糕。
戴瑩:對我來說如果雙方都沒有說謊,就形成不了真正的尷尬。但遇到我的兩位合作夥伴直接在群裡吵架的情況,我作為領導或者項目的負責人就會很尷尬。我的風格是越著急的事情越放一放,雙方先冷靜一下,之後我先分別跟兩方溝通,再回到共有的群裡解決問題。但微信還是隔著人的,最終還是要讓大家都直視對方,當面把芥蒂打開。
Rocco:情緒濃度很高的時候,要先離開風暴眼。其實不只是尷尬,當出現激烈的爭吵或者其他極端的局面也是一樣。先離開情緒濃度過高的場所,可能是甲方的會議室、可能是老闆的辦公室。之前我們採訪羅永浩的時候,他身邊的員工就是採用的這種戰術:先儘快離開,過段時間再解決也來得及。
問題三:溝通是需要雙方面的,如果一方就是不肯讓步拒絕溝通或者已經談崩了,我還能做什麼呢?
戴瑩:看你想要什麼結果了。比如說我特別想要某個導演導我的戲,他已經拒絕了我,我是否真的還有其它選擇?是否能在同一時間內找到更好的導演?如果可以,我會以平和的心態感謝這位導演,希望未來有機會合作,以這種方式結束對話。如果我已經沒有選擇了,我會再次真誠地問他想要什麼,我要做怎樣的讓步才能促成我想要的。當出現雙方談崩的情況,一定是因為我也有不想讓步的事情,如果結果對我來說是更重要的,那就讓步。
Rocco:我有一點不成熟的小意見。「溝通」可以解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問題,但是「你的溝通」不能。因為你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不要把一切看得那麼重。保持自己可以隨時退出一場溝通的能力。你的實力是順暢溝通的基礎。可能等自己實力提高之後再去做等價交換或者溝通,才是更現實的。
問題四:如何委婉地拒絕老闆安排的「不合理」工作?如何反職場 PUA?
Rocco:跟我剛剛說的很像,保留自己隨時退出溝通的權利,也要保留自己隨時辭職的權利,同時也為自己隨時辭職準備好足夠的備用金。很多職場書上說要保證三個月的房租存款,但是依照大家現在「買買買」的水平,我覺得三個月房租肯定不夠,可能一年的房租存款才行。對年輕人來說,我鼓勵大家多去嘗試不同平臺,合則來,不合則走。
但如果只是想委婉地拒絕老闆「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倒是可以通過溝通實現。假設「不合理」的原因是自己力有不逮,可以誠實地跟老闆說。但是要先聲明,「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再多的我做不到了,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工作。」我相信只要腦子在線的老闆都不會繼續給你安排工作了。
還有一種「不合理」是工作時間不合理。比如說,我自己工作比較晚,自然而然分配一些工作的時間也比較晚。假設你是下屬也可以跟老闆說「我確實很想跟你好好一起工作,但是我們的作息實在不匹配,我們兩個人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工作方式,讓我可以隨時隨地配合你。」把話說清楚老闆就不會怪你。這是我給出的一點小建議。但如果老闆真的對你實行精神控制,隨時走。
問題五:當下的職場溝通很多時候是在線上完成的,僅憑文字看不到語氣,可能會產生很多模糊地帶。這種情況下怎麼做完美地溝通呢?
Rocco:(嘆氣)
秦嵐:說到了痛處嗎?
Rocco:是。但文字完全看得到語氣。我以一個團隊管理者身份來跟大家說一下讓我體感不太好的一些細節吧。
首先,在一段對話中儘量不要讓你的上級收尾。你的上級一定比你更在意細節或者執行完整度,所以無論如何,哪怕說「好的」或者發一個emoji,讓他知道你收到了。儘量不要在微信上跟老闆說「在嗎?我們聊聊。」員工給老闆發這樣的信息,老闆是很害怕的。
秦嵐:對對對,太可怕了。
戴瑩:一直「在」,什麼事兒?
Rocco:看到這種信息老闆心裡會打鼓,要麼覺得你要跳槽了,要麼覺得有很大問題了。有時上級也很「脆弱」的,你要給老闆心理準備,這就回到了我們剛才說的,職場溝通時,要首先把目的說出來。
第二點是,不要用「嗯」,要用「嗯嗯」或者「嗯嗯嗯」。答應的時候回復一個「嗯」會給人一種生硬和不情願感。我這樣說可能會被人罵,但「嗯」是老闆專用的。
陳正飛:好的,收到。
Rocco:「好的」後面最後要再加一個心(❤️),微笑(��),或者奮鬥(��)。雖然聽起來非常套路,但套路就是小訣竅啊。
Rocco:第三點就是要及時回復。這個說得容易做到難。但哪怕領導的的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你就先及時回覆:收到,我馬上想一下。之後再給出第二輪迴復。尤其當你處於工作時間內,領導或同事因為緊急的事情找你,而你一直沒有回信息,對方會不安。我希望我的同事在工作時間裡儘量 5 分鐘之內回微信。
陳正飛:你對此是有要求的嗎?
Rocco:工作時間內有要求,非工作時間就隨緣,看個人的積極程度和想要表現自己的程度了。我絕對不提倡佔用所有私人時間來工作,但是如果信息回復快我肯定會加印象分,這我不會撒謊。
陳正飛:秦嵐會這樣要求你的經紀人嗎?
秦嵐:我們都已經過了繞彎的階段,我會直接催。但除非特別著急,一般不打電話,因為他們可能正在忙或者正在電話上。做經紀人就是永遠得打電話。
Rocco:最後一點就是隨時做好concall的準備。疫情期間有很多視頻會議,如果客戶、藝人方或者是同事用了攝像頭的話,你一定也要用攝像頭,否則很不尊重。但蓬頭垢面跟別人視頻也很失禮,所以我只要跟別人約視頻會議,一定會提前收拾一下。
問題六:不認同上級給的項目思路和方向,但又改變不了,不得不實施的時候,該如何說服自己?
戴瑩:我自己的感覺是,不能以情緒化的方式跟老闆說這件事情不合理,而要經過理性的分析,並且以理性的方式呈現你的分析結果,這是很關鍵的。
其實有些事並不是老闆要做,而是在大環境下不得不做。這時我就要站在老闆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替他著想,同時把最好的結果和最壞的結果都列出來,利弊說清楚。讓老闆知道,這件事會給我造成壓力,但我依然會盡全力完成。
當你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後,老闆可能也會坦誠地告訴你,「你盡力去做吧,我大概能想到結果。」這就已經達到了非常有效的溝通,也不會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和牴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