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不是單個的人,而是集成的人,由各種最好、最完美的元素合成,並且經過了優化。從「偶像做什麼我都支持」轉變為「偶像做什麼由我決定」,粉絲在虛擬偶像身上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情感的投射。技術造就了虛擬偶像,然而,對於技術的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技術的「變異」,戕害虛擬偶像與粉絲之間的情感交流。
科技助力虛擬偶像「仿真」到「超真」
隨著虛擬偶像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自娛自樂的「小眾文化」越來越受到粉絲追捧及資本市場青睞。國內不少投資者認為,虛擬偶像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投資風口,隨著二次元粉絲的主力軍——「Z世代」(指出生於1995年-2009年間的網際網路一代——編者注)群體消費能力的提高,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將再次提升,而VR、AI、5G等技術的發展也將助力虛擬偶像從二次元向三次元「破壁」。
虛擬偶像的發展離不開技術。「虛擬偶像」一詞由日本人發明於1990年,但此前已經有了符合類似概念的角色,這些「元祖虛擬偶像」多是動漫中的二維形象。日本藝人伊集院光當時在廣播節目中,與聽眾一起通過語言和想像打造了一個沒有實體形象的虛擬人物,它也擁有小批粉絲。隨著科技的發展,虛擬偶像不斷進化為各種形式,其交互性越來越強,定義也在不斷更新。3D建模技術、聲庫技術、全息成像技術、VR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虛擬偶像在技術助力下模擬人、超越人,從最初單薄的「紙片人」形象到虛擬歌姬、虛擬主播、二次元偶像企劃等,一系列各種類型的形象呈現在粉絲面前,虛擬偶像已變得可聽、可看、可感、可觸、可互動。
虛擬技術基於大數據,虛擬偶像不是單個的人,而是集成的人,由各種最好、最完美的元素合成,並且經過了優化。黃金比例、九頭身材、無瑕肌膚……對於虛擬偶像來說,這些只是「元素庫」裡的一個選項,只需一個程序指令就能輕鬆獲得。越來越精進的技術使得虛擬偶像越來越「仿真」,甚至「超真」。
虛擬偶像亦是粉絲自我情感的投射
虛擬偶像區別於普通二次元形象的關鍵,在於其「偶像力」。技術給了虛擬偶像越來越仿真的外殼,「偶像力」則充實了其血肉。從一些既有案例可以看出「偶像力」的重要性,「偶像力」一方面體現在虛擬偶像本身的魅力,TA們集生活中難以企及的一切「美」的標籤於一身,讓人性中對完美的追求得到極大滿足。「偶像力」還體現在虛擬偶像使粉絲獲得的感受。
虛擬偶像能夠為粉絲提供無微不至的陪伴和情感的慰藉,煩惱時聽虛擬歌姬治癒的天籟之音;無聊時打開直播聽VTuber講段子;孤單時與人工智慧虛擬偶像聊聊天。虛擬偶像成了年輕人面對職場壓力、經濟負擔、孤獨感的宣洩出口。虛擬偶像還給了粉絲前所未有的主動權,任何一個有音樂基礎的人,都可以利用VOCALOID合成音軟體,自行為虛擬歌姬們編寫出各種內容和題材的歌曲。
在虛擬偶像領域,粉絲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從「偶像做什麼我都支持」轉變為「偶像做什麼由我決定」,粉絲在虛擬偶像身上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情感的投射。這種「一切由我決定」的可操控性給了粉絲極大的滿足,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人性的某些弱點。可能正是由於虛擬偶像在人性的完美和人性的弱點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才使得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虛擬偶像痴迷至此。
應關注技術與情感的平衡
「偶像力」與技術之間有什麼必然聯繫嗎?在虛擬偶像界有一句話「流水的偶像,鐵打的初音未來」。誕生於2007年的「虛擬歌姬」初音未來,至今在虛擬偶像界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在商業和文化領域都取得了傲人成績。從當年一首《甩蔥歌》響遍大街小巷,到如今開世界巡演、在超過70個國家運營,俘獲全球6億粉絲,代言上百家品牌……它完全配得上「巨星」稱號,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初音未來如今身家超過百億日元(約合5億元人民幣)。一些不甚了解虛擬偶像的人,或多或少聽過「世界第一公主殿下」初音未來的名字。
提到「虛擬偶像」,很多人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也是初音未來的形象。儘管初音未來的成功有許多複雜因素,但是十幾年的屹立不倒能在一定程度證明,更新的技術並不代表更強的「偶像力」,否則,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偶像應該一代更比一代強,「後浪」不斷取代「前浪」,現實情況顯然並非如此。
情感是虛擬偶像的「靈魂」。偶像的邏輯是以粉絲喜愛的形象和人設提供精神上的陪伴,當粉絲與虛擬偶像產生共情,關注TA作為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並融入自己的人生來感受和體驗TA的人生,一個虛擬偶像才擁有了靈魂,才真正誕生。技術造就了虛擬偶像,然而,對於技術的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技術的「變異」,戕害虛擬偶像與粉絲之間的情感交流。過度使用技術,達到了「臨界點」,反而會產生反轉。當你的虛擬偶像可以分身、不用吃飯睡覺、記憶超群、會說80國語言……反而會放大虛擬偶像身上「非人類」的一面。另一方面,當你和虛擬偶像的關係從「我為TA」寫歌、應援、製作視頻,變成「TA為我」叫醒、陪練、聊天,這種位置的對換、距離的縮短,反而會使偶像與粉絲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變質」。
虛擬偶像的打造有三個層次。首先,要與粉絲有情感共鳴、深度互動;其次,要有」偶像力」,有人格魅力、能為粉絲帶來陪伴和滿足感;最後一層,才是利用技術進行彌補以及優化。這三個層次分別對應虛擬偶像的靈魂、血肉和軀殼。一個成功的虛擬偶像,一定擁有「靈魂」,軀殼和血肉使得虛擬偶像越來越「像人」,靈魂才使其真正成為人,不是軟體、不是機器人、不是AI,而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