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駒,這三個字想必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如今,他雖然已經去世27年了,但是他留給70 、80 乃至90後的記憶都非常深刻。
每當生活困難的時候,聽過他的歌聲後,總會莫名其妙地充滿正能量,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徵程。
從一個無名小子,到香港樂壇的巨星、beyond樂隊的領唱,黃家駒的人生堪稱精彩、榜樣。可惜的是,1993年,黃家駒認為香港沒有音樂的土壤,帶著自己的吉他樂隊去了日本發展。
因為一場演出事故,他的頭部著地,6天過後去世,他那滄桑的聲音也停留在了1993年。對於此事,很多人至今想起來都感覺很難過。
1962年,黃家駒出生在一個勞工家庭,7口人全都居住在九龍深水埗蘇屋邨不到三十平米的房子裡。
小時候,黃家駒對音樂的理解,大部分都是從姐姐的一些party中了解的,對他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就是英國搖滾樂歌手大衛·鮑威。
中學畢業之後,黃家駒的人生原本是辦公室助理、推銷員等,與音樂之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直至鄰居搬家時,一把破舊吉他的出現,黃家駒的人生改變了。
1979年,黃家駒17歲。當時,他的鄰居在搬家的時候,丟棄了一把破舊的吉他,之後便被黃家駒撿走。
本來,黃家駒是想要送給朋友的,可是朋友嫌棄吉他破舊,所以沒有要,這便成了黃家駒的第一把樂器。
因為這把吉他,黃家駒愛上了音樂。後來,他去參加一個地下樂隊的表演,結果遭到了主唱吉他手的羞辱,說:你彈的什麼玩意。
受到打擊的黃家駒,開始有了第一個人生目標:超越這位羞辱自己的吉他手。事後,他便開始苦練自己的吉他功底。
縱覽黃家駒的人生,他一共有4把吉他,每一把吉他都有著一個故事。但唯獨這把最破的吉他,才是他最珍貴的,一直都沒捨得送人。
80年代初期,香港樂壇百花齊放,黃家駒經人介紹也認識了葉世榮。於是,兩個人又找來了鄧煒謙、李榮潮組成了一個樂隊,這便是beyond的前身。後來,黃貫中、黃家強取代了鄧煒謙、李榮潮的位置。
為何會取「beyond」這個名字呢?也很有故事。當時,黃家駒四人去參加一場演唱會比賽,需要取一個樂隊的名字。
在黃家駒的心中,自己一定要做原創音樂,走在樂壇的最前沿,而beyond就有著「前面」的意思,樂隊名稱就是這麼來的。
黃家駒的一生大概有700多首原創音樂,但是我們聽到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這些音樂因為與市場格格不入,或者說太前衛,所以不被當時的大環境所接受,從而被埋沒了。
現如今,黃家駒所流傳下來的諸多歌曲,其實都是在向市場妥協後,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才創作出來了。換句話說,真正意義上的「beyond」音樂,沒有多少流傳下來。
beyond成立後,黃家駒除了參與一些正常演出之外,更多的是在嘗試原創歌曲。可惜的是,在1987年之前,黃家駒的beyond樂隊都是很悽慘的。
第一張唱片《香港》發行後,幾乎賣不出去,他們只能夠在路邊演唱、在酒吧駐唱,以此來維持樂壇的生計。
後來,四人共同向銀行貸款,租下了香港明愛中心,舉辦了第一場演唱會「永遠等待」,但根本沒有什麼人來聽。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黃家駒主張的音樂風格,與香港當時的大潮流背道而馳。為了事業、為了團隊,黃家駒不得不去迎合市場。
當時,他寫下了一首歌曲《再見理想》,由黃家駒個人獨唱。歌曲的內容大部分反映的都是他們在「地下」時期,不被大眾所接受時的感受失落與無助。
此後,黃家駒的作品基本都是大眾所愛的,比如單曲《大地》。一經發行後,便受到市場上的追捧,銷量非常好,還獲得了1988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
一年後,beyond又發行了專輯《Beyond IV》,唱片銷量也取得了雙白金的成績。在這張唱片中,就收錄了他的成名作《真的愛你》,還獲得了當年的十大金曲獎。
1990年,黃家駒的粵語專輯《命運派對》發行,銷量依舊很不錯。其中,《光輝歲月》就被收錄其中,獲得了十大金曲獎「最佳填詞獎」。可是,此時的黃家駒真的高興嗎?答案是否定的。
當時,他寫了一首歌叫做《俾面派對》,歌詞是這麼寫的:「似為名節做奴隸,種種方式的捆綁,請柬一出怎抵擋,想出萬般的推搪」。
黃家駒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音樂創作人,這在當年的香港是非常稀缺的,也因為「稀缺」所以稱為了一個「異類」。
90年代的香港樂壇,基本都是以情歌為主,而且大部分還是剽竊別人的作品,很少有獨立的音樂創作人。
王菲的成名作《容易受傷的女人》、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梅豔芳的《夕陽之歌》、陳慧嫻的《千千闕歌》。
除了歌詞之外,基本都是在剽竊!可是,卻很受市場大眾的歡迎,翻唱風在1990年-1991年達到高潮。在那段時間,有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香港音樂圈」。
直至黃家駒、李宗盛、周杰倫等人的陸續出現,才止住了這股風氣,為華語樂壇帶來了新鮮的血液。
黃家駒雖然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走真正的「beyond」之路,又談何容易呢?
為了生存,他不得不符合潮流、迎合大眾,這與他最初的理想「beyond」背道而馳,心中飽受煎熬。
有時候,甚至還不得不為《開心鬼》這樣的喜劇電影去寫歌。彼時,黃家駒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樂壇」。1991年,黃家駒寫了一首歌《不再猶豫》。
歌詞內容是這麼寫的:無聊望見了猶豫,達到理想不太易,即使有信心鬥志卻抑止......縱有創傷不退避,夢想有日達成,找到心底夢想的世界......
從這首歌中,可以看出來黃家駒對搖滾音樂的態度是堅決的、是真愛,無論什麼樣的困難、否定,都無法動搖他的信念與理想。
在這種信念的指導下,黃家駒決定由自己主導Beyond未來的的道路。同年,他選擇去音樂土壤更好的日本發展,籤約日本Amuse經紀公司。
籤約前不久,beyond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五場「生命接觸」演唱會。現場的觀眾不再是寥寥幾人,而是高朋滿座,算是一場告別演唱會吧!
一首《再見理想》,代表著黃家駒放棄最初的夢想,向大眾市場妥協;
一首《俾面派對》,表達了黃家駒對香港當時音樂的批判,諷刺娛樂圈光怪陸離的現象和浮華作風;
一首《不再猶豫》,「縱有創傷不退避」這句話,表達了黃家駒為了理想不再妥協、一往無前的勇氣。
從這簡單的三首歌曲中,就足以看出來:當年,為了理想黃家駒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與汗水。量力而行後,黃家駒決定去日本發展,因為日本是最受眾原創音樂內涵發展的。
不過,到了日本之後,黃家駒並沒有迎來自己夢寐以求的土壤,反而被公司打造成了一支青春偶像的樂隊。
曲風也從最初的搖滾、熱血、激情,變得有些軟了。從日本發行的《繼續革命》和《樂與怒》兩張專輯中,也可以看出黃家駒有一些悔意。
可是,後悔卻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畢竟每一個市場都有自己的規則運行。
針對自己的處境,他寫下了《海闊天空》這一首歌: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海闊天空》在日本走紅後,隨之又馬上被翻唱成了粵語,在香港也大肆流行開來。至今來聽這首歌曲,都顯得非常有味道。
1993年6月,黃家駒被邀請到富士電視臺錄製節目。現場,因為水漬太多,黃家駒不慎從高臺上滑落、頭部著地。
雖然被緊急送往了醫院,但是一個星期後他還是離開了,6月30日這一天黃家駒正式和這個世界告別。
幾天後,黃家駒的遺體被送回國內,不少粉絲哭泣為他送行。多年過去了,每年的6月30日都會有不少粉絲前去祭拜他。
回顧黃家駒的一生,他是一個努力做音樂的人,他曾說過:「我想把音樂停留在興趣的層面,不想把它變成工作,我覺得我與音樂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可是,市場卻將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黃貫中曾說:他活著的時候,有多少人意識到他的才華,有沒有給過他一點鼓勵,對他打擊少一點我就謝天謝地了。
去世後,黃家駒的歌大火,但是我們能做的卻只有保持對他的愛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