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青春是什麼?是一場陷入迷茫的旅行又或者是一種帶著朝氣的成長。它是每個人必定經歷的一個過程,伴隨著青春期的成長,所有人都會經歷情感和思想上的轉變。而在日漫中,經常會塑造一些青春系列的作品,來演繹青春期男女之間的心理問題和他們的成長經歷。
像近期的《天氣之子》《想哭的我帶上貓面具》這些,大都帶著一些輕幻想的色彩,將青春期之間的男女之情賦予童話的色彩,讓人心生憧憬。但是比起這種類型,我更加喜歡《秒速五釐米》《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種情感顯實類的作品。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部作品,或許很多人在看到這部動漫的名字就會心生好奇,甚至有一部分人最初將它誤當成一部恐怖片。
關於畫風這一塊筆者不想過多的評價,畢竟日本尤其是這種以電影形式上映的動漫,帶上青春題材類的,畫風整體都非常的清新脫俗,人物形象和環境的刻畫上也都非常的細膩,這似乎是一個一直以來的共同點。
而《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部作品依舊不例外,用清新式的校園畫風表現出男主青春期的成中的心理特色,而女主帶著病痛的設定,一步一步地向著後續劇情衍生,讓人的情緒慢慢走向治癒,這是一種情感的緩慢帶入。
山內櫻良的從劇情最初就是病入膏肓的設定,但是從她個人的行為上並沒有表現出對病痛的恐懼,而是那種積極向上與病魔抗爭的樂觀精神。而影片最開始用一本《與病共存》的日記來引出男主和女主的邂逅,讓劇情徹底展開。
志賀春樹撿到日記後並沒有因為這個被病痛折磨女孩而感到悲傷,似乎僅僅就是撿到一件無足輕重的東西,這也讓山內櫻良感覺到驚訝。作為劇情的引線,這個片段看似很大眾化,就像武俠世界中,男主撿到女主的手帕,來引出兩人的故事線一樣。
志賀春樹就像是青春期中一個自閉症少年一樣,永遠活在自己圈子中,不去接觸外界,也害怕接觸外界,但是卻渴望接觸外界,而山內櫻良的性格正是他所欠缺的,所以一旦這個引子拉開,他無形中就會被山內櫻良吸引。
從動漫最開局中展現出來的就是山內櫻良堅強的人物性格,雖然她身患重病,但是依舊有著青春期那種蓬勃的朝氣。在其後穿插的一些細節描寫,對山內櫻良的形象有著更深層次的優化。比如在動畫15分鐘左右,有這樣一段情節。
在禁止騎自行車的街道上,一名男子撞到了一位老人,其後男子卻向倒地的老太太索要賠償。除了女店主幫助老人說了一句話以外,路過的行人全部面無表情,他們像人偶一樣的走過。而男主志賀春樹顯然也選擇無視,淡淡地對山內櫻良說:「我們繞過去吧」。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心冷漠無情,很多人選擇自保不惹禍上身,這也是當今社會上的一種現狀。但是再黑暗的地方也是有光芒的存在,山內櫻良並沒有聽從志賀春樹的話,而是直接衝上去和對方理論。
人總是在成長中迷失自己,跟著大眾的風向隨波逐流,就像那句話一樣,眾人皆醉我獨醒,如果十人中前九個人不正常,最後一個人正常,那麼從大眾的視角下,第十個人才是不正常的,就算是他知道自己正常,但是為了不和世界脫軌,也會慢慢融合到那九人之列。
而山內櫻良卻能夠跳出這種框架,和周圍那些融入大眾潮流的人形成鮮明對比,正確的事情就是正確的,錯誤的事情就是錯誤,在她的心中這種事情不容質疑。雖然這一段只是動漫中的一個小插曲,但是卻反映出現實世界中的現象。
其次就是山內櫻良的閨蜜恭子這個人物形象,動漫中最她的描寫也不是很多,但是卻是山內櫻良和志賀春樹兩人之間連接的關鍵人物。在結尾處,山內櫻良的墓前,志賀春樹對恭子說出一句寓意深刻的話語:「我們要幸福哦」,這句話足以表現出男主的成長。
不管是山內櫻良還是志賀春樹,他們所表現的是青春期中的一種成長,這種成長伴隨了歡樂,伴隨著悲傷,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部動漫整體上看,它的情節表現非常緩和,沒有那種跌宕起伏,但是給人帶來感覺卻非常溫暖。
在筆者看到一些差評中,都是帶著一絲社會性質,很多人認為山內櫻良這種形象不值得提倡,明明作為一個快要病死的人,但是努力地闖入別人的心扉,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死前想要戀愛的情懷,最後自己乾乾淨淨死去,卻傷了另一個人的心。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從人最感性的一面考慮,相信不管任何人的人生中出現一個類似山內櫻良女孩子,都會喜歡上這個她吧。山內櫻良的死去,很多人都痛苦,男主志賀春樹也例外,但是他真的後悔這段經歷嗎?顯然不是的。
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感情看似友情,但卻比友情的羈絆更深,看似愛情,但卻差了一絲韻味,他們之間的情感是建於兩者中間的存在,這種情感看似不明不白,但卻足以讓他們兩人互相拯救對方的人生。
而戲劇性的收尾,將山內櫻良從病死的命運轉移到被殺害的命運,這種人生的大起大落讓很多人猝不及防,人生中很多的事情並不會按照你想像中的劇本所走,哪怕結局一樣,但是過程終究充滿了不確定性。希望所有人能夠珍惜自己生命的中每一個人,就如同故事收尾時男主的那句話:「我們要幸福哦!」
本文由星河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