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行動,希望就在前方」——史家金帆管樂團吹響集結號
庚子年不平凡的春天裡,華夏大地上打響了一場戰勝疫情的攻堅戰。長期以來,史家金帆管樂團在「和諧教育」思想的引領下,以「肩負責任、共創榮耀」為團訓,用音樂浸潤童年夢想,以管樂積聚成長力量。疫情當前,孩子們雖然只能待在家,卻在用別樣的方式抗擊疫情,他們用自己手中的樂器奏響了祝福祖國的最強音,為全國抗疫阻擊戰盡一份綿薄之力。
雲合奏祝福祖國孩子們在樂團裡懂得了付出努力後的收穫,也體驗到了學習器樂過程中他人給予的幫助和支持,學會了團結、協作。在這場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孩子們被一線醫護人員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更被中華民族偉大的凝聚力深深感染著。他們發揮管樂特長,錄製了一首《歌唱祖國》,為每一個中華兒女加油鼓勁。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隔空演奏,由於疫情的影響,他們無法像往常一樣聚在一起排練,每個人的演奏片段是分別在家錄製的,而這無疑對孩子們的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音準、速度、節奏都保持一致,才能最終合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從練習、錄製到後期編輯僅用了一天時間,每個孩子都對這項任務格外重視,以飽滿的熱情、精益求精的標準、默契的合作完成了這次演奏,並對不完善的地方認真修改、補錄,力求與同伴的演奏和諧一致,形成最佳的合成效果。孩子們的眼神充滿真摯,演奏飽含溫度,奏響著心中最美妙的樂章。這件事情也讓孩子們感受到,萬眾一心,無堅不摧!
堅持練習不放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樂團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愛好和興趣,更是可貴的堅持,是毅力的體現。正是孩子們的堅持和努力讓樂團的水平節節攀升,每一次成功的演奏,都是時間累積而出、汗水澆灌而成的。抗擊疫情期間,雖然無法進行線下集訓,但孩子們仍舊堅持每日練習,聲部微信群內的定時打卡、同學們隔空發來的加油鼓勵、老師們以視頻連線形式的耐心指導,成了樂團課堂一道別樣的風景。
雖然不能與老師面對面交流,但孩子們都在堅持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沒有絲毫鬆懈。尤其是三年級的小團員,年紀偏小,進入樂團也僅有半年時間,跟樂團的哥哥姐姐相比,他們面臨著更大的困難:由於演奏還不熟練,在家獨自練習既是一種對技巧、方法的檢驗,也是對自律和耐力的挑戰。但孩子們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反而激發出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與聲部老師密切溝通每一個小問題和小困惑。從幾拍到幾十拍、從幾小節到整首樂曲,每一次自主練習都認認真真、扎紮實實。
孩子們說:
我們也要學習在前線抗擊疫情的叔叔阿姨們,不怕苦不怕難,看到醫生叔叔阿姨為了能節省一個口罩、一套防護服,在值守的八九個小時裡不敢吃飯、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裡三層外三層的防護服密不透氣,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打溼了,卻仍然堅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線,我們遇到的這點困難,不算什麼!
每一次自我挑戰的勝利,都會迎來新一輪的成長。這就是管樂學習的魅力,它以無形的力量養成了孩子們自律堅韌的意志。
責任在心巧訓練正如高超的醫術能夠妙手回春,動人的樂曲同樣可以為困境中的人們帶來溫暖與希望。孩子們在假期中保持著高強度和高品質的練習,正是為了不斷提升個人技術,不忘夢想與責任,用動人的演奏傳播對音樂的熱愛,溫暖和助益需要的人們。
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孩子們耳聞目睹了很多榜樣的感人事跡,越發體會到自己身上同樣承擔著一份社會責任,而這份責任,需要以出色的能力來踐行。樂團中一個小貝斯手,因為疫情被滯留在了國外,航班臨時取消無法按期回國。她沒法回到家中用自己的樂器繼續日常訓練,但又實在不願意放棄這段寶貴的時間,擔心中斷練習影響手感,於是只好「就地取材」,在國外的暫住地找了棍子和衣架做道具,一邊聽著演奏錄音,一邊每天堅持練習。道具簡陋,聲音單調,雖然沒有悅耳的音符和旋律,卻讓人聽到了一首動人的心曲。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史家金帆管樂團的師生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榜樣致敬,為夢想努力,也傳承著堅定團結、勇往直前、執著奮進的寶貴精神!我們相信,眾志必將成城,每個人的點滴努力都會如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願天佑中華,戰勝疫情,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口罩、隔離衣,隔離不了一顆熱切跳動的心。讓這不一樣的冬日,孕育孩子們心中那顆愛國、愛家、愛藝術的種子,讓它在困苦中磨練,在逆行中成長!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未來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