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和丈夫共同創業,搭建『網際網路 家政』平臺,發展智慧家政,為僱主和家政公司建立溝通橋梁,5年多來共帶動十幾萬人就業。」通過視頻,三個阿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安麗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娓娓道來。
今年10月15日,在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儀式上,李克強通過視頻與3位創業者進行了「雲對話」,王安麗就是其中之一。
5年前,王安麗將公司總部從東北遷往浙江,落地寧波市鄞州區,成為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園的入孵企業。短短幾年間,「三個阿姨」迅速成長,目前已賦能3萬家家政公司,帶動13萬名阿姨就業。
「鄞州高效的政府服務效率以及優質的營商環境,是我們在此紮根成長的主要原因。」「三個阿姨」聯合創始人於方明說,鄞州「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體系,為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帶來了很大幫助。
位於寧波中部沿海的鄞州是中國創新強區,連續5年穩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四位,科技創新指數位列全國百強區第一位。
鄞州科技創新的「密碼」何在?像「三個阿姨」一樣,很多在此紮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都提到了「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高端人才為種苗、創新企業為森林、有效市場為活水、營商環境為陽光、實體經濟為沃土。
產業孵化助力創新企業生長
走進「三個阿姨」所在的科技信息孵化園,可以充分感受到鄞州在孵化模式上的專業度。孵化園內的五棟樓,每棟都針對不同的孵化對象和服務單位:主要面向海歸人才入駐項目的海創大廈,通過校企合作幫助學生和老師實現「拎包創業」的知識創新樓……
共享電單車企業小遛共享也是從孵化園內成長起來的企業。自2017年成立以來,小遛共享以鄞州為起點「騎」向全國各地,成為國內騎行頻次較高的共享電單車品牌。
小遛共享創始人朱波介紹,鄞創孵化器幫助企業渡過了從零到一的艱難階段。目前,企業市場業務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擁有超2700萬騎行用戶。數據顯示,寧波約有1/3的人口是小遛共享的註冊用戶。
「小遛共享非常重視技術研發,近年來累計投入3500萬元,陸續申請了12項軟體著作權、19項發明專利和13項其他專利。我們堅持精細化運營,要做共享電單車領域的『海底撈』。」朱波說。
小遛等科創企業從小苗成長為大樹,背後是鄞州科學、成熟的孵化鏈條和政策體系。據了解,鄞州以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構建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產業孵化模式,打造出科技信息孵化園、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南部青創中心等集聚區。數據顯示,鄞州目前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50家。全區共備案46家雙創平臺,國家級孵化器3家、國家級眾創空間9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14個。
科創服務培育優質人才生態
「這幾年,我們公司引進了多位國家級引才計劃專家和優秀的博士、碩士。鄞州對人才和技術的重視,為企業的招才引才提供了巨大支撐。」寧波華儀寧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聞路紅說。
華儀寧創是2015年落戶鄞州的科技創業企業,主要從事食品藥品安全、公共安全、細胞治療等領域的分析儀器製造。紮根鄞州短短5年時間,公司便集聚研發人員90名,其中碩士、博士佔60%,並推出多款具備國際領先技術的質譜產品。
引進、培育和呵護創新人才是鄞州做好科創服務、打造全域化創新體系的縮影。近年來,鄞州相繼出臺「創業鄞州·精英引領系列計劃」「四大精英」等10項政策,搭建了「1 10」人才新政體系,建立了從頂尖人才到基礎人才、從先進位造業到現代服務業、從海外人才到本土人才的優質人才生態。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鄞州區人才總量已達41.3萬人,人才淨流入率13.3%,居寧波第一位,市級以上人才計劃專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均居全市首位。
提前布局搭建新興產業集群
「雖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今年公司的新訂單數量持續攀升。」寧波芯速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偉煒說,光通信產業是5G無線網絡和大型數據中心的核心支撐產業。得益於公司在5G光通信領域的領先技術,行業內排名全球前十位的企業中一半都成了公司的合作夥伴。
在鄞州,像芯速聯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還有不少。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鄞州在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方面提前布局、重金投入,新興產業的生態鏈正在加速完善。今年前三季度,鄞州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3.7%
「鄞州現在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孵化器、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對新興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何偉煒說,鄞州對新興產業給予大力的扶持,吸引了一大批高技術含量的公司紮根落戶,產業集群效應正逐步體現。
據介紹,2019年鄞州共認定371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鄞州授權專利數連續8年位居浙江省首位,並成功入選中國智慧財產權領域最具影響力縣域第一位。當前,鄞州區正重點培育以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等十大產業為核心的「154」千百億級先進產業集群,突出打造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