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廉穎婷
□ 本報通訊員 許志敏 李龍昌
近日,武警湖北總隊荊門支隊組織官兵走進中國空降兵軍史館,參觀抗美援朝陳列區。
圖為武警荊門支隊機動二中隊指導員劉晨豪(右一)給官兵講解抗美援朝精神。李龍昌 攝
「上甘嶺戰役中,我們的先輩浴血奮戰43天,堅守坑道14晝夜,擊退聯軍900多次衝鋒,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把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牢牢插在上甘嶺主峰陣地。」在講解員引導下,官兵們不時在歷史實物前駐足,靜靜聆聽一個個恢弘的戰鬥故事。
「看到人民英雄被灼燒的棉衣殘片、他們用血肉之軀飛身堵槍口的3D場景,以及強度天塹的大型實景雕塑,這種近距離觀看帶來的震撼,是我在書本上感受不到的。」武警荊門支隊執勤一中隊中士餘文杰感慨地說。
為紀念抗美援朝志願軍將士,讓他們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在新時代戰場上影響更多人,武警荊門支隊結合擔負任務實際,開展「學習輝煌戰史、傳承先輩精神」活動,引導官兵不斷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
圖為武警荊門支隊機動二中隊指導員劉晨豪(右一)給官兵講解抗美援朝精神。李龍昌 攝
據武警荊門支隊政委趙小雲介紹,支隊始建於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戰場,中原人民解放軍江漢軍區宜昌軍分區獨立師大部奉命赴朝作戰,先後湧現出「開路先鋒連」迫擊炮連、「硬骨頭連隊」六連、「英雄班長」張同新等一批英雄集體和戰鬥英雄。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支隊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紅色戰史資源是部隊建設的壓艙石,一定要弘揚和傳承下去。
他們通過網絡、電臺等載體,開設「英雄故事會」「紅色圖片展」等欄目,剖析經典戰例、宣揚英雄事跡;組織主題小演講、戰史小辨析,開展「紅色影視、優秀書籍、典型故事」三進課堂活動,用鮮活事例激勵官兵投入實戰化訓練。
前不久,武警京山中隊上等兵黃書發在戰術基礎訓練考核中,背部被鐵絲網刮破鮮血直流,他咬牙堅持完成考核,勇奪第一。走下考場,黃書發抹掉滿臉汗水說:「我要以部隊老英雄為榜樣,磨礪自己的血性與意志。」
「在太子河狙擊戰中,第四野戰軍5師1團4連通訊員蔣永生3次夜遊太子河,摸哨兵、抓俘虜,為部隊掌控敵軍動向立下大功,被第四野戰軍授予『戰士小將』榮譽稱號,頒發『毛澤東獎章』,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在武警荊門支隊機動二中隊,支隊優秀「四會」政治教員、中隊指導員劉晨豪正在給戰士講述蔣永生的故事。
「部隊厚重的戰史和戰鬥英雄時刻激勵我們珍惜榮譽、創造榮譽。」武警荊門支隊支隊長朱華說,今年以來,支隊嚴格對表新大綱要求,加大訓練難度強度,設置多樣多變特情,錘鍊部隊戰場能力,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得到提升。在前期武警湖北總隊組織的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中,先後有7名戰士奪得個人前三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