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做,一定要去問:這種叮囑有多少,影響就有多糟

2020-12-22 騰訊網

不會做,一定要去問:這種叮囑有多少,影響就有多糟

「不會做的題目,一定要問其他同學和老師。」很多家長如此叮囑自己的孩子。

那些反覆這樣叮囑的家長還是會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我的孩子怎麼越長大越叮囑,反而越不愛問問題了。

不會的題目,問同學,問老師。——這個思路沒毛病,為什麼在現實中這樣叮囑孩子不那麼好使呢?

其實這句叮囑本身可能無益而有害。只是我們一些家長不知道,孩子自己也不知道。

首先,這句叮囑並沒有抓住事情的根本。

從這句叮囑看,它本身並不怎麼高明。從語言表達的邏輯看,「題目不會做,一定要去問」和「肚子餓了,一定要吃飯」,兩者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問同學題目,是一個行為。行為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家長過分關注和強調外在的表現,對孩子自身精神人格方面的成長沒有幫助。

單純的強調「不會做的題目一定要問」,就是實現了,也只會促使孩子形成一種條件反射。而這種條件反射一旦形成,反而會遏制孩子精神方面的成長和思維空間的拓展。

不能伴隨精神的成長,行為本身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終行為也不能實現。

就像握得越緊,手中的沙子漏得越快。當你越是強調問問題,這個行為消退就越快。畢竟你只能叮囑,而不能盯住。

其次,這句叮囑也忽略了具體的背景。

題目不會做,可能是題目難,超出了學習能力的範圍;也可能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沒有掌握;還可能是學生不願意深入思考,遇到困難就放棄。如果所有的「不會做」就去問老師和同學,引發的結果肯定不一樣。

如果上課不用心聽講,題目不會做,那麼家長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教育孩子上課專注,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如果孩子學習能力不夠,總是有課堂知識不能完全掌握,那麼他出現不會做的題目頻率就非常高。單純的找人問也不是辦法。這個時候,家長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從內外兩個方面入手:請人一對一的輔導;或者提升孩子的意志力,讓他有面對難題的勇氣。

如果孩子本身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濃,那麼他遇到的難題,一般同學也無法解決。他需要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討、互相支持著前進。

最後,這句叮囑沒有具體的操作路徑。

這句叮囑,雖然看似有益,但是如果濫用實則有害。就像樹上長著好吃的蘋果,你對孩子說,跳一跳把蘋果摘下來,很有好處的。但是沒有考慮孩子的身高和其他外在條件,也沒有考慮孩子的愛好趣味等內部需求。那麼蘋果雖好,但是你一定要他摘下來,可能給孩子帶來痛苦和傷害。

從孩子的視角,看這種叮囑對孩子的影響。

從現實看,它沒有抓住孩子的核心問題,並不是真的特別有利於孩子學習問題的解決;從長遠看,它無益於推動孩子的精神成長,不利於孩子在人際關係中的互動。

首先對師生關係的影響並不一定有利。如果老師講過,題目也不太難,不會做的題目他就去問。這個知識也許解決了,但是課堂不專注的毛病並沒有得到解決。那麼他可能需要不斷的去問。顯然這個行為在客觀上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你問一個兩個題目,老師是幫助你;你持續不斷的問題,老師也沒有義務啊。偶爾老師心情不好,還會對他發點脾氣。老師心裡會想,上課不用心聽講,下課了來問這些基礎的題目,有意思嗎。老師喜歡學生來問題是沒錯的,但絕對不是上課自己講過的題目,也不是自己布置的作業。

而這個同學會想,昨天我去問題,被批評了一下;今天來問題,老師又發火了。這題目還怎麼能問呢。可是題目不會做,我該咋辦呢?

其次對同學關係也有影響。處理的好,叫同學互相探討,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處理不好,就是能力低下,一味尋求幫助,只能依靠他人。昨天問那個同學,今天問這個同學。這種現象發生,意味著別的同學都會做,而你不會做。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心態。他會想,同學們怎麼個個都比我強?可是還還有這麼多題目不會做,我怎麼能夠跟上他們?

經常被問題的同學,他會想這麼多題目你都不會。遇到難題他只會找水平更高的同學去探討。而不會想到你。

最後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家長想,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家長還得強調「不會做的題,要去問」。可是孩子心裡想的是:我去問誰啊。難道在家長心目中,我就是個很多題目不會做,我就得問其他同學?

孩子成績優秀倒也不算啥。如果孩子真有很多題目不會做,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沉重的打擊。他會想家長好像說的很對,我確實不如其他同學啊。可是讓我去問其他同學,我又很難受。

當然我們會發現一個現實,越是孩子成績不怎麼好的家長,越是喜歡叮囑孩子「不會做的題目就要去問」。然而家長叮囑得越多,對孩子的影響就越糟糕。

從家長的視角,看這種叮囑產生的根源。

家長喜歡這樣叮囑孩子,而孩子也習慣於這樣被叮囑。儘管效果不好,家長還是孜孜不倦,而且恨鐵不成鋼。那麼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麼?

1、家長認知不夠,教育孩子不上心。

家長的目的也是幫孩子解決問題。但孩子不會做題,家長沒有深入探討原因,也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只用最簡單的方法。他覺得簡單有效,其實想省時省力,投機取巧。結果當然治標不治本,最後問題更嚴重。他又怪孩子不聽話,責任全在孩子。

2、家長境界不夠,教育孩子功利色彩濃厚。

不會做題目就問其他人,他沒有想過其他人的時間精力和智慧也是一種資源,那是他們經過努力,耗費時間和精力,甚至金錢得來的。如果是志趣相投,互相探討,那是平等的交流。但是不停的「問」,就是自己的問題卻想著依靠別人來解決。如果也不談該付出的代價,那麼就顯得有點「自私」了。

3、家長盲目自大,而對孩子自身能力不信任。

當家長說「不會做,就去問」,家長的潛意識是,我給你指點的方法就是對的,孩子你得聽我的,按照我說的做。雖然是好心,卻體現了一種盲目的自戀。而孩子聽見的很可能不是這個好心。孩子聽見的是「你不會做的題,而你同學會做」。

家長對某一個問題叮囑的越頻繁,說明他認為自己孩子的這個「缺點」越嚴重。越體現了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這種不自信,也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傳遞給孩子。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一邊告訴孩子,你要自信;一邊又表現出對孩子不自信。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叮囑自己的孩子?

家長們的叮囑,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引導。能夠引導孩子在精神方面獲得成長,才是好的叮囑。

如果要引導孩子挑戰困難,克服難題的精神,他會說:不會做的題目,應該好好琢磨,深入思考,做好攻克難題的打算。

如果要引導孩子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他會說:要多做題目,只要自己感興趣,不管老師講過沒有,就大膽去探索。

如果要引導孩子樂於助人,擔當有責的精神,他會說:要把題目研究的透徹,有機會就可以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

如果要引導孩子加強專注度,提升課堂效率,他會說:要想題目做的好,上課一定認真聽講,好好的記筆記。

如果要引導孩子奮力直追,及時解決問題的精神,他會說:要想不掉隊,知識漏洞儘快解決,遺留的問題不要越積越多。

如果要引導孩子團隊合作,和諧人際關係,他會說:遇到難題要多同同學討論,在交流中互相促進提升。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家長在孩子的心靈播種什麼樣的種子,孩子的精神就開出什麼樣的花朵。所以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叮囑,家長也不可掉以輕心。

最後總結一下:

家長叮囑孩子是家長教育最直接的表現。

它是一門技術,需要虛心學習和反覆修煉提升;

它是一門藝術,需要關注細節和創造性的發揮;

它是一種態度,需要全力以赴和認真投入情感;

它是一種境界,需要高明的見識和良好的心境。

當然孩子需要的其實根本不是叮囑,而是關心和幫助,是引導和動力。所以少一點叮囑,多一點關注;少一點指導,多一點引導;少一點管束,多一點推動。

相關焦點

  • 為何產檢時醫生要問「頭胎還是二胎」?原因有三,孕媽要心裡有數
    懷孕後定期孕檢,對孕媽和寶寶都有好處,在孕檢的時候,醫生會問孕媽一些問題,有些問題很正常,但是有些問題著實讓準媽媽有點尷尬。「你是頭胎還是二胎」表妹昨天微信跟我吐槽,說她昨天去醫院產檢的時候,醫生很嚴肅的問她「是頭胎還是二胎」,當場就把她給問懵了。
  • Twice多賢客串天氣預報員,並叮囑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
    不僅需要一定專業能力,而且對於一個人整體形象的要求也很高。因為想要站在全國人民面前介紹當天的天氣變化的話,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過假如有一天,人氣女團成員搖身一變成為天氣預報員的話會不會帶給觀眾一種別出心裁的感覺呢?
  • 別人對你的評價影響有多大?你要讓多少人滿意?請重新定義自己
    楊天真說過一段話很有深意:「跟這麼多藝人合作啊,我發現一個特點就是很多藝人活在別人對他們的要求裡,活在別人對他們的肯定裡。所以他們會不斷地去奮鬥以獲得別人的肯定。就我自己是不認同這個價值觀的,是因為我覺得別人的肯定或者別人的觀點是最不穩定的一件事情,他們是隨時會變。我覺得很累,你要讓多少人滿意,才能達到你心目中那個滿意程度呢?」
  • 打呼嚕不一定是睡的香,有這種情況要注意,嚴重可能猝死
    打呼嚕不一定是睡的香,有這種情況要注意,嚴重可能猝死 2020-12-14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不會做人通常有哪些表現?要怎麼學會做人?
    什麼叫不會做人?其實,這歸結於情商問題。會做人,情商都比較高,人際關係很容易做好。而不會做人,通常情商都是比較低,常常把人際關係搞糟。畢竟,我們的社會,想做點事情,無論在生意場上還是在職場上或在親朋好友的關係處理上,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 拍婚紗照一定要問這些問題
    拍婚紗照是結婚前一個重要的儀式和步驟,所以在選定工作室和風格的時候我們也犯起選擇困難症的,怕自己踩坑又擔心拍出來不是自己喜歡的那種樣子,就去收集了很多關於拍婚紗照的方法,搞清楚了怎麼選婚紗攝影機構,也明白了跟婚紗攝影機構交流需要注意的問題 去拍婚紗照一定要問的問題:
  • 高考前,看看來自老師的神叮囑。網友:真的有用
    很多參加過考試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試題做的差不多的時候,心情會稍有放鬆,於是回過頭去檢查有沒有錯題。這時突然發現有個題好像不對,心裡陡然緊張起來,再次顫抖著快速檢查,又感覺好像沒錯,可又不敢確定,於是各種糾結。改還是不改?
  • 高考前一天要做什麼?這七件事一定要注意,高考才不會發揮失常
    二、關於天氣預報高考前夜一定要細心關注第二天的天氣預報以及一整天的天氣變化,再根據天氣情況去準備第二天的服裝穿著。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天氣是否炎熱,都需要備上一件外套,一來是為了預防天氣突然降溫,二來是為了避免考場的空調溫度過低。
  • 讓你看看UNIQLO在日本有多糟
    席間,其母公司迅銷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長柳井正被當地媒體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日本市場表現這麼差,你們準備調價嗎?「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最低價格把有附加值的產品銷售出去——這個世界充滿了沒有附加值的服裝。」柳井正說。所謂的「附加值」,指的主要是優衣庫的技術面料。媒體們對於是否調價的追問不是沒有道理。
  • 會不會有人問你早安有人讓你早睡是什麼歌?歌曲介紹歌詞完整版
    原圖:《抖音》會不會有人問你早安有人讓你早睡是什麼歌 歌曲介紹抖音會不會有人問你早安有人讓你早睡是什麼歌?會不會有人問你早安有人讓你早睡這些都是近期抖音非常火的背景音樂歌詞。那麼這些歌詞出自哪首歌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離婚不會讓孩子受傷,這種婚姻才是育兒大坑,有娃的父母都要看看
    小孩子會不會受影響呢? 小孩子一旦受到影響,是不可逆性。雖然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療愈創傷,但無法100%治癒創傷。 吳綺莉成功把肚子搞大後,她就跑了,沒有人知道她去哪兒,獨自一個人生下孩子。多年後,媒體直接報導出,成龍在外面搞婚外戀情,並且生下私生女。
  • 當領導問你的車多少錢?不要傻傻說真話,高情商回答更有「前途」
    職場就好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同事,領導形形色色,脾氣性格不盡相同,要想能夠跟他們很好的相處,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張華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庭條件很好,大學畢業之後他為了多一點機會鍛鍊自己,於是去了一家國企上班,看到同事們每天都開車上下班,他決定自己也買一輛車。
  • 會不會有人問你早安有人讓你早睡 青春有你2黃一鳴rap歌詞完整版
    會不會有人問你早安有人讓你早睡是什麼歌?在青春有你2第九期播出的畫面中黃一鳴實力強勁,在公布名次的時候,蔡徐坤讓黃一鳴念了一段RAP,這首RAP完整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會不會有人問你早安有人讓你早睡是什麼歌,一起來看看吧。
  • 問師父:像燕窩雪蛤這種生意,佛弟子能不能做?會有業障嗎?
    問:燕窩這個生意,佛弟子能不能做?答:燕窩不能做,這是毀別人「房屋」的生意,有些人一輩子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甚至曾經有的家也被毀,可能就有這方面的因果,南無阿彌陀佛。但是有些看似不能做的工作,要看發心,發心好也能做,問:做早晚課時,是否可以坐在拜墊上念佛?答:當然可以的。
  • 「說啥不聽,一問三不知」,產科醫生最反感3種行為,你有過嗎?
    可總有些孕媽「拎不清」,做一些讓人接受不了的行為舉動,這會讓醫生很反感,還會對其工作產生影響。 「問你啥都不知道,叮囑了你還不聽,你想咋地?」 昨天閨蜜好容易輪休,我們約了幾個朋友聚了聚,聊了聊最近的生活。
  • 有銀行卡的注意了!這種卡你一定有,趕快去銀行註銷,別留著了
    這就意味著辦理銀行卡是前提,銀行卡不管是辦理還是後面的消費都非常方便,但它更適用於大額消費,比如去買奢侈品的時候,直接「刷卡」還是挺帶感的。銀行卡是很多人一定會有的,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來說。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經發放了共計80多億張銀行卡,算下來人均持有6張銀行卡,數字還是非常可怕的。當然了,這只是平均值,有1張卡和10幾張卡的人各佔一部分。對此有人就會納悶了,辦那麼多銀行卡有用嗎?普通人當然不會每張卡都頻繁使用,只是因為種種原因辦理了,但用了幾次就派不上用場了,所以更多的還是處於閒置或者半閒置的狀態。
  • 家長必讀:你了解情緒虐待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嗎?
    當教練或家長對球員大喊:「投入到比賽中去!」這被廣泛認為是對運動員的一種批評和提醒。我們對訓練孩子和年輕人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去,讓他們的「頭腦」 在比賽中活躍到底了解多少呢?這裡的的意思是,如果有人讓我們說出身體的五個部位,並解釋它們對運動技能的貢獻,我們可能不會有問題。現在,如果有人讓我們說出大腦的五個部分,並解釋它們是如何影響運動技能的,還能說得出來嗎?六年前,我甚至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描述大腦中的世界。我既沒有詞彙,也不了解孩子們大腦是如何運轉的。
  • 不會日語如何去日本旅遊呢?這個攻略一定要看
    想去日本旅遊的小夥伴真是越來越多了,有的人會日語,而有的小夥伴真的不會日語呀,那麼今天日本村外教網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實質性的經驗,讓大家心裡有個準備。如果你不會日語,在日本說英語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聽懂的,如果遇到日本年輕人對付你的英語還是可以的,比如問路還有點餐應該還可以,日本唯一的好處就是漢字多,好多我們看到漢字就可以顧名思義猜個大概,只要你做好攻略,那麼看著裡面的漢字幾乎不會出大的差錯。你也可以下載一個翻譯來幫助你。
  • 人一定要按照自己內心深處的吶喊去做事,就一定成
    就比如說我以前告訴你們的,就是你去泡妞,其實你都不用多少錢的,你估計有個一兩萬塊兩三萬塊錢,你去別人公司辦事,見到那個漂亮的妞,你就給她發點錢,對不對,你說小費。然後你就能把她約出來,然後你就能做你想做的事情!
  • 學佛修行之人,光靠念佛就能有好運?這件事情不做,修多少漏多少
    現代人不是去了解聖賢人想什麼,而是覺得聖賢人要與我想的一樣。這種錯誤的想法真的很嚴重,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很多人看《論語》,把《論語》重新解釋,硬是把孔夫子拉下來與他一般高,讓人看了著實難受。現代人每天所想的,都離不開財、色、名、食、睡。每天想著誰沒有重視我,哪一家餐廳開張了,一定要去吃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