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酵母酵研院 來源|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
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其中,80%以上企業倒閉都和四個字有關:「管理不善」。很多時候,一家公司的崩塌,往往肇始於那些在管理中不起眼的「魔鬼細節」!
管理大師羅伯特·凱利說:「企業的成功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讓企業取得成功,很難;但毀掉一家公司,真的很容易,一個糟糕的管理者就足夠。
一
毀掉一家公司,對員工百般刁難就夠了。
魏徵在寫給他老闆的《諫太宗十思疏》中有這樣一句話:「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句話直白點翻譯過來,就是說,要重視百姓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在企業管理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恰好反映了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係。
一家企業如果尊重員工,愛護員工,那員工一定很有幹勁,企業也會越來越好。
相反,如果一個企業不懂得尊重員工,只會對員工百般刁難,也就必然會被員工唾棄。
前段時間有一則熱門新聞:江蘇崑山一電子廠主管在給員工發放證件時,一邊叫著員工的名字,一邊隨意將證件仍在地上。員工一個個彎腰將證件撿起來。不尊重員工,踐踏員工的尊嚴,當然也會被員工拋棄。據後續報導,八成員工因此事離職,導致廠線癱瘓,工廠也廢掉了。
為什麼電子廠廢掉了?就是因為管理層不尊重員工,肆意踐踏了員工的尊嚴。員工感到受到侮辱,又怎會繼續出力。
企業和員工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相互依存、彼此成就的關係,你怎麼對待員工,員工就怎麼對待你。
所以,管理者一定要關心員工想要什麼,要視人為人,不能把員工當做工具和空氣。當管理者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並且輔以配套的激勵措施,他們就一定會積極努力地奔向目標,從而為企業發展產出效益。
二
毀掉一家公司,讓員工安於現狀就夠了。
企業不可以對員工過於刁難,也不可以對員工過於寬容。因為人皆有惰性,寬容的氛圍,安逸的環境,容易讓員工滋生懈怠情緒,他們會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時間長了,小問題變就成了大問題,員工沒有長進,企業難有發展。
這種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員工,阿里巴巴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小白兔」員工。對於此類員工,阿里巴巴的處理方式十分果決,那就是:開除!
在馬雲看來,一個公司「小白兔」多了以後,就是一種災難。如果不滅掉幾個「小白兔」,這個公司就不會前進,不會進步。
所以,那些基業長青的企業,都很注重養成員工的「危機意識」,逼出員工們的幹勁,逼出他們的進取心。
比爾蓋茨說:「微軟距離倒閉只有18個月。」而李彥宏在公開場合總會談到:「百度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
這些大佬們讓員工養成的危機意識實則是一種鞭策意識,管理者希望告訴員工:你不努力,就會被淘汰。
真正優秀的員工,業績其實不是嘴巴講出來的,而是通過和別人比出來的。只有不斷激勵每一位員工向前奔跑,企業才不會落後。
三
毀掉一家公司,讓人情凌駕於制度就夠了。
企業愛護員工,激勵員工的上進心,提升員工的執行力,還需要落實規章制度予以保障。如果在此過程中,管理者讓人情凌駕於制度之上,過多地攀關係,講人情,那這個企業就非常危險了。
因為人情和執行一定是呈反比例的,人情講的越多,執行力就一定越差。執行力差,沒有效率,企業再好的戰略也無法實施。
曾經風光一時的熊貓直播在2019年3月宣布倒閉,而其倒閉的原因,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很多人在熊貓直播都屬於攀關係來的。很多頭部主播是老闆的朋友,管理層又用人唯親,導致著公司上下處處講人情,攀關係,政令不行,執行不通,試問公司業績怎麼會好呢?
在企業的規章制度面前,絕無人情可言,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企業的規章制度之上。
一旦企業在管理中過分地強調人情,就會讓員工養成隨心所欲的不良習慣,把規章制度放在一邊,這樣的團隊只會是一盤散沙。企業團隊失去了戰鬥力,又如何面對激烈的市場生存下去呢?
華為為什麼能三十年裡持續獲得成功,這和其「有一個嚴格有序的規則、制度」是分不開的。
所以,當執行遇上人情的時候,千萬不能 「手下留情」,而應該用事實說話,用制度管人。
四
毀掉一家公司,讓老闆多做事,員工不做事就夠了。
企業講制度,老闆員工職能應分明。老闆是做事業的,員工是做事情的。但很多老闆都會有這樣一種思維,總覺得公司是自己的,讓別人做事總不放心,所以事事關心,事事親力親為。這種「保姆型」老闆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對於公司長遠發展其實是有大害處的。
雖然「保姆型」老闆包攬一切,事必躬親,但是這並不會讓老闆的形象變得高大,反而會讓員工貶低自己。
員工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無法調動工作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再出色的精英人才也會養成「廢人」。
另外,老闆畢竟精力有限,管太多的話,會把自己「忙死」,因為瑣碎之事而影響了大布局、大戰略,未免得不償失。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過:「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用人能力!」管理的本質是通過他人拿結果。老闆作為最大的管理者,更要學會用人,發揮人才的力量,而不是大事小事一概包攬,去和員工搶活幹。
而今的時代,早已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而是協同合作的時代。學會如何用人,如何協同員工各自發揮作用,應該是老闆最重要的一堂課。
五
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今天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不過5年,某種程度上說,創辦10年以上的企業,已經算是「長青」了。
但即便是創辦三十多年的華為公司,任正非也一再警醒大家:「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在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外部市場時局的變化,內部經營中產生的質變,都會給企業帶來無法預測的「變局」。很多時候,一個不經意的細節,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作為一家企業,我們無法避免競爭,無法避免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危機。我們要做的就是竭盡全力地活下來。
六
如何活下來?我們或許有兩件事可做:
第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關注競爭對手的動態,同時更要善於從自身找問題,注重優化治理,規避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
第二,身處危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面臨著經營危機時,要坦然面對,善於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挖瘡去腐,刮骨療毒。很多企業在遇到經營困境時,常常「病急亂投醫」,結果是越做越錯,越陷越深,直至無藥可救。
其實,危機才是企業發展的常態。從容應對,化危機為轉機,也就更能在市場搶佔先機。
一言以蔽之,企業生存的秘訣就是在春天要想到冬天的寒冷,在冬天要看到春天的暖陽。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酵母酵研院,整理:夏語何
本文來源張麗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