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創造兩個首次和第一
因為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傳播,2020年轉瞬即逝,新冠病毒隨著全球病毒樣本科研檢測溯源,逐步建立了全球流行大模型,中國武漢快速地向世界報告新冠疫情,並控制住新冠疫情,也讓世界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科研實力。來自中國的科研學者逐步在世界科研圈內獲得曝光度,2020年世界頂級綜合科技期刊《nature》和《science》共撤稿18篇論文,其中來自中國的論文有兩篇,佔比1/9,撤稿論文創造了兩個首次和第一,2020年7月22日,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教授團隊從《nature》撤稿,這是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學者(中國單位為通訊單位的文章)首次從Nature撤稿,開創了一個第一,2020年10月9日,同樣是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宋懷兵教授團隊,由於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論文存在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的問題,直接被撤稿,該文章也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又開創了一個第一!
不同性質的兩次撤稿
雖然都是在世界頂級期刊撤稿,但是兩次的性質完全不同,邢立達教授團隊從《nature》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學術爭議性問題,考古化石的判定存在是最早的恐龍還是小型蜥蜴的爭議,並不存在主觀造假的行為,然而宋懷兵教授團隊從《science》的撤稿則是因為涉嫌學術不端,存在論文圖片與之前論文圖片高度相似的PS造假嫌疑,因此在文章發表被質疑的兩個月後,2020年9月4日,《science》發表對於該文章「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重點關注,接近著就在2020年10月9日做撤稿處理,該篇論文也是目前比較熱的新材料電池領域-質子陶瓷燃料電池。
被甩鍋的第一作者
由於明顯的圖片重複使用的學術造假被《science》撤稿,中國科研團隊給出的解釋是,作為該篇論文三名並列第一作者之一的L. Liu畢業了,存在暫時中斷了向接管人的普通數據傳輸,最後給出的解釋為:與最近的地域位置和人員變動有關。從2020年撤稿的兩篇NS頂級期刊論文來看,說明了中國科研的進步,同時也存在學術不嚴謹的問題,早在2000年左右,國內高校和科研單位每年僅能在NS主刊發表1~2篇論文,20年過後,僅僅中國地質大學就有2篇NS撤稿論文,說明了國內學者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已經不再是難事,而撤稿則說明了國內在唯論文的背景下,為了快速發表高水平論文,存在缺乏嚴謹的學術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