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大阪地震暴露日本城市「軟肋」:基礎設施老化脆弱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大阪府北部6月18日上午發生6.1級強烈地震。以大阪府為中心廣泛地區受到地震影響,合計造成4人死亡,約300人受傷。近畿(日本本州中西部)周邊地區交通一度癱瘓,對人們上班上學造成了影響。受災地區燃氣和自來水也停止供應,預計恢復需要一些時間。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6月19日報導,地震對當地市民生活的影響被認為將走向長期化,此次地震凸顯出城市基礎設施在災害來臨時的脆弱。
6月19日,日本政府派出調查小組對大阪府高槻市市立壽榮小學的坍塌圍牆進行調查,圖為調查小組回答記者提問。在18日的大阪地震中,一名9歲小女孩因被該坍塌圍牆壓住而喪生。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攝
據日本氣象廳的消息,此次地震屬於發生於內陸地區的直下型地震,與南海海溝大地震(南海海溝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接處,沿線的日本東南海地區為地震多發區)無關。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月18日在首相官邸召開相關閣僚會議,要求「全力以赴恢復公共運輸、燃氣和自來水等基礎設施」。由於出現一名女孩被學校混凝土牆砸中身亡的事故,安倍表示「學校的安全保障也要做到萬無一失」。日本文部科學省等部門將檢查全國中小學校上下學道路的安全性。
報導認為,此次地震凸顯出採取城市基礎設施老化對策的必要性。特別是重要基礎設施之一自來水管道方面,大阪府高槻市和吹田市等多地出現水管破裂和漏水問題。
報導稱,日本全國平均有15%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推進建設的自來水管道超過法定使用年限。今後城市地區遭遇地震的情況下,自來水管道可能出現同樣的問題,必須採取相關對策。
6月19日,日本大阪地震震中附近的居民生活基本恢復正常,街道上的大部分商店開始正常營業。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攝
報導還稱,不過,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成本很高。據日本國土交通省推算,2023年度自來水管和治水、港口和機場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和更新最多需要5.1萬億日元(約合3000億元人民幣——本網注),比2013年度增加4成。到2033年度可能膨脹至5.5萬億日元,日本政府必須想辦法解決如何兼顧成本和安全性的難題。
報導指出,另一個課題是公共運輸乘客的安全對策。由於此次地震造成鐵路網一度癱瘓,大量乘客滯留在終點站等站點,還有人面臨「回家難」。一旦發生餘震,滯留的乘客將陷入危險,還可能影響急救等活動。
報導還指出,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東京圈有515萬人面臨「回家難」,想步行回家的人擠滿了車道。據推算,東京發生直下型地震之際,東京圈將有650萬面臨「回家難」。東京、名古屋和福岡等地鐵路網密集,急需討論運輸「回家困難者」的方法以及確保臨時避難所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