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敲代碼時,程式設計師戴耳機究竟在聽啥?

2020-12-14 騰訊網

點擊上方「藍字」,輕鬆關注我們

知乎上有個提問:程式設計師上班時戴耳機是在聽什麼?

高贊回答是:戴上耳機是告訴其他人不要打擾我,實際上並沒有在放音樂。

程式設計師在工作時間裡除了其他人過來打擾,他的 IM 通訊軟體是這樣的:

[置頂]業務群:@你 …

產品-劉同學:這塊需求我想改成…

測試-陳大姐:今天要上線了,你趕緊改下最後兩個 Bug 吧

測試-李妹:你昨天提測的項目有問題啊,先幫忙查下吧,主要流程…

前端-程小哥:這接口你得給我傳兩個值

產品-王同學:幫忙看下線上問題吧,用戶很著急

技術群:@ all,今天下午四點有技術分享會,請大家準時參加

消息不斷跳出,任務欄不斷閃爍催促你去點開。還有人直接找你討論問題,你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工作,一次次去回應這些緊急事情。等回答完想繼續剛才的工作,卻忘記剛才寫到哪裡,又得重新捋思路。

有數據顯示:人被打擾後重拾起原來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鐘,由於幾分鐘就被打斷一次,每天大約有2.5小時被浪費掉的。

等到了下班點,你才驚覺,這一天好像沒做什麼就過去,今天要做的需求連一行代碼還沒有開始寫呢。於是你開始例行的加班。

1.為什麼總覺得自己的工作效率很低?

在《深度工作》中作者提出一個公式: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

高質量工作產出需要人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深度工作指的是在無幹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此時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你有沒有試過上班來早了或者等大家下班後,辦公室安安靜靜的。你戴上耳機,退出IM軟體,沉浸在編程世界裡,思路順暢,像打通任督二脈,效率特別高,代碼質量很好,只用兩個小時便完成平常一天的活。

而與深度工作相反的是浮淺工作,浮淺工作往往在受到幹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是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很容易複製。

書裡指出越來越多知識工作者因為不斷被小事擾亂心神而用浮淺工作替代了深度工作。越是經常在極度浮淺的狀態工作,越將會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所以內秀的程式設計師通常採用物理隔音——戴耳機被動地躲開打擾。

2.除了戴耳機,還有幾招能從根源上減少些打擾,提高重拾思路的時間:

1.被打亂時先花幾秒寫好注釋

剛把對象取出來,開始「.」的時候,PM來了:誒,能幫忙——

你先花幾秒鐘淡定地先將.後的方法寫好,把下一步要做的事簡單兩幾個字注釋,如//做判斷//,幫助你快速地接上被打亂前的思路。

用「我沉浸在編程的世界裡你居然敢打斷我」的表情緩慢地摘下耳機,記住耳機只需離開耳朵一釐米,這表示你隨時會戴上耳機幹活去,暗示對方有事快說,不做閒聊。

要面癱,不用微笑。

2.拒絕回答不經思考的簡單問題

PM:你還記得上次你做的那個需求嗎?線上的邏輯是怎樣的呀?

你:不記得了,自己看需求文檔吧,或者問負責這塊的PM。

新人:這個工具怎麼用?

你:自己搜索去吧。

有數據統計,80% 的打擾是沒有意義或者極少有價值的。

職場時間寶貴,求助者有責任在提問前確認問題是否值得問。如果問題是可以直接查詢或者能從搜索結果前三頁獲取的,這些問題是不需要回答的,你無需浪費自己的時間放他人之懶。

這招還可以跟二維碼大法混合使用,能擊退大部分的簡單問題:

3.學會甩鍋

PM:這個需求我想改改…

你:你先找我 TL 對下排期

PM:線上這個數據不對啊

你:在某表某欄位,你自己查

我們部門的 PM 就這樣學會寫 sql 查數據,徒手登伺服器查業務日誌。如果你不好意思拒絕一個「順手」「只佔幾分鐘」的小要求,後面還有 abcd 個小要求笑眯眯地在等著你。

4.承諾完成的deadline

網上有一張圖形象地說明理想的工作計劃和實際情況:無打擾的高效率理想工作模式和不斷地被打亂的實際工作模式。

有些緊急事情是必須放下手下工作去做的,例如測試說,項目今天要上線,你趕緊改下這兩個bug。

此時先和發起人確定完成的deadline:我將會在下午前兩點改好,改完會告訴你的,不用催促。將被動化為主動,臨危不亂,有條理地安排好手上的工作。

3

剛開始這麼做可能會讓人感覺不自在,因為和普通的人際交往遊戲規則相左:舉手之勞,能幫則幫。採用上述方法後,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是在所難免。有些人或許會感到疑惑或生氣,認為你不近人情。其實,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正如《深度工作》裡說的:培養允許壞的小事發生的習慣。否則,你將永遠發現不了改變命運的大事。其他人會很快調整對你的期望,適應你的工作習慣。

所以,你工作時戴耳機是在聽什麼?

推薦閱讀

跳步驟新手python爬蟲教程(一)

禿頭程式設計師

Spring框架自學之路(一)

禿頭程式設計師

(免責聲明:圖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禿頭程式設計師後臺刪除)

點擊在看

相關焦點

  • 我們敲代碼,指間生風:「This is our house」丨程式設計師歌單vol.10
    之前的歌單下有小夥伴提議來一組「打碼」和走路帶風的歌,respect 我的碼農同胞,在我們的專屬領域裡,不只是走路,敲代碼都要指間生風,因為:「This is our house!」同樣的一件事,正常人議論是矛盾的衝突所在;學歷史的人講是發展和規律;而程式設計師的第一反應,是直接給可執行的方案!
  • 程式設計師在網吧寫代碼被打,以為是玩遊戲在開掛,程式設計師:我頭都禿了
    談到這一點,我以為程式設計師是個新聞。當他在家裡鍵入代碼時,突然在社區中遇到了停電。為了不影響該過程,他帶了一個USB快閃記憶體驅動器,然後去了一個網吧繼續工作。但是,由於周圍有一些年輕人在玩遊戲,所以他們年輕而強壯,聲音很大。程式設計師認為他受到了影響,因此他在他周圍大喊「小聲音」。在跳!但是,毆打者仍然雄辯地說:「您不擅長在家敲代碼,您在網吧中遇到什麼麻煩?敢於控制我們?讓您品嘗後果。」
  • 代碼可以用來聽?滴滴程式設計師將代碼翻譯成音樂
    冰冷的代碼可以變成情緒豐富的音樂?今天是1024程式設計師節,滴滴的幾個程式設計師從日常代碼中找到映射成音符的邏輯,利用兩三天業餘時間開發上線了一套代碼音樂轉換器。打開微信搜索 「代碼變音樂」小程序,輸入任何一段代碼,即可立刻生成一段旋律。
  • 這位「程式設計師鼓勵師」說話一口軟妹音,我快被萌死了-虎嗅網
    等等,函數、執行、導入……這個耳機裡的小蘿莉還懂代碼?一定是組裡那個調皮的實習生悄悄在我的開發環境裡搞了什麼鬼。那不妨試一試,看看究竟能搞出什麼鬼。小王開始快速敲鍵盤,輸入for……if……旁邊工位的小李扭頭看了他一眼:「大哥,你在聽啥不可描述的東西呢?」順勢拔掉了小王的耳機線。小蘿莉的聲音,這下瀰漫在了辦公室的空氣中:「怎麼啦?是不是產品需求又改了啊?」空氣凝固了,敲鍵盤的聲音也都停下了。產品經理小劉的臉都綠了,和他屏幕上PPT的綠色背景一樣綠:「呃,你,女朋友啊?」
  • 程式設計師不知啥是代碼review,發帖諮詢,網友紛紛化身專家解答!
    關於代碼review想必大部分程式設計師都是知道的,不論是大公司還是絕大多數小公司都應該一個代碼review的流程,只不過因公司的要求,這個環節可以是比較正規,也可以是比較隨意,不管怎樣,程式設計師們還都是應該知道的,不過也有例外的,極個別小公司確實沒有代碼review這一說,以至於部分程式設計師不知道什麼是代碼
  • 為什麼程式設計師的電腦壁紙都是初音未來?
    與此同時,腦中的霧霾逐漸退散,一個真理顯現出來: 原來,初音未來是許多程式設計師的love本命。 沒人專門統計過,究竟有多少程式設計師的辦公桌上含有初音未來的元素。
  • 軟妹音程式設計師鼓勵師24小時在線,只需一個插件,還能幫忙吐槽產品經理
    剛敲了一個import,耳機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啾~~~小王沒有反應過來,但這句話還沒結束:「我的可愛,已成功導入。」小王回頭看了看,市場部那個娃娃音愛賣萌的妹子並沒有出現在附近。腦子還在費解,但小王的手已經敲出了async函數。
  • 為什麼程式設計師都喜歡用二次元壁紙,往往最愛的女神是初音呢?
    文/小右提起程式設計師來,很多人都會把他和宅男看作是一類人,畢竟二者有著很大的共性,話少、看起來沒精打採的,整天對著個電腦屏幕(手機或電視)。區別無非是一個在敲代碼,一個是在玩遊戲看動漫。程式設計師有別於一般的二次元宅男,可能更喜歡一些高科技的產品,而初音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電音都有著濃濃的科技感,說的直白一些,很大程度上和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有很大關係。比如初音的3D投屏工作,還有電音合成軟體,都是程序在控制。而從這個角度上說,這個二次元女神可以說是程式設計師一手培養出來的。
  • 番外丨北美留學生一半都想過自殺,作為程式設計師應該如何自我解壓?
    ►No.0 不插電的半天電視裡都是騙人的,我沒有接觸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前,以為這是一群電影裡面黑客形象,敲一行代碼,地球都為你轉動。或者是噼裡啪啦一直敲代碼,從來都不按退格鍵的形象。直到工作時候我才發現,基本每天都跟debug工具打交道,真正寫代碼的時間連debug的一小半都不到。稍微有時間休息回家也不是上網購物就是打遊戲看電影,也是離不開電腦。終於要抽空休息一會兒,也不是手機就是ipad。很少有機會徹底遠離電子產品。現在的電子產品一般大家都開著推送功能,而且程式設計師多少都有點強迫症。來了一封郵件一定要點開,一旦點開,跟工作相關的話,那可能一下午就毀掉了。
  • 電腦小白:java和JavaScript啥關係?程式設計師:就像馬雲和馬如雲
    又是周末,再來分享一下程式設計師們有意思的小事情,今天加班的時候有位運營小夥跑我們屋裡閒聊,自稱之前也在w3c上學過一段時間的代碼,聊著聊著,他突然一本正經的問了我們一個問題:當時學的時候就學JavaScript,但老是聽人說java,這倆有啥關係啊。
  • 敲代碼?不不不!
    大家好,我是布卡,一個在鍵盤中傻傻找頭髮的小小程式設計師。有很多朋友都發現編程,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風口上的行業,就像有句名言說的一樣:" 抓住時代風口,豬也能飛起來 ",於是就有許多朋友想要抓住這個網際網路的風口(當然不是說大家是豬哈)。
  • 程式設計師,只能幹到35歲?
    就敲不了代碼了,公司也會把你優化、企業很多崗位的要求,也不招收30歲以上……在「中國程式設計師能不能幹一輩子」的知乎話題下,很多人很直接地給出答案:不能。那程式設計師,只能幹到35歲?一、程式設計師,只能幹到35歲?從圖數據看35歲以上,程式設計師數量明顯下降,百分比都降到了個位數。都說35歲是個坎……過了35歲還能寫代碼?還是轉行?
  • 程式設計師:你的代碼為誰而寫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討論的焦點集中在程式設計師的等級——「優秀」、「良好」、「糟 糕」和「極差」。我發現,討論中一些用語十分不妥。"好"與"壞"都是道德評價,評價之後似乎便給人貼上了永久不變的標籤。 可以肯定的說,我曾被另一個程式設計師稱作是 「極差」的程式設計師。我也承認,我確實寫過一些極差的代碼;但我也自認為曾寫過相當多的「好」代碼。
  • 程式設計師去擺地攤?還是別痴心妄想了
    隨著這個不一樣的經濟的熱度越來越高,我們也聽見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各行各業都去搞地攤經濟,各種新聞都是擺地攤月入過萬,這包括程式設計師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每個月累死才拿那麼點錢,而隔壁大媽賣衛生紙每個月一萬多,難免心痒痒的。地攤經濟的出發點是讓人間多點菸火氣,同時拉動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是,真的人人都適合去擺地攤嗎?
  • 程式設計師注意了!正確率高達83%,AI技術可準確識別代碼的真實作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0493.htm  程式設計師在寫程序時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在尋找關於一個程序的作者時,查看所有的代碼並不現實。現在,也許沒有那個必要了。
  • 1024程式設計師節×萬聖節,兼職貓推出新玩法表白程式設計師
    在二進位構築的計算機世界裡,2的10次方1024可能是程式設計師最有感情的數字,基於此,10月24日這天也被設定為「程式設計師節」,希望通過以節日的形式向每一位辛勤工作的程式設計師致敬。作為網際網路公司最重要的節日,兼職貓也在節日來臨之際為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們準備了一系列的節日福利。
  • 2700萬程式設計師要失業?機器編程要讓全球78億人都能寫代碼
    不過,機器編程想讓另外99%的人也能編寫代碼。這聽起來很科幻,但英特爾在機器編程領域的進展讓我們相信讓100%的人都能寫代碼並非觸不可及。為什麼全員都能編程後程式設計師不會失業?什麼是機器編程?機器編程並非近來提出的全新概念,在20世紀50年代時它被稱為「程序合成」,程序合成是一種使用數學證明的非常形式化的方法,它採用某種形式的輸入,然後生成一個軟體。
  • 我是35歲程式設計師,失業後幹啥都賠錢,愁得頭髮都掉光了!
    我,35歲失業程式設計師,幹啥都賠錢,月薪3萬這樣的好日子再也沒有了!如果說現在什麼行業哪個崗位最吃香,無疑就是程式設計師,不管你寫代碼的實力如何,月薪八九千是最低的,在深圳程式設計師的平均薪資超2萬元,成為了最賺錢的職業,超過了傳統的金融行業。
  • 工作三年的Java程式設計師該怎麼擺脫迷茫?
    程式設計師從開始選擇到堅持下去,工作了三年對一個程式設計師意味什麼?在職位上:高級開發工程師?架構師?技術經理?or ... ?在能力上:各種編碼無壓力?核心代碼無壓力?平臺架構無壓力?看著這些問號都心累。相同三年,不同程式設計師卻走在了不同的路線,有些能在三年成為架構師,有些卻還是程式設計師,不是工作年限加長而已,那麼,三年你迷惘了嗎?
  • 程式設計師能做一輩子嗎
    自己做了程式設計師也八九年了,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上升到技術頭目,沒有上升到管理,似乎就是過一天樂呵一天。之前有句話是:程式設計師前期賺到的錢,後期都用來看病了。要嫁就嫁程式設計師,錢多事少死得快。做程式設計師確實比較好找工作,雖然慢慢的難了起來,不過還是對那些毫無一技之長的我們非常有用的,而且一旦入行,出來難,因為:啥都不會。你轉行去做銷售,甚至是去飯店傳菜、刷盤子,去蛋糕店賣蛋糕,都沒人要你,年齡和經驗都沒有,你當你還是20出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