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80歲的宮崎駿大神第八次復出,嘴上一直說著想退休,身體卻誠實地進行著創作,默默準備著作品。
新作名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表示這本書他從10歲讀到了70歲,他希望將將這部影響他一生的小說搬上熒幕,並很好地呈現出來。
宮崎駿在自傳長文中《消失的風景的記憶》中寫道,這本書最讓他感動的,是其中傳達出的理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宮崎駿2017年2月正式復出操刀製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部動畫電影到現在已經製作了3年,但在2020年6月份,宮崎駿的老搭檔、吉卜力工作室製片人鈴森敏夫表示,現在作品只完成了36分鐘,如果製作順利,電影會在三年後和大家見面。
在現在這個影視作品高產、倍速觀影的時代,宮崎駿耗費六年時間製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方面反映出宮崎駿對這本小說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對作品高要求的工匠精神。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日本百年「讀者最喜歡的一本書」評選中排名第二,原作作者是吉野源三郎。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成長曆程,在舅舅的幫助指導下,主人公「小哥白尼」探究了友誼、歧視、貧富、勇氣等重要人生問題,藉此理清了一些人生價值。
像宮崎駿的電影一樣,這本書在滿是童真之花盛開的地方,點綴了幾分嚴肅思考,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遇到迷茫時,得到前進的方向。
主人公「小哥白尼」真名叫本田潤一,是個聰慧的孩子。在中學一年級時,小哥白尼在和舅舅站在樓頂,看著雨中城市的事物,他忽然覺得:「人就像水分子一樣,都是被名為世界的巨大洪流所推動。」這個靈光一閃的想法開啟了小哥白尼看待世界的新視角,舅舅也覺得潤一的思維發生了良性的轉變,為了鼓勵潤一的這種思維,給他起了「小哥白尼」這個外號。
之後,潤一將這種思維「發揚光大」,立足單一事物進行許多延伸思考:從奶粉的生產運輸聯想到運輸、再聯想到經歷的環節、涉及到的人,發現在事物的背後有一張陌生人結成的關係網。潤一將這個發現命名為「人類分子的關係:網格法則」。在這種「創新思維」的影響下,潤一很容易地就開啟了看待事物的「思維導圖模式」。
雖然潤一的發現並不具有開創性,其中的道理也並沒有太過深奧,但他的這種深究疑問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應當鼓勵孩子保持這種不斷思考的激情與能力,從已知思考到未知,為探索未知不斷努力。
之後潤一遇到了很多事情,在創新思維的引導和舅舅的幫助下,潤一進行了很多思考,有了很大的成長。但成長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快潤一就遇到了讓他痛苦很久的事情。
潤一的好朋友被高年級學生威脅,潤一向好朋友保證,遇到兇惡的學長自己會和好朋友共進退,哪怕是一起挨打。但事情真正發生時,潤一退縮了,他沒有和朋友站在一起。
這件事讓潤一久久不能釋懷,他覺得自己背叛了朋友。在長時間的自我否定下,潤一不敢去學校,還得了重病。看著這樣的潤一,舅舅罕見的批評了他:不能這樣懦弱下去他應該勇敢承擔後果,錯誤已經犯了,勇敢面對才是現在應該做的。儘管潤一可能會失去這份友誼,但他也應該直面結果,向朋友誠懇道歉。
最後潤一誠懇地給朋友寫了道歉信,最終獲得了朋友的原諒,得到了更真摯的友誼。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正是因為這些錯誤,我們才會不斷反思自己,在不斷地自我反省中,在日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正如歌德的那句名言所說:錯誤同真理的關係,就像睡夢同清醒的關係一樣,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就會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在小說中還有很多其他有助於孩子成長的故事,相信宮崎駿也能在電影中很好地將這些故事呈現出來。但不管是電影還是小說,想真正完全讀懂其中的真理是有一定難度的,對年齡不大的小朋友來說更是如此。
想直接快速的讓小朋友接觸到這些對成長有益的元素,不如直接給孩子安排富含這些元素的課程。像上文提到的「創新思維」和「正面犯錯」等對孩子成長有益的元素,在比奇創客課程中都有很好地體現。
比奇創客旨在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圍世界的奧秘,發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對科技的興趣,逐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
教育過程中採取項目式學習法,在比奇創客,孩子們是被允許甚至是被期待去犯錯的,讓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讓孩子知道「失敗只是一個選項」,讓孩子主動擁抱犯錯,激勵他們自主探索。
當然,《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其他的道理需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步步思考領悟,但通過比奇創客教育幫孩子打下基礎,培養其他能力,對孩子日後的成長也是非常有益的。
比奇創學院
依託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
致力於為3-16歲青少兒科技愛好者提供品質、高效和個性化的創新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