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讀懂了這句詩詞: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意味深長的解釋了從古至今七尺的不同原因。
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的這句詩描述的時代的變遷萬事萬物都有在變化,而我們只是用現在的事物連衡量過去的事物是不一定能夠得到正確答案的。
看過古裝劇的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來形容男性:「堂堂七尺男兒」。
這句話如果用現代的尺度來衡量的話,七尺男兒身高在兩米三,如果以此來說的話,武大郎還會因為身高被人當做笑柄嗎?
現代的尺度計算:一尺等於33釐米
如果按照當代的尺度去換算古代人的身高,古人都是得了「巨人症」,根據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今天來計算應該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今天計算下來應該是三米,孔子身高九尺六寸,這身高也太恐怖了。
那麼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是怎麼計算的呢?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
秦代:一尺等於23.1釐米,
漢代:一尺等於23~23.6釐米(為何存在有區間值,因為中途有變更,在此就不解釋了)
隋唐:一尺等於30釐米,
宋代:一尺等於30釐米,
春秋魯國:一尺20.5釐米
大家現在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吧!
古代的一尺和今天的一尺是有區別的,因為實際需要才有了變更。
按照古代對應的尺寸來計算的話,項羽的真實身高應該是1.85米,屬於高富帥類型,呂布的身高應該是兩米多點,此等武將,有身高優勢啊,但是比我們當代的姚明還是略矮一點,那麼「巨人症」的孔子真正身高應該是一米九六,這個身高和現代孔子的石像很相符,符合歷史事實。
「七尺男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村村對比,和秦代相近,那個時期的七尺男兒真正身高應該一米六多點,今天的考古人員也證實了這個身高,秦漢時期墓葬內的男性平均身高1.68米,女性平均身高1,52米。
看完以上各朝各代的尺寸比例,大家應該熟知各個歷史人物真正的身高了吧。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文/追溯歷史傳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