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行者-伯南克:已經失去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經濟領導者之一」的機會
【伯南克:你如今給我留下這麼個大爛攤子,對不起,出來混早晚要還得……】
對於80年前將各工業國捲入深度衰退、不得不以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收場的大蕭條,也許在世的人當中沒有誰比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更加熟悉了。自攻讀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起,伯南克就開始了自己對於大蕭條的原因和監管機構所犯錯誤的研究,由此產生的著作《大蕭條》成為後來者研究此問題的教材。於是,當人們意識到過於寬鬆的房貸政策和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產品即將給美國經濟帶來災難時,人們寄望於伯南克能夠將自己的研究付諸實施。
而伯南克似乎也正是最合適的人選,他畢生致力的研究——大蕭條時發生的情況,與過去一年在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有著相似之處。在史丹福大學擔任經濟學助教期間,伯南克發表了《金融危機的非貨幣因素如何加劇了大蕭條的蔓延》一文。在文中指出:流動性緊縮和住宅價格下降是大蕭條發生的重要原因,而政府未能及時減息則是幫兇。 很遺憾的是,伯南克未能做到知行合一。在市場對其應對次貸危機失當的指責中,未能及時判明情況儘快降息是最重要的一條。
實際上,在伯南克2006年2月到任時,清醒的分析人士就已經意識到美國的住房市場面臨巨大的過熱壓力,恐怕會給伯南克的任期帶來挑戰。然而他本人卻在將近一年半的時間裡對此缺乏對策。直到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再到8月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隻對衝基金正式破產。毫無疑問,伯南克錯過了在此間加息的最好時機——危機已現端倪,而人們的信心尚未崩潰之時。就此而言,最好的榜樣正是1998年8月,當亞洲金融危機的蔓延致使俄羅斯政府宣布無力支付外債以及大幅貶值盧布之後,美國被捲入了這場本屬於亞洲的災難當中。
2007年9月初,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國不可能繼續保持不受外界衰退影響的超然地位……」僅僅幾周之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破產讓美國人意識到危機來了。關鍵時刻,美聯儲迅速降息75個基點,提振信心和增加市場流動性,美國從而避免了一場衰退。
伯南克的第一次加息一直到2008年一月末,此時,人們耳熟能詳的貝爾斯登、花旗、美林、雷曼等華爾街大鱷所遭受的巨額損失已經無處躲藏,恐慌情緒已經從華爾街蔓延到了美國大陸的每一個角落,普通民眾的信心已經受到嚴重打擊。此時,加息的最重要心理預期意義已蕩然無存,因此,雖然美聯儲在8天內罕見的兩次降低利率共1.25%,普遍的恐慌情緒還是很輕易就將這一努力化為泡影。
經此一役,伯南克應該體會到總結80年前的理論和切身投入其中,從紛繁複雜的經濟動態中掌握主要因素,形成預判,從而彌平風險的區別。另一項伯南克尚未純熟掌握的特質無疑就在於此:迅速對問題重點形成判斷,並且給市場以清晰預期。
作為一位經濟學家,增長和通脹、市場與監管之間的關係辯論從未在伯南克腦中消失片刻,然而當經濟實際運行中需要「美聯儲主席」來決定政策取向——而不是史丹福大學教授來進行辯論時,熟稔經濟學的伯南克卻往往表現得希望魚與熊掌兼得,因此他的政策取向一直表現為搖擺不定。2007年8月底,伯南克在堪薩斯城發表《住房、住房金融和貨幣政策》,明確指出「美聯儲已經準備好,如有必要,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向經濟體注入流動性並保持市場的正常功能」。但同時他也指出:保護投資者不是美聯儲的責任,美聯儲也不可能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買單。
毋庸置疑,伯南克已經盡了努力來應對此生最大的挑戰:聯邦基準利率已經下降了2.25%,同時,美國政府投入了超過萬億美元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然而可以想見的是,倘若這一切行動提前半年被執行,所能起到的效果將大不一樣。經此一役,這位差點就滿分被哈佛大學本科錄取的高材生當明白做學問當事無巨細,做決策當殺伐果斷的道理。在接下來不到兩年的任期裡,明白這一點將對他的工作幫助巨大。同時,明白他已經失去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經濟領導者之一」的機會,則會讓他不免黯然神傷。
-點擊進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