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唐僧死在凌雲渡之後,才有金蟬子代替了唐僧

2020-12-09 閒心若道

明確地說,不是金蟬子代替了唐僧,本就是金蟬子凌雲渡後由凡轉聖、由迷轉悟的開始,以拋卻肉身的示現,表明取經即將進入圓滿階段。

凌雲渡——大有講究

在《西遊記》九十八回中:

大聖引著唐僧等,徐徐緩步,登了靈山,不上五六裡,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裡寬闊,四無人跡。三藏心驚道:「悟空,這路來得差了,敢莫大仙錯指了?此水這般寬闊,這般洶湧,又不見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廂不是一座大橋?要從那橋上行過去,方成正果哩。」長老等又近前看時,橋邊有一扁,扁上有「凌雲渡」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

這就上靈山取經,所經過的「凌雲渡」,一個渡表明了得渡,但得渡前面加了一個凌雲,凌雲凌雲必是駕雲,豈是肉體凡胎的唐僧所能渡,所以接下來寫道:

遠看橫空如玉棟,近觀斷水一枯槎。維河架海還容易,獨木單梁人怎獫!萬丈虹霓平臥影,千尋白練接天涯。十分細滑渾難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一句,十分細滑渾難渡,除是神仙步彩霞,表明了凡人無法渡靈山,怎麼辦?

佛祖化身接引,六塵不染能歸一

正如悟空所說,須從凌雲渡過雲,方成正果。一般人是無法幫忙的,就連悟空都無法可用。所以悟空堅讓唐僧過凌雲橋時,八戒和沙僧都表示反對,故說出:

那八戒臥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饒我罷!讓我駕風霧過去!」行者按住道:「這是什麼去處,許你駕風霧?必須從此橋上走過,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罷,實是走不得!」

正在悟空和八戒的橋邊滾滾爬爬,扯扯拉拉的耍鬥之時,文中寫道:

三藏回頭,忽見那下溜中有一人撐一隻船來,叫道:「上渡,上渡!」長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亂頑。那裡有隻渡船兒來了。」

這時是一個老者駕一葉無底的船兒,孫悟空火眼金睛,認得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但天機不可洩露,三藏見了,又心驚道:「你這無底的破船兒,如何渡人?」佛祖道:

鴻蒙初判有聲名,幸我撐來不變更。有浪有風還自穩,無終無始樂昇平。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渡群生。

到這裡,佛祖已暗說六塵不染能歸一,何為六塵,我們知道佛法講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應外六境,即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塵起六識,起分別妄念之心,遮蔽真心現前,所以上了這個無底船就能六塵不染能歸一,也就是斷除煩惱,認卻真心實相了

拋卻肉體,暗示色蘊非我,轉凡成聖的開始

唐僧上的船來,身心應由一個大的轉變,然而在這裡並沒有表現得像禪宗那樣的開悟的方式,因為禪宗的開悟方式對大眾來說,過於隱晦,而不適合文學筆調,所以師徒一人四人連同白龍白一齊上了船,此處來上一段描寫:

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他們三人,也一齊聲相和

到這裡,水上遊漂來一具死屍,唐僧大驚,三個徒弟都說是師父,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並且三人一起附和。

從這裡可以看出,唐僧所假合而有的五蘊之身,從色蘊的五蘊在這裡開始終了,只不過是俗世裡一個假有,所謂的緣起性空,唐僧按理來說,經此一番開示,應該開悟明了,明心見性了。書中雖然沒有明確地交代,但卻有一段值得玩味的文字:

不一時穩穩噹噹的過了凌雲仙渡。三藏才轉身,輕輕的跳上彼岸。有詩為證,詩曰: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

看這個「三藏才轉身,輕輕的跳上彼岸」,這個「輕輕的」,還有「彼岸」,輕輕的三個字表明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個彼岸在佛教就是波羅密多,船若波羅密多,已表明用智慧到達了彼岸。相親相愛是元神,這個元神就如同大乘的如來藏或者達到常樂我淨了。

至於文中所說:「四眾上岸回頭,連無底船兒卻不知去向,行者方說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實不是三藏方才省悟,而是我等方才省悟。

所以,說《西遊記》九十八回中唐僧最後死在凌雲渡是不對的,這是不了解佛教的教理而得出的一個世間的說法,更不是在那一刻金蟬子才代替了唐僧,如果那樣的話,唐僧以前的金蟬子豈不是享清福去了,等到取經即將完成時,投機取巧地回來了,如果那樣的話,哪還有菩薩行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唐僧為何死在凌雲渡?
    凌雲渡話說大聖引著眾人,緩步登上靈山,行不到五六裡,只見一大河橫亙當前,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裡寬闊,四無人跡。而後行者指出有一大橋,過去即可成聖,唐僧上前一看,有一匾額,上寫著凌雲渡,再看那橋,是一獨木橋。
  • 《西遊記》中,唐僧在凌雲渡就死掉了,取經的到底是誰?
    唐僧為什麼肉身死在凌雲渡,金蟬子代替他成佛? 這個問題向來有爭議,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按照原著字面意思,唐僧並沒有真的死去,只是金蟬脫殼,修成正果;第二種是讀者經過前後文的深入理解,認為唐僧不過是金蟬子的替死鬼,真正的唐僧是真的死了,金蟬子替代了他,這種說法略有陰謀論的意思,卻不無道理。
  • 唐僧淹死在凌雲渡之後,順水漂流,他最後去哪了?
    凌雲渡前,唐僧師徒四人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作為早已得到如來蓮臺承諾的孫悟空,成佛已然穩了,故而他認定了凌雲渡,輕易就過了木橋,「大聖引著唐僧等,徐徐緩步,登了靈山,不上五六裡,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裡寬闊,四無人跡···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好大聖,拽開步跳上獨木橋,搖搖擺擺,須臾跑將過去,在那邊招呼道,過來,過來」,儼然一個得勝者。內心最怕的,還是唐僧。
  • 你聽他在凌雲渡說了啥,唐僧到死都沒懂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只有悟空一人成佛,唐僧其實死了看過《西遊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師傅唐僧取得真經之後,成了旃檀功德佛,而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另外兩人一個成了使者,一個成了羅漢,那為什麼這裡要說師徒四人中只有悟空一人成佛呢?分明是兩人成佛嘛,唐僧其實已經死了,成佛的另有其人。
  • 真正的唐僧在凌雲渡已死?那在靈山面見如來,成佛的人是誰?
    眾所周知,唐僧乃是西天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因為金蟬子在如來講經時打瞌睡,所以被如來貶下凡間重新修行,歷經十世,方可重回西天。金蟬子的前九世也都在取經,只不過每次在流沙河,都被沙僧給吃掉。第十世他轉世唐僧,因為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位徒弟,這才有驚無險地到達西天。
  • 凌雲渡的一句話,唐僧沒聽懂
    事實上唐僧沒有成佛。真正成佛的另有其人,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唐僧在還沒上靈山的時候就已經死了。其實即使唐僧不死成佛的也不會是他,讓我們來捋一捋。話說眾人歷經艱險終於到了靈山腳下,這裡美景非比尋常——「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真是一番神界仙境。 師徒幾人為何只有悟空一人成佛?
  • 聽他在凌雲渡說了什麼!唐僧都沒聽懂
    西遊記是中國的一個古典小說,這個故事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是師徒四人順利地取回了經書,但是僅僅只有孫悟空被封為了佛,唐僧作為師傅反而沒有成佛,這是怎麼一回事。孫悟空原來唐僧師徒四人返回東土大唐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了一條非常湍急的河流,這條河流叫做凌雲渡。但是這條河流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在這條河流上,無論是誰都不可以使用法力,只能從這條河上的獨木橋走過去。
  • 到了凌雲渡,唐僧才明白,真悟空早已死在靈山
    這個時候,唐僧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祥樂。原著道「唐僧四眾,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松,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師徒們夜宿曉行,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到了靈山,金頂大仙矗立山門相迎,清茶熱飯飽足之後,師徒幾人洗塵滌垢,盛裝登靈山!
  • 唐僧淹死在凌雲渡後,他的肉身被誰撈走了?此人為這一天等了14年
    文/金寶哥講故事細看過原著的朋友們可能會知道,當唐僧的取經隊伍來到靈山腳下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叫做凌雲渡的地方。這個凌雲渡是個懸崖峭壁,連著對面的是一根獨木橋,橋下是波濤洶湧、怒浪淘沙。到了取經後期,孫悟空由於不斷參悟烏巢禪師的《心經》,他所頓悟的佛法早已遠勝唐僧。因此在許多場合,唐僧一見到怪山奇石就擔心妖魔出沒,只有孫悟空耐心地用《心經》裡的話安慰唐僧、帶動士氣。所以在凌雲渡這,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早就發現了蹊蹺,他告訴大家,必須走過獨木橋方能成佛。
  • 唐僧為何不幫老龜詢問壽命?不是不想問,你看他在凌雲渡經歷了啥
    (蝸牛看西遊第4866期)文/蝸牛唐僧一直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出家人不打誑語,允諾別人的事情必須辦到,但是西遊中的他對兩個人食言了,一個是李世民,一個是老龜。唐僧答應李世民兩三年之內一定能取經回來,只是這場取經拖延了14年,蝸牛在往期文章中已經對唐僧食言的原因做出了解釋,此事有辦法解決,唐僧沒有幫老龜詢問壽命又該如何作答呢?不是唐僧不想問,完全是因為金蟬子有一些特殊的經歷。
  • 唐僧前世為金蟬子轉世,作為如來的二徒弟,地位到底有多高?
    師徒四人背景不同,出身不同,社會經歷也不同,取經的目的也不同,但是最終以唐僧為中心,完成了本次任務。要說這為唐僧,是取經團隊的核心,也是整個取經任務的命脈。他的前世是金蟬子,也就是如來的二徒弟,可有意思的是,唐僧轉世了九次,第十次轉世才成為真正的唐僧,要說這位金蟬子同志,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的師父這樣鍛鍊自己。
  • 真正取經的唐僧,早已死在取經途中,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關於《西遊記》中,唐僧的生死問題,其實一直都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唐朝號稱十次轉世修行的好人,留下了一個「十次轉世之謎」,而沙僧曾是玉帝的捲簾大將,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玉帝罰下人間後,佔據了流沙河,並在這裡吃掉了九位取經人。 故而許多人都推論,這九位取經人,便是唐僧的那九次轉世。由於缺少給力的保鏢,都被沙僧吃掉了。這其實反映出了道和釋的競爭,即,玉帝阻止如來。
  • 唐僧早死在了取經路上,那最後成佛的是誰?
    唐僧有前世,乃如來跟前的二弟子,金蟬子。自古以來,金蟬子便有「金蟬脫殼」的寓意,吳承恩先生所作此名,可能是想到了這點。這點與凌雲渡有關。 開頭便講道,神魔世界中人人皆有今生來世,唐僧這輩子是個凡人,而前九世也是凡人唐僧,但前十世卻是佛祖跟前紅人,名叫金蟬子。
  • 唐僧其實死在了取經路上,在靈山取得真經的另有其人?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在這個環節中,唐僧其實是被掉了包。 在原著第九十八回,取經團隊過了金頂大仙的玉真觀,來到了凌雲渡。這渡口有多兇險呢?原著是這樣描述的—— 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裡寬闊,四無人跡。
  • 唐僧五人在取經途中,其實被如來偷換掉兩人,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但是自從經歷了真假美猴王之後,孫悟空就變得很聽從唐僧的話,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突然改變的,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在真假美猴王中,真的孫悟空可能就已經死了,代替孫悟空西天取經的乃是六耳獼猴
  • 唐僧在西行路上都能苟住性命,而他卻死在了靈山的渡口
    01、唐僧的死,是劫難許多人看《西遊記》,都覺得唐僧這個人福大命大,各種厲害的妖魔鬼怪都沒有動他,就算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魔王,也不敢真的動唐僧一根指頭。然而,西遊路上一直安然無恙的唐僧,其實是死在靈山的凌雲渡了,這是唐僧81難之中的倒數第二難,叫做「凌雲渡脫胎八十難」,這次劫難的參與者就是孫悟空和接引佛祖。
  • 唐僧是金蟬子轉世,那麼金蟬子是什麼?看如來就知道了!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裡面的唐僧是金蟬子轉世,而且還是轉了十次的好人,到了唐僧這一世中,唐僧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佛門法師,那麼我們不禁想到,這個金蟬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雖然說他是佛祖的二弟子,但是他到底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呢,其實這個要聯繫到民間傳說和古代風俗還有西遊記裡面佛祖的一些話,只有三方結合起來,我們才知道金蟬子是一個什麼東西。
  • 西遊記中,唐僧前世金蟬子,地位究竟有多高?鎮元大仙心裡最清楚
    在《西遊記》中,唐僧前世是金蟬子,而金蟬子則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有意思的是,金蟬子轉世了九次,第十次才轉世為唐僧。有些夥伴可能不知道金蟬子是什麼。 其實很簡單,金蟬子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並不是佛,也不是菩薩。但是跟著如來佛祖這麼長時間修行,也差不多可以成佛了。
  • 唐僧為何與吃人無數的老鼠精秀恩愛?原來金蟬子早就看透了?
    神仙妖怪原本除了有無編制外,沒有啥大區別。可是白鼠精殺人手段之血腥,吃人手法之殘忍不可謂不令人髮指。而唐僧呢?雖說報復心強,自私傲嬌,有點小肚雞腸,但是對待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其他磨難,還是會有慈悲的善心。面對窮苦人會接濟,面對和尚被欺壓會心痛,面對比丘國的孩子即將被挖心肝會哭泣,也會給孫悟空打死的強盜掩埋超度。
  • 唐僧最後是怎麼死的?有何記載?
    鎮元子解釋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此處表明了唐僧的身世。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