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2020 我們與貧困告別】阿昌族青年曩新芳: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2020-12-16 澎湃新聞

民族小卡片

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布於潞西、盈江、騰衝、龍陵、雲龍等縣。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我國阿昌族總人口數為39555人。

截至2018年,黔東南州阿昌族人口為2人,散居在鎮遠縣、天柱縣。

霜降過後,難得的好天氣。天特別高,特別藍,雲朵格外白柔嫻靜,陽光格外明媚和煦,風也顯得格外輕漫清香。

10月27日中午,鎮遠縣蕉溪鎮木元村村民姚發成趁太陽好,在曬壩坪上曬穀子。他坐在門前,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正與媳婦曩新芳、兒子姚福良以及孫子視頻通話,聊起家常。

「爸爸,你在家辛苦了,請注意身體。」曩新芳在視頻裡關心著父親姚發成的生活。每次通話,她都這樣安慰著。

曩新芳是阿昌族,來自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勐養鎮芒回村。雖跨越雲貴兩省,卻與丈夫姚福良結締姻緣,算是有緣。

2010年,姚福良到昆明學習汽車修理技術,三年後學成出師,在一家4S店工作,開啟了人生事業的開端。

春城昆明總是充滿著故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昆明打工的曩新芳與姚福良不期而遇,相互傾情,開始了一段青春戀情。

雲南與貴州,隔著萬重山,但隔不斷一對有情人的情緣,2014年,姚福良與曩新芳終於結婚,有了幸福的家。

婚後,讓曩新芳萬萬沒有想到的現實困難就擺在了面前,姚福良家所在的組,距離木元村所在地4公裡,全是村級泥巴路,特別是遇到雨天,車輛無法通行,只得徒步出行。

交通閉塞是全組最大的問題,經濟發展遲緩,農村生產受限,長期以來,擺脫貧困成了村裡最大的希望,也是最難解決的難題。

2014年姚發成小女兒姚倫銘正在上高中,也是全組28戶人家中唯一一戶有學生上高中的家庭,因學致貧,姚發成一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

面對家庭的困境,曩新芳作為剛剛嫁過來的新媳婦,並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安慰起父親姚發成來,她說:「爸爸,不用擔心,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有信心,全家努力幹,生活會有改變的。」

於是,曩新芳與丈夫姚福良商量,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就是繼續打工掙錢,解決家裡目前的困難。

婚後一個月,夫妻倆立即趕回昆明,姚福良繼續在4S店上班,曩新芳進了一家企業。平時小兩口省吃儉用,每月定時給家裡寄錢。

有了媳婦的鼓勵,姚發成信心十足,摘掉貧困帽子的願望也愈發強烈。憑著前幾年打工學會做建築的技術,在縣裡、鎮上自己承包工地,帶著村民一起幹,每月收入幾千元。

曩新芳很關心姚發成的身體健康,時常打電話關心:「爸爸,保重身體,注意休息,家裡還有我和姚福良呢!」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姚發成心裡總是充滿一股暖流。

因學致貧,家裡每年都可以享受教育扶貧政策,教育專項補貼,解決了姚倫銘上學基本費用,為家裡減輕了很大負擔。

脫貧攻堅「組組通」工程的實施,水泥硬化路開進了組裡,告別了昔日的爛泥路。

村裡實施環境整治,村容村貌大改變,家裡修通了入戶路,還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

有了扶貧政策的幫扶,有了全家人的一起努力,姚發成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2016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姚發成心想,能有今天的生活,幸虧有了媳婦曩新芳。

好日子總是一天比一天好。

如今,曩新芳與丈夫姚福良還在昆明上班,也有了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每年春節,都開著小轎車從昆明回木元村過年。

談及對現在生活的感想,曩新芳爽心一笑:「其實,生活並不一帆風順,面對困難,要有奮鬥的勇氣和決心,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END

來源: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國幀 舒增付 楊玉婷

總監製:吳會武 監 制:龍衛東

編 審:楊 勇 編 輯:吳小星

(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LOGO)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見證2020 我們與貧困告別】阿昌族青年曩新芳: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見證2020 我們與貧困告別】錫伯族市民何曉東:見證美好生活變遷
    【見證2020 我們與貧困告別】錫伯族市民何曉東:見證美好生活變遷 2020-11-10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見證2020•我們與貧困告別」採訪手記(一): 我們並肩走過
    2020年,我們銘記心間。這一年,《黔東南日報》獨家策劃和推出了「見證2020•我們與貧困告別」大型系列報導欄目。從6月5日開欄,到11月24日結束,共發稿40篇,歷時近半年。
  • 《求是》評論員: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極大鼓舞了廣大幹部群眾萬眾一心、團結奮鬥的信心志氣,凝聚起億萬中華兒女「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九期: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努力奮鬥...
    本周的主題是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 好日子是努力奮鬥出來的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黨中央領導人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
  • 超九成受訪青年認同勤勞奮鬥的人生更幸福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你為自己是勞動者而感到光榮嗎?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19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1%的受訪青年會為自己是勞動者而感到光榮,92.8%的受訪青年相信通過勤勞奮鬥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與你渴望的人生相遇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與你渴望的人生相遇  編者按: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但最終實現者鳳毛麟角。在走向夢想的徵途中,命運之神總是眷顧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翻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去奮鬥,與你渴望的人生相遇。
  • 奮鬥的滋味就是幸福!2020嶄新蝶變,我們一起走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川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人民健康遭受嚴重威脅。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人人有責,人人都是戰鬥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的統一部署下,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 【我喜愛的學習金句】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給麗敏同學的一封信
    【我喜愛的學習金句】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給麗敏同學的一封信 2020-12-15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紅辣椒評論:因為奮鬥,我們每個人都了不起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網際網路,發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時間是奮鬥歷程的記錄者,奮鬥是時間價值的賦予者。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時代潮流不可阻擋,奮鬥讓時間充滿意義。2020,因為奮鬥,我們每個人都了不起!面對疫情,我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 ...學習: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努力奮鬥出來的(點擊閱讀原文...
    青年大學習: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努力奮鬥出來的(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學習) 2021-01-04 2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告別絕對貧困
    至此,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群眾告別絕對貧困。這也昭示著,這個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第一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為此,怒江州在「十三五」期間實施近10萬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去年,託坪村群眾告別木板房,搬到與鄉政府一江之隔的搬遷點,村民到扶貧車間打工,孩子就近上學。去年底,託坪村的貧困戶實現脫貧。現在提到託坪村,大家會想到諧音「脫貧村」。
  • 【聚焦】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奮鬥杯」2020上海市青年藥師職業技能...
    【聚焦】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奮鬥杯」2020上海市青年藥師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圓滿舉辦! 12月16日,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聯合上海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等多家單位,以及上海市藥學會、上海市醫務工會、上海市衛健委團委、上海市衛健委藥政處共同主辦,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支持的「奮鬥杯」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賽衛健行業賽區——2020上海市青年藥師職業技能大賽決賽於上海隆重舉行
  • 青年幹部大講堂|青春無邊 奮鬥以成
    為激發廣大青年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幹勁,著力錘鍊「七種能力」,磁縣融媒體中心特推出《青年幹部大講堂》,每期邀請一名青年幹部,重點圍繞如何提升「七種能力」,結合自身成長曆程、工作體會和學習心得等方面進行現身說法,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真正讓年輕幹部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今天編發黃沙鎮黨委書記袁波的心得體會《青春無邊 奮鬥以成》。
  • 告別絕對貧困 創造偉大奇蹟——「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歷程回眸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題:告別絕對貧困 創造偉大奇蹟——「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歷程回眸  新華社記者侯雪靜  這是人類減貧奇蹟——「十三五」時期超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告別絕對貧困。
  • 「地評線」天府網評:極不平凡的一年見證中國奇蹟
    迅速控制疫情,經濟率先復甦,告別絕對貧困,科技自立自強——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籠罩下,一條條來自中國的動態,讓世界矚目著這個古老而又風華正茂的國度。2020這個極不平凡的一年,世界見證了諸多的中國奇蹟。<br><br>  迅速控制疫情。
  • 2020年春節:請告訴孩子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我朋友圈的老師們,總喜歡分享這樣一句話: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這句話,也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 請告訴他們: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父母奮鬥而來的,你將來的幸福生活也要靠自己奮鬥去獲得!
  • 阿昌族:揭開中國四大名刀之一戶撒刀的神秘面紗
    光明網訊(記者車靜雯)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鄉。阿昌族製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戶撒刀是全國四大名刀之一,其工藝祖輩相傳。在阿昌族人民的生活中離不開戶撒刀。每個阿昌人,在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會佩帶一把小銅刀;長成了小夥子,就會換成小軍刀;成年或成家以後就會換成長刀;青年男女在談戀愛的時候,小夥子也會送給心愛的小姑娘一把小軍刀,當作定情信物。項老賽是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這門手藝,至今數十年,一雙比常人要粗大很多的手是歲月給這位制刀匠人留下的印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城固縣桔園鎮李家堡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楊群利麻利地洗了把手,換了身乾淨衣裳,到嬰兒車旁抱起5個月大的孫子逗弄,幸福的表情洋溢在她臉上。讓人難以想像,她家曾是村上的貧困戶。「多虧了扶貧好政策,要不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楊群利感嘆地說。2015年,楊群利的丈夫在裝修隊幹活時不慎墜落,兩次開顱手術花費了16萬元,命是保住了,但也留下了嚴重的精神殘疾和一屁股外債,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鬥、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
  • 中國北方縣城商都:告別貧困,開啟「揚眉吐氣」模式
    當地建設單位供圖通訊:中國北方縣城商都:告別貧困,開啟「揚眉吐氣」模式中新網烏蘭察布12月24日電 題:中國北方縣城商都:告別貧困,開啟「揚眉吐氣」模式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今年種了兩個大棚,純收入為3萬多元,開小賣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