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病人裡僅1人回收廢棄針頭 上億個針頭去哪了?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身為一名內分泌科醫生,胡源習慣了日復一日地為糖尿病人看診、開具處方和查房。大大小小的病例等著他處理,越壘越高的醫學論文等著他了解,相較之下,醫用針頭顯得有些不值一提。

從業10餘年間,他從未想過,那些被患者帶回家自行採血和注射胰島素的針頭,後來都去了哪裡。

直到2014年一個普通的工作日,這位無錫市中醫醫院的醫生,隨口問了問病人如何處理針頭。答案讓他「後背發涼」——在醫院被謹慎收集、處理、焚燒的廢棄針頭,在院外卻輕鬆投入到生活垃圾中。這些長度不足一釐米的醫用銳器,散落在垃圾堆裡,暴露在空氣中,可能正攜帶著肉眼看不到的病原體。

胡源坐不住了,他決定在科室為患者做一次遲到的知識普及。他自費購置了一些收集廢棄針頭專用的銳器盒,免費發放給糖尿病患者,並指導他們將廢棄針頭交回醫院。

4年過去,這場原本只在一間科室醞釀的氣流,席捲了長三角14家三級甲等醫院和數不清的一、二級醫院。米黃色的圓柱形銳器盒一共發放近萬個,保守估計,至少從垃圾堆裡「搶」回了50萬個廢棄針頭。

相較每年使用量上億的採血針和胰島素注射針,50萬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分子。

胡源的身側如今站著近百人,在為此發起的公益組織「愛未來」?中,有他的同事、親友、患者,也有大學生志願者。這些人正在努力讓這個數字更大一些。

曾有罹患「糖尿病足」的老人一瘸一拐地趕回醫院上交盒子。哐當哐當,上百個針頭碰撞在一起,那是攢了3個月的量。這個年輕的醫生突然覺得,自己手裡收回的也許不僅是一個裝滿針頭的容器,還有一些別的東西。

亂扔針頭的背後藏著一個巨大的「三不管」地帶

一個銳器盒成本不足兩元,卻能裝下上百個廢棄針頭。回收針頭並不複雜:醫院發放銳器盒並為病人提供針頭「以舊換新」服務——交來一定數量的舊針頭,可免費換取新針頭。

胡源向病房裡的糖尿病人發過調查問卷,回收問卷之後,他傻眼了。50個病人裡,只有1個人能做到回收廢棄針頭。

「太麻煩了」。協助發放問卷的護士長朱立萍帶回來病人的聲音,「(針頭)隨便扔扔就好啦。」「這麼多年都是直接扔垃圾桶,沒有什麼問題的。」

胡源後來才意識到,亂扔針頭的背後藏著一個巨大的「三不管」地帶,「可以說是管理盲區」。我國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於在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棄物處理有著嚴格的規定,可當危險廢物產生地點為家庭、且執行者是患者本身時,就沒有了約束力。

他查閱資料發現,《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規定,「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採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汙染環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而依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廢棄針頭等醫療廢物屬於危險廢物,理應受到管理。

問題由此而來。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相應的法律常識,可他們唯一能獲得這些知識的渠道——醫療機構和藥店廠商,卻都心照不宣地迴避了這一問題。「藥店廠商只管賣藥賣針,哪裡會給自己多找麻煩。」李巍說。他是一家醫藥公司的代表,也是「愛未來」的創始人之一。

而在醫療機構,需要煩惱的事情太多了。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華文進坦言,自己做了33年的內分泌科醫生,忙著研究如何更精細地「控糖」。他所在的科室常年教患者如何有效地注射胰島素、怎樣減輕注射的疼痛。無論是前端的醫學技術發展,還是中端的注射手段改進,他所在的內分泌科都未曾缺席,唯獨少了對那些數量龐大的家用廢棄針頭去向的追問。

在過去,那只是末端不值一提的存在。但胡源的想法讓他意識到一個很緊迫的問題——廢棄針頭潛藏的危險。

曾被忽視的,已經悄然變成了龐然大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9.7%,患病人數近1億。這意味著,每年數以億計的採血針和胰島素注射針頭由患者在家使用並存在隨意丟棄的風險。

在無錫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朱麗華眼中,這個數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只多不少。從醫數十年,她注意到了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的「爆發式增長」,已躍居全球糖尿病病患數量首位。核心原因在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吃得太多,動得太少。」讓她憂心的是,這個態勢不但沒有遏制,並且在年輕人群中有不斷擴大的苗頭。

「這些針頭到底該丟到哪兒?」胡源的問題難住了不少內分泌科醫生。多年前,就曾有糖尿病患者指著裝滿針頭的藥盒,拿同樣的問題問過蘇州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黃菲。

這位經驗豐富的醫生能熟練解答控糖方法,可那次,她只能想了又想,最終建議對方找一個玻璃瓶,把針頭裝滿後一定擰緊密封再丟棄。起碼,這樣可以避免讓環衛工人和拾荒者直接受傷。

朱麗華很清楚,隨意棄置的帶血針頭可能造成怎樣的災難。終日和垃圾打交道的環衛工人和拾荒者往往只有手套防身,翻找垃圾時一不小心就可能刺傷手指。一旦針頭攜帶病原體,就有了傳播的可能。即使不被刺傷,針頭附著的細菌也遠超過一般家用廢棄物。

目前並沒有全國性的有關針刺傷的研究,但僅在上海市靜安區清運隊,幾十人的隊伍裡,很多人都被那些不到1釐米長的針頭刺傷過。

當一名環衛工或拾荒者患上傳染病,「一個家庭就會因此背上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朱麗華說,這是她最終下定決心同意胡源在科室「大幹一場」的原因。

跟病人講大道理不好講,胡源和護士長朱立萍商量的結果是,病人攢滿一個銳器盒的廢棄針頭,便可以交換一盒注射使用的針頭。

沒過多久,糖尿病專科護士陸晶晶注意到,「很多人都是奔著新針頭來的」,有人來交銳器盒時還會跟她發脾氣,明明自己交了很多針頭,怎麼只送一小盒新針頭,未免也太摳了。

還有人說:「你們收廢棄針頭肯定有利可圖,不然怎麼可能好心還送我們新針頭?」

「你們是不是收回去隨便消個毒,又拿來給我們用了?」

胡源放棄了這個方案。

此時距離他開始嘗試已經過去好幾個月。雜物間的一隅,裝滿銳器盒的箱子整整齊齊碼放著,他們根本發不出銳器盒,更收不回來。那時,他悄悄作了統計:發放的銳器盒回收率只有10%左右。

倡議得以順利推進的關鍵是三個字,「同理心」

只有護士長朱立萍清楚,角落裡的銳器盒其實並非完全不受歡迎。總有那麼一兩個病人來複診時會討要新的銳器盒,還有腿腳不便的老人命令兒女來要。甚至,她自己也會拿上一些回家,發給鄰居。

輸液針是她極其常見的工作夥伴。密密麻麻的針頭和針管纏繞在一起,稍有不慎就會傷人。幾乎每一次被扎傷後,她都會條件反射地嚇一跳,然後不斷消毒和衝洗傷口,直至手指揉戳到通紅麻木。

科室推出銳器盒時,她第一時間想到了那些環衛工人和拾荒者。他們和護士一樣,面臨著被針頭扎傷的風險。護士可以一遍遍清洗消毒,用最快的方法處理,但他們沒有這樣的條件。

她的思考寫進了科室對糖尿病患者教育的章程。每一位需要在家注射胰島素的病患都被護士拉著思考同一個問題:隨意棄置的針頭連家人都可能誤傷,何況那些在垃圾堆裡翻揀討生活的人?

「他們和你我都一樣,是活生生的人,染上那些疾病他們還能如何生活?」朱立萍說,他們希望用這種案例說明,銳器盒的意義不再只是為了「環保事業」,而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銳器盒被領走的速度變快了。胡源也有了更大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在全國各大醫院鋪開,讓更多人接受這一理念?

黃菲所在的蘇州市中醫醫院是最早響應的醫院之一。這家醫院持續19年的患者教育裡都包括為糖尿病患者講解廢棄針頭的危害和處理。黃菲也常與病人分享自己的體會:每個人都在抱怨環境的惡劣,都不喜歡垃圾圍城,都討厭霧霾,可事兒真到了自己手邊,卻連收集廢棄針頭都做不到,扔完什麼都忘了,繼續把抱怨掛在嘴上。

「你們一定不要隨便亂扔針頭,這是在做善事。放心帶回來換,不用你們出錢。」她對病人說。有人問她:「黃醫生你怎麼會想到這一點的,真好啊。」

在蘇州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目前銳器盒的回收率接近90%,年回收針頭近4萬個。

華文進也拍板同意,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免費向病人發放銳器盒並開展推廣活動。此外,包括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在內的無錫市所有三甲醫院內分泌科都選擇加入。

在華文進看來,倡議得以順利推進的關鍵是三個字,「同理心」。從醫30餘年,他見過太多有抑鬱焦慮傾向的糖尿病患者,日復一日注射胰島素不僅會給他們自身帶來痛苦,也意味著會給他人帶來麻煩。收集針頭這個小小舉動,「可以把患者的惻隱之心激發調動起來,也有助於疾病的恢復。」他說,「如果能讓患者覺得自己的舉動能幫助他人,這對情緒和病情的控制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此前一直是「愛未來」通過募捐籌款來購買銳器盒。越來越多的醫院主動找上門來,甚至有醫院願意自行承擔購買銳器盒的費用。一位80歲的患者是固定的捐贈者之一,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託子女送來捐款,還會順帶問問進展。

信息越傳越遠。南京、連雲港等地醫院的內分泌科醫護人員也和胡源聯繫,表示要加入針頭回收工作。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姚偉峰,從中看到醫患關係正在一點點被縫合。他覺得,這個過程中,醫患雙方正在重建信任。只有如此,病人的依從性才會增加,血糖指標也會更易被控制,來自醫生的建議也有了更多被傾聽的可能。

針頭到底怎麼處理,他更希望政策層面能釐清相關責任

胡源暫時還想不到那麼遠,他的煩惱是如何進一步提高銳器盒的回收率,特別是讓病人家屬也能提高認識。一個巧合的機會,銳器盒的項目到了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和西交利物浦大學工業設計學院的課堂上。

西交利物浦大學講師黃淑君來自香港,她一直發愁這群成長在優越環境的學生無法體會「設計者的社會責任」。從學生作業裡她能夠看到,學生們喜愛設計寵物用品、汽車甚至是奢侈品,「離自己很近,離社會很遠」。

這次,她把學生統統「趕」出了教室,讓學生用自己的設計才華幫助胡源。「你幫一個公司設計一個產品只是為了賺錢,而真正的設計是有社會屬性的,它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

幾乎在同一時段,江南大學副教授肖東娟也把銳器盒放進了教案,她領著一群學生研究「如何更好地生活」,她希望學生真實地接觸患者、醫護人員、醫療器械公司和病人家屬,以此去理解設計。

這名老師確信,銳器盒只是一個開端,還有更深層次的病人需求等待被挖掘。

內分泌科顯然超出了大學生的想像。病房不需要他們設計什麼精緻有趣的手機應用程式,以中老年患者為主的病人對新媒體沒有任何需求。年輕的學生站在一旁茫然無措。

護士推著手推車穿梭在各個病房之間,時而監測血糖,時而注射胰島素。江南大學學生顏晨曦的視線最終鎖定了堆滿醫療用具的手推車。他注意到,注射培訓工具包裡,各類工具擺放凌亂,不利於收納。記性不好的護士往往會因此耽擱時間。

他和同學有了第一個設計思路。拋棄花哨好看的外表,他們重新設計了注射培訓工具包,通過工具包內部結構的調整,專門闢出消毒片、注射針頭、銳器盒等放置的區域,只求空間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

工具包裡還留了一小塊兒空地,那是留給紋身貼的空間。紋身貼是用來蓋住人體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針孔。

這個90後男生第一次知道I型糖尿病,這種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非常非常痛苦」。據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姚偉峰介紹,I型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波動很大,很容易患上各種併發症。糟糕的是,得這類病的往往是孩子。

胡源安排江南大學學生參加了一場公益活動。那場活動上,顏晨曦看到了一群罹患I型糖尿病的孩子。他們中最大的不過14歲,最小的8歲。孩子們穿著病號服,站得歪歪扭扭,臉上笑著,嘴裡唱著歌。

人群之外的顏晨曦眼淚快掉下來了。他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他設計的工具包裡,有一個玩具人體模型,那是供孩子學習打針用的。他還配套設計了一款小程序,家長可以定位孩子每天的注射位置,一旦孩子自我注射完成,家長點擊確認,小程序就會給予孩子獎勵。文身貼就是一種獎品。

文身貼不大,一圈一圈覆蓋在皮膚上,最後會連成一個徽章的模樣。

胡源也沒想到這場跨界的參與最後會留下那麼多設計成品。有學生陪糖尿病人呆了好幾天,得知很多人都有出行的願望,但注射工具等物件收拾起來實在麻煩,大包小包的,也怕落了東西。他們設計出一款糖尿病人專用旅行包,所有可能用到的工具都能囊括,方便整理也不易丟失小件。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學生則重新包裝設計了銳器盒,用更簡明的卡通形象和文字,讓它對常人更具吸引力。

這些成果都被胡源送到了更多醫生的案頭。他希望真正讓這些設計落地。黃淑君則期待,等到這些體察過社會的設計系學子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天,今日埋下的種子都會破土、發芽。

胡源從沒想過,從一個針頭起步的小小設想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如今,推著他繼續向前的力量越來越多。這兩年,也是和其他醫生的聊天才讓他注意到,不孕不育症患者、發育遲緩兒童的數量都在不斷抬升。與此對應的是性激素和生長激素家用注射的普及化——針頭的來源又增加了。抱著一堆銳器盒,他又跑去了婦幼保健院,拉著對方的醫護人員講道理。一次不行,就去兩次。不行就磨,磨到對方同意。

這也是華文進最感慨的地方。在他看來,胡源為了說服一家醫院,可以犧牲所有休息時間來來回回跑上十幾趟,「聽起來有點兒傻,卻是真正的達則兼濟天下。」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刺激,「年輕人都在努力,自己也要不待揚鞭自奮蹄」。

不過,胡源更希望政府相關部門重視針頭問題,從政策層面釐清相關責任。到那時,「愛未來」就能騰出手,去發現和嘗試新的項目。

在他看來,一個社會進步的表現,就在於許許多多的公益組織能不斷冒出,去暫時縫合那些社會功能被撕裂之處的傷口。

相關焦點

  • 打針不換針頭致數十人感染 共用針頭的危害
    在生活中有不少的人都需要打針治病,然而為了安全都會選擇一次性針頭,也就是一人一針的原則。但有些醫生為了省錢不會換針頭。那麼你知道嗎?共用針頭的危害極大,禍及一生。下面就跟著一起去了解一下。據《印度時報》8日報導,印度北方邦日前爆出多人集中感染愛滋病毒,當地5000多名居民如今生活在恐慌中,很多人因害怕面對恐怖的結果而不敢進行病毒檢測。  《印度時報》稱,愛滋病毒感染疑似由當地一名偽神醫用同一針頭為病人注射所致。印度警方已於7日逮捕這名自稱神醫的「江湖郎中」。各媒體對感染人數的報導目前尚有出入。《印度時報》稱共有至少38人感染,而法新社則稱共46人感染。
  • 男子用廢棄針頭給5歲男孩「打針」,注入不明液體
    為尋求刺激,男子王某某用隨身的廢棄針管、針頭吸入不明液體,分兩次注入 5 歲被害人袁某某臀部……啟東法院審理查明,王某某於 2019 年 8 月 20 日 15 時許,為尋求刺激,攜帶撿到的廢棄針頭、針管及裝有不明液體的玻璃藥水瓶,駕駛電動車至該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海新城小區,發現被害人袁某某(2015 年 5 月 8 日生)獨自玩耍,便將袁某某騙至附近草坪。
  • 針頭反覆用,壞處有好多
    詳細詢問後了解到,王阿姨十分節省,雖然遵醫囑按時注射胰島素、輪換部位,可就是不捨得多換針頭,一般都是用完一支胰島素才換一個針頭,也正因如此,她的胰島素筆芯裡總是存有一個大氣泡。醫務人員告訴她,無論是腹部的「橡皮」,還是「過山車」一樣的血糖,都是重複使用胰島素針頭導致的。重複用針頭所帶來的隱患主要有以下幾類。1. 增加注射疼痛。
  • 女護士染病 用使用過的針頭扎7200名病人致7人感染
    上圖:埃萊特-尼爾森 美國一名女護士感染了C型肝炎,她用自己使用過的注射器給7200名患者用,最終導致7人感染。當地時間周一(1月13日),法院對該案進行了審理,這名護士被判5年監禁。 綜合外媒1月15日報導,53歲的埃萊特-尼爾森來自美國猶他州,她曾經在奧格登麥凱迪醫院急診室當護士。她負責給病人注射止痛藥,卻使用了自己用過的針頭。
  • 揭秘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誤區 不可反覆使用注射筆用針頭
    根據2010年全國性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匯總,即使是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胰島素治療後3個月及6個月的血糖達標率也只有36.2%及39.9%。合理的胰島素治療方案、規範的注射技術以及對注射筆和針頭的正確選用是胰島素治療的關鍵三要素。其中,患者在胰島素注射技術的掌握和注射設備的選擇方面,還存在著諸多誤區。
  • 加拿大連發2起可疑針頭扎人事件?幼童在麥當勞內被刺連連大哭!
    而就在該事件發生後的第二晚(本周二晚),同樣在維多利亞市,一名女子在出門遛狗的時候,被不名針頭刺傷,當時她的狗狗被地上的一個廢棄易拉罐吸引注意,女子去撿罐子的時候,被針頭刺傷,隨後,該女子也立即去醫院檢查。維多利亞警方尚未證明兩起案件是否相關。
  • 點膠針頭的分類你知道多少?
    點膠針頭,分為卡口針頭,不鏽鋼針頭,毛刷針頭,鐵氟龍針頭,螺旋塑座針頭,多管針頭,超長不鏽鋼針頭,不鏽鋼針管,彎嘴針頭,TT斜式針頭,PP擾性針頭等。(各種長度尺寸可訂製) 隨著各種點膠工藝的發展,對點膠針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點膠的精度不但由點膠閥決定,點膠針頭的精度也對點膠效果產生很大影響,特別是在LED、光通訊等微量點膠行業,因此高精密點膠針頭就發揮出了自己的優勢。
  • 一枚小小的針頭 為何能夠深深地「扎」進歐美市場?
    「一根髮絲的直徑大約是0.1毫米,我們的針頭內徑只有0.07毫米,雖然比頭髮還細,但經過特殊處理保障了鋼的硬度,確保扎入幾乎無疼痛。」王興國告訴記者,過去這類專利產品長期被國際上幾家大公司壟斷,現在這種局面正在發生改變。像王興國描述的針頭,貝普每年產量達到100億枚,超過四分之三出口到歐美國家。
  • 手術針頭脫落病人體內,7小時才取出!家屬向醫院索賠10萬元
    「誰能想到,我愛人做一個手術,醫生竟然把針頭(縫針)掉在她身體裡了。」9月2日上午,家住南京市江寧區的寧先生向現代快報記者反映,其愛人楊某長期患有尿毒症,因為左腎長了腫瘤,8月13日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下稱逸夫醫院)做左腎切除手術。
  • 胰島素注射針頭裡的小學問,糖友們都知道嗎?
    小小一枚針頭,學問多多,糖友們都知道嗎?小編今天來為糖友們總結一下胰島素針頭的四大基礎知識,讓糖友們正確認識胰島素針頭。 l針頭的粗細 G代表針頭粗細,數字越大表示針頭越細,如32G的針頭比31G的針頭更細一些。針頭越細,患者注射帶來的疼痛感與組織瘀傷就越小,且藥液流量大,不易堵塞漏液,胰島素的藥效會更好。
  • 外賣吃出針頭!針頭尖銳「越想越噁心」!「潯佳味酸菜魚肥牛飯...
    - 1 -外賣吃到一半發現針管針頭尖銳「越想越噁心」給五星好評就退款?月售1508單排名靠前昨天,長沙的彭女士向記者反映,12月15號,她通過外賣平臺點了一份酸菜魚肥牛飯,沒想到吃到一半時,猛然發現飯盒裡居然有一個針頭!這一發現,讓彭女士既驚訝,又覺得噁心,接到投訴後,記者立即聯動長沙市監執法部門趕到現場調查。
  • 【違規】一個針頭兩人共用,涉事醫生被辭退!
    據悉,當時醫生使用的是白色的採血筆,針頭從筆裡彈出就無法收回,需要換針頭才能給下一個人使用,而率先發現醫生沒有更換針頭的是吳女士,吳女士說,「醫生把針頭直接放在桌上,沒換針頭他就扎了,我當時以為他應該會換針頭,誰知道他真的沒換!」據吳女士回憶,該男醫生當時還準備用西西用過的針,再給自己的孩子採血。
  • 瀋陽發生愛滋病患者持針頭扎人事件?!公安這麼說……
    小編只能說這些造謠的人真!是!缺!德!像這種拿愛滋病造謠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早在2002年,就有謠傳稱有人用沾有愛滋病患者血液的針頭來扎人以此傳播愛滋病;之後又有形形色色的愛滋病傳播方式:如把愛滋病患者的血液注射進香蕉和西瓜中進行傳播……大盤雞上滴血傳播愛滋病……使用公共馬桶會得愛滋病……公交座椅藏著「愛滋針」……作為一名(偽)醫學愛好者
  • 胰島素筆用針頭長短也有講究?
    針頭長短也有講究?原來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針頭的長短粗細到底有何講究。 如何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針頭?
  • 抽血一個針頭兩人共用,涉事醫生被辭退!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4月11日上午,市民陳女士帶著8歲的兒子西西(化名)去廣州天河區人民醫院車陂門診部看病,由於孩子腹痛,醫生說要先做一個血常規檢查。當時,在西西前面排隊的是一名29歲的周姓女子,而排在其後面的也是帶孩子驗血的吳女士。
  • 一種安全胰島素針頭的研製
    為減少反覆皮下注射對皮膚的損傷、減輕患者疼痛,胰島素針頭均短而細且非常鋒利。在注射胰島素的過程中,發生胰島素針頭針刺傷的風險較高。 筆者研製了一種安全胰島素針頭,其創新之處在於針尖可以進行伸縮,注射完畢後可以將針尖縮回套筒以內,避免針刺傷的發生,現介紹如下。
  • 重複使用筆用針頭注射胰島素有風險?
    根據「2014-2015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技術調查問卷」調查結果,我國有83 .2%的患者重複使用注射筆用針頭。專家呼籲,針頭重複使用可能造成感染、炎症和脂肪增生等併發症,針頭重複使用次數越多,脂肪增生患病率越高。
  • 醫患共籲將「胰島素注射筆用針頭」納入北京醫保
    胰島素注射筆用針頭雖然不能報銷,但他知道這個錢省不得。為了保證療效,他堅持每次注射都更換針頭。不過,他的一些病友,特別是有些每天需要注射四次胰島素的,這個開支一下子就大了,幾乎沒有人捨得每次更換新針頭,他知道有病友一根針頭用完一整支胰島素,每次打完針頭也不摘下來,到最後胰島素都成紅色的了,為此被護士好好「教育」了一番,說他肚子上疙疙瘩瘩的硬結就是這麼來的,光治這些個併發症就要額外花好多錢。
  • 長沙美女外賣中吃出2釐米針頭 商家:好評就退款,有食品安全險保險
    12月15日,長沙的彭女士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酸菜魚肥牛飯,可吃到一半,猛然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個針頭!彭女士稱,當時自己很害怕,彭女士提供的訂單顯示,商家就位於金井小區一期,接到投訴後,記者和長沙市執法部門趕到了現場。隨後,執法人員立即要求商家停業整改,出於安全考慮,做出來的外賣全部要進行處理,不得再外賣送餐。
  • 甘李藥業(603087.SH):子公司「注射筆用針頭」獲得美國FDA醫療器械...
    格隆匯 8 月 28日丨甘李藥業(603087.SH)公告,近日,公司全資子公司甘甘醫療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甘醫療」)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同意甘甘醫療產品注射筆用針頭的註冊申請的回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