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90後」是泡在蜜罐裡的一代,沒有吃過苦,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現實社會的風吹雨打。加諸在90後身上的諸多標籤,可能是每一代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他們沒有辯解,卻以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證明「標籤」的謬誤和荒誕。近年來,越來越多「90後」的身影出現在基層工作崗位中,出現在脫貧攻堅的浪潮裡,這一批「有想法、有抱負」的「90後」,面對困難總能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發揚創新精神,不逃避不畏懼,以赤子之心詮釋青春擔當……來自南陽市臥龍區謝莊鎮的扶貧幹部李楠就是其中的一員。李楠,男,漢族,1992年出生,是一個生於城市,長於城市的「城市娃」,自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就投身到了脫貧攻堅的火熱戰役中。
初見李楠,他正在孫莊村部忙著整理40戶貧困戶的檔案,厚厚的檔案盒摞滿了他辦公的電腦桌。這位在領導、同事、群眾心中獲得高度認可的「90後」扶貧幹部得知我們的來意後,連連擺手表示自己沒啥可宣揚的,只不過是把自己該為貧困群眾做的事辦好了而已。
初來乍到 城裡小夥變身扶貧中堅力量
李楠在來謝莊鎮工作之前對農村生活並不熟悉,提起那段初來乍到的日子,李楠坦言:「剛開始接觸農村工作尤其是扶貧工作,看到貧困戶的戶容戶貌如此之差,確實有點無所適從」,「有些貧困戶不理解政府工作,面對幫扶不配合,對我們的態度比較冷漠,開展工作總是困難重重……」但這並不能成為他扶貧工作上的阻力,勤思好學、善於轉變思想的他,開始與農村生活打起了「持久戰」。四年來,李楠無數次的深入到貧困戶家裡,拉拉家常、了解實情、尋找方法,解決貧困戶家中各種各樣的困難……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有收穫,長久的堅持和用心讓這個城市小夥逐漸走到了貧困群眾中間,走進了貧困群眾的心裡,獲得了普遍認可,2018年初,李楠擔起了孫莊村脫貧責任組組長的擔子,成為了孫莊村脫貧攻堅工作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精準幫扶 盡心盡力解決實際困難
「小李像是我的親娃一樣,這些年為我辦了太多好事。」謝莊村的田子瑞,是李楠所包的貧困戶,家中就一口人,歲數還大。在一次入戶時李楠發現該戶家中的牆壁裂開了,窗戶上的玻璃有的也爛了。查看了情況後,他第一時間跟鎮、村對接,上報情況,及時幫助田子瑞家申請了七改一增項目,改造後的戶容戶貌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說起李楠的幫扶,田大爺顯得有些激動:「看我現在住的、用的、吃的……沒有哪個能離開小李的幫助。正是黨的好政策,黨的好幹部,我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田光躍是李楠包的另一戶貧困戶,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一個女兒還在上學,家中就田光躍一個勞動力,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到了田光躍的身上。李楠對這戶貧困戶格外牽掛,他經常去田光躍家詢問有沒有困難,幫忙解決實際問題。有一次在入戶時,得知田光躍的女兒因為厭學輟學了,這讓李楠心裡十分的難受,深知教育改變貧困、知識改變命運的他,像一個大哥哥一般與田光躍的女兒耐心交流,做思想工作,終於使孩子重新燃起了上學的欲望,李楠趁熱打鐵積極協調,幫她聯繫好了相鄰鄉鎮的一所學校,並且開車親自把她送到校園裡。當時田光躍激動的說:「你真的比我這個當爸的還操心、還負責,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咋辦了……」
腳踏實地 真情付出收穫肯定
在貧困戶眼中李楠是動真情、用真心的好幹部,在村幹部眼中李楠是一名負責任、有擔當的排頭兵。四年多裡,默默無聞的付出,腳踏實地的工作讓李楠收穫了肯定。孫莊村40戶貧困戶家裡的基本情況、幫扶措施,誰家有什麼特殊困難等等都深深烙在李楠的心裡。「村裡每戶人家的情況,他都清楚得很,甚至能背下來。」「小夥子負責任的很,不嬌氣,適應能力很強,年輕又能幹。」提起李楠,孫莊村支部委員趙省甫如數家珍:「村委這幾個人年紀都大,電腦用不轉,平時算帳、輸表啥的都是他幹得多,總是搶住幹,幹在前頭,熬到半夜是常有的事。」面對這些肯定和認可,李楠總是只有簡單的幾句話:「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為群眾辦實事,讓群眾滿意是我的責任。」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城市長大的「90後」扶貧幹部李楠奔忙在孫莊村的土地上,用腳步丈量著民情,記錄著民需。在臥龍大地上還有很多如李楠一樣的年輕「90後」扶貧幹部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懷揣著家國夢想,離開城市,紮根農村,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用汗水和努力默默揮灑著青春的熱血,在脫貧攻堅的題卷上一筆一畫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答案,描繪著新時代青年最美的年華。
(張文華 曹燕彬 閆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