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調侃華人的美劇,我卻想為它叫好

2021-01-20 編劇圈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編劇圈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看電影雜誌(moview_weekly),作者:左小E。


萬萬沒想到:


這些年來看過最讓小E感同身受的華人家庭劇,居然是美國人拍的。


為什麼說感同深受呢?


因為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都一定有這樣一個勤儉持家媽媽或者爸爸


當你想求她給你買件衣服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永遠是:太貴了……


這件衣服多少錢?——那,太貴了


相比於超市,菜市場才是更合算的選擇:


我好想念華盛頓(D.C.)的菜市場,那兒讓我心神安定

以及,免費的東西,永遠是不拿白不拿!


您要試吃下?——這是免費的?OK(那我都拿走了)


中國家庭裡一般也會有這樣的情況:


如果家中孩子學習不好,必須得去上補習班


但如果家中孩子學習特別好,那更得去上補習班,學點別的才藝:



甚至連中國家長從小教育孩子,長大要找個「穩定的工作」的梗,這劇也出現了:



看到這裡千萬不要敏感的認為這又是一部萬惡的美帝國主義用來黑我朝人民的電視劇。其實,這就是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由美國ABC電視臺製作播送的喜劇


[初來乍到]

Fresh Off the Boat


事實上這劇從2015年就開始放送了。


在美國本土可謂是收視口碑雙豐收:


收視率:


根據美國尼爾森收視率調查,[初來乍到]第一季首集播出時每分鐘平均有將近800萬觀眾收看,播出六集後,也以每集平均2.08的收視率穩居美國2015年喜劇寶座


口碑:



只是這劇在國內相對來說比較小眾,看的人不夠多,但單評分看絕對是值得推薦的那種。




事實上,小E已經能感受到手機屏幕前大家的猶豫:都出四季了,沒有勇氣從頭補起。


別擔心,經常看歐美喜劇(連續劇)的劇迷一定能了解:像[摩登家庭][老爸老媽浪漫史]甚至是[生活大爆炸]這類喜劇,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而且不長不短剛好20分鐘,一頓飯的時間。所以,[初來乍到]的確可以作為一部還不錯的下飯劇來看。


從題材上,[摩登家庭]與[初來乍到]都屬於家庭喜劇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說這劇下飯,那麼一部好的下飯劇需要達到那些要求呢?


首先,必須得是故事的獨一無二性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近來在追某國產劇的小E真是感同身受,這部國產劇因為演員陣容「不錯」,故事設定也還湊活,讓人覺得可以一追。但一看後才發現,劇情如此老土如此相似,只能將狗血橋段跳過,跳著跳著,五分鐘就能把一集給看完了。飯都還沒吃完呢?!


但[初來乍到]就不存在這種「跳著看」的問題。因為這故事本身就沒人拍過。在美劇,甚至美國電影裡,華人甚至亞洲人很難成為主角,更何況是一部以華人們為主角的電視劇呢?[初來乍到]可以算是近二十年來在美國電視網播出以亞裔美國家庭為主角的第一部情景喜劇。



再加上,這劇的確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而現實故事的主人公故事還算傳奇


這故事的的主人公便是:在美國生活的臺灣移民二代Eddie Huang


恩……是的就是下面這位看著有點放蕩不羈的人:



他的人生傳奇在哪裡呢?


用一句話來概括便是:


一個嘻哈的華裔小子!


雖然去年[中國有嘻哈]大熱,讓大家認為嘻哈也沒有多小眾。但作為一個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成長於上世紀90年代美國傳統中國家庭的孩子,他的成功也的確是那個時代的特別產物:


「我之前的成功真是不可思議。拿Baohaus來說」這是他經營的一家開在地下室的臺式刈包店,這個簡陋小店使黃成了新一代紐約年輕新潮廚師的領軍人物——「我沒有在紐約市任何餐廳的工作經歷。我沒有任何背景,但我卻成功了!」


「刈(yì)包」是一種臺灣美食


在跟美食頻道的短暫合作後,黃開始在Vice主持他的節目。那時這個節目就叫做《初來乍到》。「之前沒有任何一個電視主持人有我這樣的身份——一個嘻哈亞裔小子?我是第一個!我的節目大獲成功!」2013年,他出版了一本回憶錄,講述了他一直就想講的故事,而這部回憶錄也成了全國暢銷書。



(節選至「紐約時報中文網」對Eddie Huang的採訪)


是的,這部回憶錄,便是我們今天說的[初來乍到]的電視劇原著。


在這本書裡,Eddie Huang描述裡他小時候父母為了讓他融入美國白人社會,舉家從華盛頓中國城搬到奧蘭多市的白人社區,還經營了一家西部牛仔風格牛排館的故事。



這樣一部「異類」的成長史,在還是紙質版的時候就非常受歡迎,被翻拍成了電視劇也是無可厚非了。


但,只是故事好沒有收視率,也是遲早會被砍掉的。能拍這麼多季,這劇的主創團隊也是功不可沒:


首當其衝必須誇一誇這個劇的演員們。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神選角」了。



飾演本片的最大主角Eddie的小演員名為Hudson Yang(楊升德)的華裔小男孩。



在片中,楊升德將Eddie那種青春期孩子的小叛逆,對嘻哈文化的崇拜感,有時還有點小搞笑,甚至是小屁孩臭顯擺時候的裝逼勁兒都淋漓盡致地演了出來。


來,貢獻上幾個動圖給大家感受下:


強行裝逼


用身體搞笑


袒胸露乳式懵逼


Eddie式黑雞湯


可以說,楊升德把正版Eddie Huang那股子混不吝的神韻完美地複製了出來:


正版Eddie的迷思:我一直在想,為啥我就不能是個黑人?


而實際上,電視Eddie也和正版Eddie在現實中有過幾次面基,並且我們的假Eddie可是對正版評價頗高:


我知道他是誰,我看過他的書。書很棒但和電視劇不太一樣。當我對他了解得更多,我對他更感興趣,被他啟發。我也很尊重他。Eddie在電視上很逗,在生活中也是。



但最讓人吃驚的還是,演這麼好的楊升德居然是第一次接觸演戲:


當我拍第一集的時候,我感覺精力充沛,到處跑,什麼都吃。我不知道這個節目會不會上電視,我甚至不知道這個節目的製作過程。所以我只是按照感覺去演。希望會有好結果。


第一次演戲,必然會發生些hold不住的情況,而這種時候,楊升德的解決方案,便是問問他老爸。


(在片中,情竇初開的)我愛上鄰居的辣媽,我做了很多奇怪的行為。我不確定應不應該這樣做,我不是很想這樣做。但是我爸爸說服了我,他說這是學習經歷。他還說:當你長大以後,你才會意識到你錯過了什麼,如果你拒絕做這些的話。


嗯……這就是楊升德的老父親教育孩子,別錯過的學習經歷:



雖然有個不靠譜的老父親,但楊升德的確在戲裡戲外都很圈粉,真希望國內的小童星都能好好看下他的訪談,向他靠齊:


剛開始拍電視劇我學了很多。在拍攝過程中我突然不想讀書了,變得越來越像Eddie了。我有時在學校也是頑皮的孩子,我不做作業或者惹麻煩,當我拍這部劇以後,我發生了些變化。我變成了另一個人,因為我現在是公眾人物了。



除了小男主,Eddie兩名弟弟的飾演者Forrest Wheeler(韋智林)Ian Chen(陳琦燁 )更是演出了「教科書級別中國式好孩子」範本。


韋智林所演的的二弟Emery就是那種每個中國初高中的班裡一定會存在的學習好,品德端正,長得又帥特別受女孩子歡迎的學霸:



最小的弟弟Evan則是那種大家小時候都特別討厭的學習不錯,但總是跟在大人後面的跟屁蟲以及永遠都在打小報告的告密者:



雖然這兩個角色在整部劇中,只能算是配角,但兩位小演員的出色演出,都為角色立下了鮮明的個性,也成為了此劇的小亮點。


如果說小演員們的演技是這劇的一大兩點,那麼成年演員的演技更甚。


只是,這幾個重要成年演員雖然演的不賴,但他們的角色設定,卻也是本劇最大的爭議點


先簡單說說這劇最重要的三名成年演員的演員生涯:


在[初來乍到]裡,Eddie的父親是一個一心想實現「美國夢」的亞洲商人。他經營著一家牛排店。事實上,他也是整部劇中最符合劇名的人物。因為劇名「fresh off the boat」本身是一個俗語,泛指新一代去美國追求「美國夢」的移民,直譯就是「剛下船」。


對於這個角色,可能存在最大的爭議,就在於:為什麼讓一個韓裔演員去演華裔?



單純從本劇劇迷的角度:小E私以為,這個飾演Eddie父親的韓裔演員蘭道爾·樸(Randall Park)其實還是有種「白人眼中的華人感」存在的。


首先,在現實生活中,在洛杉磯出生和長大的他,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學霸:他大學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畢竟UCLA是全美國申請人數最多的學校,確也是全美錄取率最低的公立大學之一。以2015年為例,就有超過112,000人申請入學UCLA。)


在學校期間,他還與小夥伴創立了「LCC亞裔美國人劇院」,並且在一個叫做Proper Gander的團體中表演。他還是樂隊Ill Again的成員之一。他獲得了UCLA的英文以及創意寫作雙學士學位,以及亞裔美國人研究的碩士學位。


其次,和劇中的Eddie爸爸一樣,現實中的蘭道爾·樸在演戲上也很拼:


2014年,他第一次與塞斯·羅根合作,出演了[聖誕前夜],然後他便扮演了出名的角色「鄰國某領袖」,這次「危險」的出演,讓蘭道爾·樸一度出門都得帶保鏢擔心因此被暗殺。


不過有付出也有收穫:不少主流媒體都一致認為:蘭道爾·樸雖然在外型上沒那麼像原型,卻貢獻了富有人性的演出。



或許是因為什麼角色都能hold住,蘭道爾·樸在近些年受到了不少關注,他還將在[蟻人2]中飾演飾演神盾局特工Jimmy Woo,一名亞裔美國特工,並且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角色絕對不是簡單的打醬油。


更重要的是,在華裔小男孩楊升德的眼中,他是自己長大後想成為的人:


蘭道爾·樸 是一個很有經驗的演員,他是很厲害的電視劇之父。他照顧我和另外兩個孩子,他對每個人都很好,他非常專業,他也特別逗。我希望長大成為那樣的人。


相信看完劇的你們,也會認為他的確是Eddie父親飾演者的不二人選。


蘭道爾·樸上《史提芬荷伯晚間秀》宣傳劇集,被問到和前臺北市長郝龍斌長得像這件事時的回答


相比於追夢的爸爸,秉承嚴格教育的Eddie的虎媽Jessica」與長期坐在輪椅上的奶奶是本劇最受質疑的兩個角色。


被質疑並不是因為演技。而是角色設定問題。


主角的媽媽Jessica是一個總是生活得太過用力的華裔。她身上有一切白人所以為的「中國人應該有的標籤」: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節儉、在親戚面前面子大過天……以及我們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總總感同身受的地方。只是,當所有感同深受都匯集在同一個人身上,我們就不禁要問:這是不是過分臉譜化了呢?



不過角色設定這類的問題,私以為還是應該編劇來背鍋。就單從演員來說,飾演母親的吳恬敏(Constance Wu)還是表演得很不錯的,至少把那些討厭的缺點演出了可愛感。


這韻味簡直有小S風範


而在劇外,吳恬敏也是個經常為華裔和女性發聲的公眾人物,為此,她還時代雜誌評選為2017時代百大人物的先鋒者之一。


至於演藝之路上,2018年,她主演的另一部電影[亞洲富人也瘋狂](「Crazy RichAsians」)也即將要上映了。這部電影改編自美籍新加坡人凱文·關同名小說,講的是亞洲最富有家庭的繼承人將其美籍華裔女友帶回新加坡參加婚禮時發生的鬧劇。吳恬敏演的就是這個女朋友,而楊紫瓊將會飾演她未來的婆婆。這部電影是由美國亞裔撰寫和導演的,主演陣容「國際化,並全部由亞裔擔任」

[亞洲富人也瘋狂]海報以及超強的演員陣容


說回到,對本劇的質疑上。


作為普通觀眾,尤其是華人觀眾來說,本劇特別令人不適的一點,在於這劇出現的中文語法上。本劇唯一一個全程說中文為主的角色:Eddie的奶奶,說的普通話卻全程有語法問題,以至於觀眾常常會困惑:明明說的是中文,但為什麼聽起來這麼奇怪?不過對此也有人認為很萌:



如果說這點沒啥說服力,那麼Eddie的中文試卷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吧:


這谷歌翻譯出來的中文題出現在以華裔為主角的劇裡,是不是顯得劇組不太專業?



不過私以為,以上提到的都算是小問題。


畢竟我們前面對於此劇的定義便是:下飯神器,所以對於「下飯」來說什麼最重要,當然就是開心了。


劇中隨處可見的「冷笑話梗」


事實上,[初來乍到]給人的感覺非常類似當年的[人人都恨克裡斯],只是一個是黑人家庭,另一個是黃種人家庭。都是以幽默的形式將生活中那些「美國人對待少數群體的不公正」用搞笑地輕鬆的形式去呈現。並且這兩部劇,都和另外一部拿獎無數的家庭情景劇「摩登家庭」一樣,具有治癒的效果,常常讓人笑著笑著就被感動到哭。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部帶有黑色幽默,甚至在某一程度上「黑華人」的美劇,其實本質上展現了白人精英階層對我們華人的認知。但這種認識也不是毫無由來,那些所謂的黑點或許是曾經的我們都有過的,正如我們看美劇也常常以為:「美國人是不是私生活都很混亂」一樣。對於不熟悉的未知領域,我們的認識往往不全面。因此,當我們在了解自己的時候,也要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


[人人都恨克裡斯]

來吧,讓這劇來治癒你生活的不愉快


至此,對於[初來乍到]這部劇的推薦就已經完成了。雖然我們是個電影號,但小E要在這次文章的結尾,開個先例。除了這個劇,再推薦下這劇的原著:Eddie Huang的這部原版[初來乍到](又名[菜鳥新移民])


本書原著目前有兩個版本:臺版和英文版


為什麼呢?


如果說電視劇白人誤解下的華人生活的話,那麼這書的原版就能稱得上的曾經生活在美國黑暗面的華人現實回憶錄。為了讓電視劇能夠讓大眾接受,再加上這劇屬於情景喜劇,所以編劇不得不對原來的故事進行合理的改造。


在這裡不說太多,就舉幾個例子給大家感受一下:


比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全劇都坐在輪椅上的奶奶,劇中並沒有介紹原因。現實原因是,Eddie的奶奶是因為纏足才導致無法正常行走的。而劇中那個人人都誇好的Eddie父親,現實中在年輕時期也曾在臺灣混過幫派,甚至具有暴力傾向,是一個複雜而迷人的人物。而現實的Eddie Huang也並非像電視劇中那麼輕易地就交到了那麼多朋友,他也曾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雖說,電視劇版的成功不得不感謝編劇堅守住了美國家庭喜劇中的「政治正確」以及正能量。但私以為,有時候小眾群體的個例,對於人的震撼性或許更大些:


「我真的覺得,人們並不總是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適合他們的。」


「當你有強烈的信念時,你有責任不告訴人們他們需要什麼。至少應該表達你自己,然後說,『嘿,這是我喜歡的東西,這是我眼中的世界。讓我牽著你的手,領你走過這一切,你就可以體會到我的視角了。』 」


(節選至「紐約時報中文網」對Eddie Huang的採訪)


Eddie Huang


相關焦點

  • 追劇黨 | 這部「黑華人」的美劇,我卻想為它叫好
    因為近來在追某國產劇的小E真是感同身受,這部國產劇因為演員陣容「不錯」,故事設定也還湊活,讓人覺得可以一追。但一看後才發現,劇情如此老土如此相似,只能將狗血橋段跳過,跳著跳著,五分鐘就能把一集給看完了。飯都還沒吃完呢?!但[初來乍到]就不存在這種「跳著看」的問題。因為這故事本身就沒人拍過。
  • 豆瓣9.3,把華人黑幫拍得如此過癮的美劇我第一次見
    別的我不知道,今年第二季上映的《龍戰士》讓我在疫情期間稀少的優質影視劇中如獲至寶。它不僅完全拍出了中華元素,更甚於比絕大多數國內團隊拍得更為出色。《龍戰士》故事主角原型取材於我們家喻戶曉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 美劇《戰士》:舊金山華人移民秘史
    為拍攝這部講述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電影,劇組專門搭建了一個老北京城的外景地。這裡面除了演慈禧的老太太和群眾演員龍套都是華人以外,其他幾個主要的中國人角色,比如王爺榮祿等人,也都是「老外」飾演。《北京55日》裡的慈禧、王爺和榮祿這個局面大概一直持續到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1973)在美國上映,華人才開始在美國銀幕上擁有清晰的人物形象。
  • 豆瓣9.1分,這部口碑炸裂的美劇火了
    最近美劇圈迎來了新的春天,眾多美劇紛紛收穫了超過9分的高分評價。比如《美國夫人》等等。相較於這些主流美劇來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安利的這部劇則顯得小眾的多。這部劇就是《吸血鬼生活》第二季,看到名字您可能認為這是一部獵奇恐怖劇,實則不然,因為它竟然是一部極其沙雕的搞笑劇。
  • 大尺度與暴力齊飛,致敬李小龍的這部美劇令人血脈沸騰
    HBO旗下頻道Cinemax素來以黃暴和大尺度著稱,所以當推出《戰士》這部美劇時,除了暴力之外,來點大尺度的情色也就變成理所當然的事了。在2019年《戰士》推出第一季之後,無論是市場還是口碑都不錯,豆瓣評分拿下了8.0分。
  • 李小龍遺作,HBO打造《戰士》,這部犯罪美劇好看
    作者:清如許今天說的這部劇很有意思,正經美劇,豆瓣評分9.0,而且看走勢還有不斷升高的趨勢!感興趣了嗎?不廢話,趕緊開擼!《戰士 第二季》Warrior Season 2這部劇以「李小龍遺作」為主打。於是把它放到旗下的Cinemax來播出。值得一提的是,Cinemax是HBO在亞洲的第二個付費電影頻道。怎麼看都噱頭滿滿,但這部劇第一季在去年上線之初,就引發過很大的爭議。
  • Netflix出品,這部好看到爆的美劇,太值得一看了
    今天推薦的這部就是如此! 題材少見,篇幅不長,以一種戲謔的方式道出了「衰老、死亡、孤獨」的「老年」美劇—— 《柯明斯基理論》 The Kominsky Method
  • 聽說這部美劇的別名叫《美國色情故事》?
    而今天,我要聊的這部美劇,在觀眾席間還有另一個名字——《美國色情故事》。它在情節上的驚悚和血腥總包裹著大膽的性愛表現方式,對欲望的揭露也總是那樣直言不諱。這部美劇就是《美國恐怖故事》開播至今,《美國恐怖故事》已經五季,每季為一個獨立的故事單元,故事構思來源於美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靈異事件或者觸目驚心的謀殺案,不可否認的是,表象上的獵奇元素為它贏得不俗收視的同時也是《美國恐怖故事
  • HBO出品的這部頂級美劇,每一集都想打五星
    《權力的遊戲》或許不是最好的美劇,但它絕對是最火的美劇,幾乎各個階層的人都在追這部劇。恢弘的戰役,錯綜複雜的宮鬥,逼真立體的chuan戲還有……但你要知道,有錢任性的小黃臺HBO可不只有《權遊》這麼一部大戲啊。
  • 一集拿下9.7分,這部大尺度美劇太硬核了
    今天推薦的這部美劇,有點特別。是一部以華人設定為主角的動作劇,非常硬核——《戰士》第二季Warrior目前第二季放出了一集資源,IMDb上 9.7分。這部原名《龍戰士》的作品,是李小龍先生耗費多年研究的電視劇集項目,但相關資料都因李小龍的突然離世而被塵封。多年後,其女李香凝在收拾父親的遺物時,發現大量關係本計劃的手稿。於是她與製片公司合作,將本劇的拍攝權,賣給了Cinemax電視臺。
  • Netflix出品,題材少見,這部好看到爆的美劇太值得一看
    今天推薦的這部就是如此! 題材少見,篇幅不長,以一種戲謔的方式道出了「衰老、死亡、孤獨」的「老年」美劇—— 《柯明斯基理論》 The Kominsky Method
  • 原來華人在美國人眼中的形象,都被演繹在這部電視劇裡
    萬萬沒想到:這些年來看過最讓小E感同身受的華人家庭劇,居然是美國人拍的。為什麼說感同深受呢?因為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都一定有這樣一個勤儉持家媽媽或者爸爸:當你想求她給你買件衣服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永遠是:太貴了……這件衣服多少錢?
  • 首部講述華裔人的美劇,初來乍到,請多關照哦
    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美劇。《吸血鬼日記》、《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等等,各種類型,應有盡有。不同類型的美劇傳遞給人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儘管大家都看過不同題材的美劇,也從美劇中了解到不少美國的風俗文化等,但是全部主角是華人設定的美劇,你看過嗎?
  • 李小龍生前手稿被改編為美劇,《戰士》內容首曝光
    最近有一部美劇的預告一經曝光就獲得了非常大的關注,這部劇的神奇之處在於,編劇是李小龍。編劇是李小龍?是不是騙人的?博人眼球的吧。要知道李小龍作為最早進入好萊塢的華人影星,在好萊塢乃至於全球都有著非常大非常大的影響力,我認為就是一個傳奇,當年的經典作品我也是全部看過,只可惜英年早逝,讓人嘆息。不過,這部劇的編劇確實是李小龍,不是博人眼球。其實在李小龍人生的最後階段,李小龍創造了一部作品《龍戰士》。
  • 這部美劇第九季依舊保持豆瓣9.7高分,劇荒的話可以看這部美劇!
    很多時候,看完了一部好看的電視劇以後,依舊還想看另外一部好的電視劇,因此都是大家互相再說,哪個哪個好看,今天就給大家說另外一部,可以說,也是非常經典的一部美劇了《無恥之徒》目前已經出到了第九季了。雖然之前的漲薪風波,但是第九季還是如約和大家見面了。
  • 豆瓣9.7,這部美劇承包了我一年的淚點
    有別於以往重口味美劇的驚悚、刺激、黃暴,這部美劇聚焦的是溫情的家庭題材。這一天,哥哥Kevin正為他參演的一部賣肉的情景劇抱怨,在錄製現場咆哮,差點失掉工作。誰說父母就一定是天生的?正是有了這三個寶貝的存在,他們才開始學習如何去愛,如何去付出一切。
  • 每一集都想打五星,這部頂級越獄美劇,太爽了
    作為美劇迷,你還記得看過的第一部美劇麼? 在當年的黃金時代,美帝曾推出了不少經典美劇,比如《老友記》《欲望都市》《迷失》《絕望的主婦》《X檔案》和《吸血鬼日記》等一系列的美劇。
  • 華人出演的美劇,第一集就燒了起來
    今天給大家聊一部新出的美劇——《星星之火》。這部劇在播出前,就憑主演陣容博得了一波關注。兩位女主由奧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和多次獲得艾美獎提名的凱麗·華盛頓飾演,從海報和預告就能看出,她們的角色之間勢必要展開一場劍拔弩張的對峙。
  • 這部重口味美劇,堪比《斯巴達克斯》
    它旗下的美劇《斯巴達克斯》,深得觀眾的喜愛。關於這一類型的作品,Starz還有很多。今天繼續給你們安利一部,非常小眾,能把它看完的都是狠人——《鬼玩人》Ash vs.Evil Dead沒刷過美劇的想必也知道那部同名經典Cult電影——1981年上映的《鬼玩人》。作為80年代的B級恐怖經典,《鬼玩人》無疑是上世紀最重要的恐怖電影之一,在各種媒體與影評人的影史恐怖片榜單中,也經常能看到《鬼玩人》的名字。
  • 關於對美劇《戰士》的一些看法
    這個劇總體上是講了一個「李小龍式」的人物被放進了上世紀前幾批華人去美國打拼時的時代背景,進而發生的故事。作為一個在加拿大的留學生,我看這部劇的感受就是這個時代背景刻畫的真的很寫實。這些事不只是美國的華人,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的華人都幾乎經歷了完全一樣的事。把時間聚焦到那個時候的華人的美劇真的很不多見的。但我個人感覺作為華人,或者至少在海外的華人,都應該了解一下那段歷史,了解一下之前的前輩們打拼時都經歷了什麼,才讓華人有了些許地位。總體上來講劇真的很不錯,劇情也和時代非常貼切。打鬥雖然有的空手對槍有些扯淡但整體上也算是良心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