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需要時間才能被看到
如果將他和音樂關聯,我們所看到的,是兩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是充滿少年心氣,且意氣風發,先鋒熱烈,靠著激情和精力組過樂隊,樂此不疲地在網上發表過原創歌曲,也在酒吧裡做過駐場歌手,跟隨大客車四處遊走做商演樂手……
第二個十年則是當下的他,考上公務員,成為一名從事強制隔離戒毒工作的人民警察,經歷過、遇見過、堅持著,卻依然保持著恰到好處的單純,不怕輸,也不想贏,熨帖且自洽。
2001年10月5號,他15歲,母親終於給他買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那時,他尚不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將會與音樂產生某種聯繫。
有人說:「在世界範圍內的交流,只有音樂和巧克力不受語言的限制。」
自從有了吉他後,音樂的魅力給他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從此擁有了不一樣的「斜槓」人生。
總有人追問他同一個問題:職業是一名警察,業餘時間做一名樂手(音樂人),這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呢?他微笑著很少正面去回答這個問題,多數時候是彈起吉他唱上一首,讓他人獨自去理解、體會。
在他身上,我們可以感知到:越是生命力飽滿、專注於事情本身的人,越是不會拘泥於身份。與其奢求外界投來的豔羨目光,還不如內裡對自我充分肯定。
「警察+音樂人」,這兩個身份的重合,這不禁會讓人浮想聯翩:工作上的他一定是穿著警服一身正氣的執法者,業餘時間他就拿著吉他搖身一變舞臺上的SUPER STAR。一定是帥氣、有型的人生!
真實的模樣卻是:基層戒毒執法工作繁雜,責任壓力巨大,倒班、熬夜、寫材料是家常便飯,和大眾想像的「英明神武」完全不沾邊;拿著吉的時候是很帥,但高光時刻轉瞬即逝,背後都是超過一萬小時練習的單調和重複。
他信奉「一件事不斷練習一萬小時就會成功」的定律,於是汗水成了他努力的證明」。
他說:「『興趣』二字不足以支撐我堅持,更大的是『信念』兩個字。」
是啊,一生熱愛落實在真實的生活場景裡,為了維持「斜槓」人生,別人用於吃宵夜喝酒打牌的時間,他都在默默地練習。
就是在這樣一點一點的成就感中,他覺得真正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於是,他學會與時間和解,也便學會了與自己和解。不敢再怠慢,不敢再拖延,生怕驚動了那個正在逐漸變得優秀的自己。
這樣的堅持讓他拿到了第一個省級專業大賽金獎——貴陽國際音樂節暨管弦樂大賽重奏組金獎,也讓他圓滿舉辦了人生第一場音樂會。
用音樂拯救靈魂
一個人的職業觀,就是他的價值觀。一個人在工作中體現的原則,往往就是他人生的原則。
他們家是警察世家,母親和外公都是老一輩的公安了,他自己也有做過8年的110接警員的工作經歷,所以太明白警察職業的責任和壓力。
因為熱愛,血液裡流淌著責任和擔當的品質,在這個崗位工作7年了,在和戒毒人員的相處中,他最大的感受是戒毒人員這個群體整體缺乏把握未來的能力和勇氣。
他堅持扮演著電影《綠裡奇蹟》湯姆-漢克斯飾演的保羅的角色,堅信善意會像花兒,在殘酷的灰燼裡,重新綻放,那就是生活裡的奇蹟。
在他看來,被送到戒毒所的人,除了身體上需要康復,更需要拯救靈魂的貧瘠與匱乏。
工作中,他也在單位兼顧文書、心理諮詢師、文化教育老師等角色。更多時候,他需要把自己喜愛的音樂、攝影等愛好融合在工作中。
他入選司法戒毒系統人才庫,也是心理矯治專家,自己有心理諮詢案例入選中國法網案例庫。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司法戒毒系統聯繫高校資源、社會公益機構合作開展文化教育和戒毒醫療。所以他會拿著吉他,穿著警服代表單位出節目、客串主持人。
用他的原話就是:「能用一點音樂文化帶來的感染力教育啟發戒毒人員尋找生活中陽光的一面,這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他遇到了幾個喜歡音樂的戒毒人員,為了調動他們的生活熱情,他向領導申請組織熱愛音樂的幾個人成立了一個樂隊,大家一起合練,最後樂隊表演在年底的活動上綻放了光彩。
戒毒人員每次看到他彈琴都會感興趣來聽,對美好的嚮往真的是大家共同的追求。這是他覺得最有價值和成就感的時刻。
他也借著自己練琴學音樂的經歷,在給戒毒人員講課的時候有說服力。
因為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一件事,投入地去做這件事,這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快樂和享受,這個快樂本身會驅動我們繼續投入到這件事中,治癒那些其他的,根本影響不了我們做喜愛的之事的熱情。
用實力讓情懷落地
在很多人眼裡,音樂是一個挺掙錢的行業,在他這裡,卻反其道而行,音樂成了一個燒錢的愛好,因為對自己的設備都高要求,電吉他、民謠吉他、古典吉他、電貝司、音響、錄音設備……近十萬人民幣了,還不能算上近20年因為各種設備需要升級換代所花費的金錢。
所以總是被人誤會他是業餘時間靠寫歌賣唱來掙錢。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他一直把時間用來精進於自己技藝,一心想要用自己的作品和演奏的方式表達,參演的演出都是公益的,購買設備的所有經費都是自己的工資一點點攢下來的。
了解這一情況的人又疑惑的問他:既然不掙錢,那你收穫了什麼呢?
「人生中有些事不能只用金錢去衡量價值與意義,因為音樂,我收穫無數有共同語言朋友何況音樂是多麼美好的事物。」他是這樣回答的。
近幾年來,各種短視頻媒體平臺和直播平臺佔據市場,有很多朋友熱心建議他可以走這條路「出名」,但是他沒有這樣選擇。
他說:「的確這些平臺上有不少是實力派的行業專家,但需要清醒的注意到,這些人在現實裡早就取得成功了。假若沉浸在這些娛樂價值遠大於藝術價值的地方,我每天在做的事情可能會是絞盡腦汁造熱點、博眼球,長期下來對我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這樣一個潮水四起、泥沙俱下的時代,或許每個人,都該以獨特的方式,為自己構築這樣一個內心世界,在那裡藏儲自己的激情,栽培自己的熱望。哪怕它無法為你帶來物質回饋,無法讓你變得堅不可摧。但那裡射出的光芒,可以幫你撥開厚重的雲霧,看清心的方向。
享受自己現在的狀態,因為沒考慮用音樂掙錢吃飯,所以不會受到太多來自這個職業圈子規矩的束縛,也不用為了名利去過度迎合大眾,可以比較安心去學習、去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一種音樂。
所以,他在音樂這條路上雖然走得辛苦,但他走得很快樂,不只是自己快樂,他的音樂給更多人帶去了快樂,讓他們在音樂中汲取了精神上需要的營養液。
人們會用「專業」或者「業餘」去形容一個人的水平。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身邊專業的朋友總是鼓勵:「我沒在意你是不是專業院校出身,我們看結果。」
他坦言清楚自己與專業人士的差距,比如別人練一小時可能頂他練三小時,別人完成一首曲子需要的時間比他要少。
但他認為這不是最重要的,此生不過這一點有限時光,與其拿去討好世界,未若留給自己當營養。
眼光放長遠一些,安慰自己照著現在這股勁兒,把琴練到八十歲甚至九十歲,那自己可還剩下大半輩子的時間呢,與其花時間去懊惱自己的不足,還不如耐心打磨細節質量,只管認真練好當下每一曲子就好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嘛。
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涓流所積,終成滄海。
不刻意迎合無聊的圈子,不用力氣進行無謂的爭辯。他掌握著生活的主動權,如此,才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來「解鎖新技能」。
在作品方面,他最近出品了人生中第一張音樂專輯。
這張專輯的前期準備(選曲、編曲)用了兩年的時間,僅是錄製就用了兩個月,專輯的製作、編曲、演奏都是他操刀,內容是把很多經典名曲進行二次改編,用古典吉他作為樂器的指彈演奏表現形式。
蝦米:https://www.xiami.com/album/5021540559
嗶站: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31333596
這是他創作能力、演奏能力的展示,也是給自己20年音樂生涯交代的一張答卷。他說值了。
他定義自己是一個平凡人,但是絕不平庸,音樂這個愛好讓他發掘生活的意義。
未來太漫長,人生有太多不確定,不能許太多願望,就這樣伴著音樂踏踏實實活好當下吧。
永遠不留遺憾,一生山高水闊。
來源 此時此刻張婷
編輯 向禹
校檢 劉欣
編審 李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