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雅勤 文/圖
憑一門手藝走遍全國
11月20日13時,西寧力盟商業巷裡人來人往,一名男子坐在路邊,全神貫注地捏著面人。麵團一過他的手,就像活了似的,攤位上的卡通人物大家族便添上了新成員。
男子名叫常永奇,山東人,捏麵人已有36年。他的攤位不大,用一個木框來展示面人,一個木箱裝著材料和工具,背起來就能走。
從17歲起,常永奇背著他的工具,輾轉全國各地謀生。在常永奇的老家菏澤,捏麵人是一門歷史悠久世代傳承的老手藝。常永奇的父親靠這門手藝走南闖北養活了全家,常永奇繼承了手藝也靠它養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常永奇那一輩的菏澤捏麵人紛紛改行另謀生計,而他依舊守著自己的攤位,堅持捏麵人的營生。
「捏麵人需要耐心,我就會這一門手藝,要耐心地做下去。」常永奇說,捏麵人掙的錢不算多,但這些年輾轉各地,也算是看遍了祖國各地的風景,收穫頗豐。
「除了香港、澳門和臺灣沒去過,其他地方我都去了,很想去香港看看呢。」常永奇憶著他走過的路,也在為將來著想。
孩子們心中的「魔法師」
粉色的麵團壓成餅,白色的麵團揉成團,在手中幾經捏、搓、揉,用小梳子靈巧地點、刻、壓,不到兩分鐘的時間,一隻栩栩如生的Kitty貓麵塑便完成了。
常永奇說,現在捏麵人用的材料不是面,而是軟陶。它比面有彈性,且顏色鮮豔,保存的期限較長。為了保證銷路,常永奇會及時更新卡通人物,光頭強、小黃人、小豬佩奇……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心頭寶。
過往行人匆匆,每當有小朋友經過時,便會被他的攤位吸引。有的拉著父母要買,有的則乾脆跑到跟前不走了。「我特別受小孩子歡迎啊。」常永奇笑著說,捏麵人36年,每當看到孩子們的笑容時,他的心裡也很有成就感。
輾轉各地愛上了西寧
採訪時,常永奇的妻子付喜真也在現場。孩子們長大後,付喜真跟著常永奇學捏麵人,現在她的手藝很是嫻熟。
「他一個人在外掙錢很辛苦,我學會捏麵人,就可以陪著他了。」付喜真說,現在兩個孩子已長大成人,負擔輕了,夫婦二人便一邊旅遊一邊捏麵人。
「我們十年前就來過青海,之後每年夏天都來,這裡夏天特別涼快,很舒服。」常永奇說,起初選擇來西寧,涼快、避暑是最主要的原因。而現在他們愛上了西寧,習慣了這裡的生活。
「今年都待到冬天了,我覺得現在的西寧出行方便,環境美,街道乾淨,住著也舒服。」付喜真說,十年來,他們見證了西寧的變化。如今,來西寧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面人賣得也不錯。她希望西寧越來越好,越變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