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黃岡,很多人都想到了黃岡密卷,黃岡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點眾多,黃州的東坡赤壁可以說是黃岡的標誌,據考證,著名的三國「赤壁之戰」就在這裡發生的(也有人說不是,在這裡就不辯論了),來到這裡,你可以感受到莊嚴別致的歷史氣息。同時,還能欣賞到如畫的美景。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在黃岡市黃州區,有一處安靜的景點,名叫文赤壁,又名東坡赤壁。這裡的文物古樸典雅,山林茂密,小橋流水,環境優美。宋代時,蘇軾曾被貶於此,並寫下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以及千古流傳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此地因而聲名顯赫。今天,伴著和風細雨,我在東坡赤壁裡慢慢行走,感受著這份靜謐與虔誠,感受著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當年蘇東坡貶謫黃州時認為這裡就是三國時赤壁大戰的戰場,他在這裡遠眺長江,俱懷逸興壯思飛,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東坡赤壁由此而得名。跟著導航走了一個多小時之後就到達了東坡赤壁,景區是依山而建,可遠望長江,最高處的棲霞樓可以看到長江,而且正對著西邊,黃昏時在這裡可以看到很美的日落。
走進棲霞樓首先看見蘇東坡留給世人的珍貴書法作品《黃州寒食帖》,登上樓頂的迴廊上極目遠眺,透過赤壁外的江灘上那一片漠漠樹林,依稀可見長江似玉帶一樣向東流去,可以看出「江出西陵,始得平地。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有理由相信八百年前蘇東坡面對長江澎湃洶湧之波濤而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其實,黃岡整個黃州區都是東坡文化,比別的歷史文化景區性價比算高的,景點不大,整個赤壁赭紅色,算是最大亮點,圍繞東坡打造設計的眾多展區還是很不錯的,這裡歷史底蘊濃厚,書法愛好者必來之處。裡面處處是蘇東坡的墨寶詩詞。裡面的碑刻幾乎都是出自歷朝歷代名家之手,對於愛書法的人,絕對大飽眼福,了解一些歷史背景再看就會有味多了,呵呵。
遺憾的是東坡赤壁看不到長江,周圍沒有特別的景致,都是住宅,但依然如畫;對歷史感興趣的童鞋倒是很值得一訪,近距離接觸東坡先生!對面還有個月波樓,明朝和宋朝的石像生,還有城樓,因為知名度太低,沒有一個遊客上去,可惜了!
如今站在赤壁之上,已經感受不到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氣勢了,因為長江改道了,我去的那天正趕上大雨,裡面幾乎沒有遊客。這裡離長江很遠,只有一個小水潭,讓人哭笑不得。其實景色如何已經不重要,來這裡的人都是追隨大蘇而來。大江東去,無數的人和物和夢想都被淘盡,只有他留下的作品永遠閃耀在天上。
看到蘇軾這尊雕像,想起餘秋雨《山居筆記》之《蘇東坡突圍》。文中揭露的小人嘴臉和國民劣根,可謂道盡人心,字字珠璣。可憐了蘇東坡,也某種程度上再造了蘇東坡,涅槃重生。
從山上的古建築群走下來,是一個鬱鬱蔥蔥的大公園,中間的廣場上有蘇東坡石像院內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是休閒的好地方。依山而建的二賦堂裡面展出的就是《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了。
要說赤壁磯也就20多米高,巖色統呈赤紅,確也有特色。細想一下,沿長江一線多少巖磯,但至今能引來無數遊人瞻仰的,無外乎當年坡翁一首「大江東去」,使之流芳千古,可見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你去過黃岡嗎?你聽說過東坡赤壁嗎?在這裡你可以了解一代文豪蘇軾,被貶黃州的這段經歷,通過一系列的建築,我們可以感受到當年「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韻味,緬懷這位豁達大氣的東坡居士。如果不帶著懷古之情遊覽恐怕會覺得索然無味。
今天小旅就給大家先分享到這裡,如果還有其他不一樣的看法請大家在評論區說出來,我會很認真的回覆你們,再次感謝那些喜歡小旅文章的小夥伴,小旅會繼續努力給大家分享更優質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將帶大家走進更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