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來女士失蹤的真相到底如何,在經歷了一整天的撲朔迷離之後,至今仍有很多疑雲。
而根據剛剛杭州市公安局的最新通報,來女士的丈夫被認為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早前網傳「屍體在化糞池找到」等信息,尚且沒有官方消息證實。
然而即使在此之前,警方並未公布案件的具體細節,也並不影響網友們討論的熱火朝天。
從「作案動機」到躲監控的手段,不僅全都猜了個遍,還都能分析的頭頭是道:
「……說的前後矛盾」「你們發沒發現一個細節……」「只有一種可能性……」
這讓人在唏噓之餘不禁感慨,幾十年來,人們對於「民間破案」的熱情真是從未失去。
無論屏幕後的人是個每天996的程式設計師,還是和小姐妹喝著下午茶的都市麗人。面對撲朔迷離的奇案,每個人都是當代福爾摩斯。
01 「追完10個破案貼,發現一群中華民間柯南」
如果你曾經在X涯上追過有關各種奇案的帖子,就會發現:網友這種把現實中的犯罪案件當成推理小說的勁頭,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初現端倪。
比如被列為論壇十大懸案之首的「南大碎屍案」,儘管發生在1996年,就卻並不妨礙它作為都市傳說,成為無數90後、95後的記憶。
甚至每次發生什麼類似「幾十年前懸案告破」的新聞,評論區總會被cue一下。
而發生時間較晚但詭異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藍可兒之死」,也因為受害者生前在電梯裡行為詭異的監控視頻,成為了不少人心心念念的陰影。
即使後來警方通過調查得出了「意外溺亡」的結論,也依然沒有阻止推理髮燒友們將其列入未解之謎的行列中。
有人至今還記得,自己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刷帖子刷到手腳冰涼,即使宿舍裡還有好幾個室友陪著,依然動都不敢動,拼命聽歌催眠自己。
也有人自從誤入了某個懸案討論小組,白天刷消息刷的起勁,但每天回家一上電梯就開始胡思亂想。
很多時候,與其說是事件本身有多麼可怕,反倒不如說是陷入網友一個比一個大的腦洞當中不能自拔。
尤其是那些由於技術手段不足、遲遲未被偵破的事件,更是在人們各種腦洞大開的推理和討論中,衍生出層出不窮的細節。
比如在南大碎屍案中,儘管兇手毀屍滅跡的手段極其殘忍,但真正讓它作為」奇案「被拱上神壇的,反倒是在後來的討論中出現的「疑似兇手上網複述作案經過」的橋段。
當時論壇裡一位網名叫「黑彌撒」的網友用寫小說一般的敘述方式,認真分析了兇手的動機,身份,作案手法,甚至勾勒出了不少充滿畫面感的情節。
這種現在看來多半是編故事的行為,卻在討論者的心裡埋下了恐懼的種子:他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他難道就是兇手本人?
現在看來,你大概會覺得網友的腦洞實在是過於豐富。然而對最輕微的細節入手抽絲剝繭,本身就是「網絡偵探」們最常用的手段。
更何況,在真正的懸案愛好者看來,這種純靠聯想的推理只是最低級的技術。
如果你誤入某個相關討論小組就會發現,當代福爾摩斯為了在最平凡的表象中發現最細思恐極的陰謀,到底有多努力。
有人明顯是本格推理的熱衷者,會從頭到尾梳理事件中的每一個關鍵點,甚至列出「1、2、3、4……」的所謂推理筆記;
有人則迷信於「人物畫像」,試圖從作案對象、作案地點和手段等信息,憑空想像出兇手的年齡、性別、出身、性格和外貌特徵。
而當唯物主義的推理陷入死胡同後,絕望的偵探們還會走入歧途,訴諸於各種玄學。
比如當年藍可兒的遺體尚未找到時,網上就突然冒出了一大堆「大仙兒」。所用的「術法」更是五花八門,東方的奇門八卦、西方的塔羅牌應有盡有。
雖說大多數方法的準確度,說不定還不如佟掌柜為了找小貝而特意請來的摸骨算命先生白眉。
無論是至今未破的懸案,還是一個普通的社會案件。只要有那麼一點可斟酌的空間,就註定會在列文虎克式的演繹中,組成一部部《神探夏洛克》+《世界奇妙物語》+《今日說法》。
更可怕的是,時間長了以後你根本分不清,這案子裡到底哪些細節是真的,哪些是網友們的推測。
而那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和抽絲剝繭的理論,也就跟著所剩無幾的事實共同被納入了「懸案真相」這個大筐。
02 看電視學的「破案神技」,沒一個靠譜
為什麼當代年輕人熱衷於在網上充當「偵探」?答案其實顯而易見。
畢竟,對於從小看《柯南》《福爾摩斯》長大的一代人來說,要他們接受「這個世界上就是存在破不了的案子」,簡直比登天還難。
他們相信,即使表面看上去再無趣的案件,背後都可能隱藏著黑暗的陰謀。
而自己的責任,就是試圖從他人忽略的小細節中找到關鍵的真相,並充分動用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
儘管這些經驗多半都來自看過的動畫片和推理小說。
但是沒關係,在對現實案情進行猜測和分析時,每個人都把自己代入了小說中的主角。
人均柯南不是夢。
而很多像模像樣的分析,也不過是在腦海中迅速搜索到看過的推理作品中最相似的情節,然後根據後續情節進行複述和延伸。
如果你不信的話,不如去看看社會新聞下面的評論區。把網友的各種腦洞攢在一起,往往就是「推理小說核心詭計集錦」。
比如有人一遇到失蹤案,就言之鑿鑿地建議「去檢查一下電梯井和電梯天花板」。
那八成就是曾經像我一樣,曾被柯南中《圖書館殺人事件》那個明明不超重但卻突然報警的電梯嚇到睡不著覺。
而如果動不動就猜測「監控裡拍到的可能不是真實的兇手/受害人」。
那他的靈感來源多半是《藍色古堡》一集中,那個為了盜取寶藏而將自己整容成女主人模樣的女僕。
如果對推理作品的故事和套路全盤照搬,過於入戲後往往還會出現一些後遺症。
比如常看《柯南》的人,即使受害人的社會關係再簡單,也堅持要湊夠3個懷疑對象,再一個一個地排除。
而福爾摩斯的愛好者,每一次丟出某個聳人聽聞的猜想之前,都說上一句:「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另一方面,推理類作品畢竟是作者個人的虛構,裡面的橋段有時候雖然看著挺帶勁,但不免失於真實。
比如經常出現在各種都市秘聞中的「牆內藏屍」,儘管很有代入感,但稍一細想就覺得並不現實。
畢竟小說中出現這種橋段時,背景要麼是在以紅磚瓦房為主(好拆也好砌)的古代,要麼是在隨便你怎麼折騰都不會有人注意的鄉間大別墅。
換成是現在城市裡的樓房,單單是在牆上掏出一個洞就要動用大錘和電鑽。
更不要說還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個人攪拌抹牆的水泥……簡直是生怕不被鄰居發現。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文學與現實的不適配,這促使一部分破案愛好者又將目光投向了現實版推理素材庫——《今日說法》。
畢竟這節目號稱全部取材自真實案例,又對破案細節展示的非常全面。不僅讓它憑空多了不少真實度,也給各位網絡偵探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分析思路。
比如在某期節目中,警方在案件陷入僵局時,敏銳地捕捉到了懷疑對象用水量在當月猛增這個細節,讓不少電視機前的觀眾激動到直拍大腿。
自此以後,「先去查一查鄰居家的水費」就成了網友們面對疑案時的第一反應。
更加接地氣的辦案方式,加上精彩度絲毫不減的故事情節,讓《今日說法》毫無爭議地站上了破案素材庫的鄙視鏈頂端。
甚至連裡面的很多判斷嫌犯的招數,也變成了偵探們之間不成文的規定:
「受害者在30歲以下的話優先懷疑情殺」「如果是租房住看看在外面有沒有欠債」「意外身亡案件優先懷疑另一半」。
概況來說,福爾摩斯們永遠相信:只要有一顆能看透表象的決心,到處都是「隱秘的角落」。
03 誰能抵抗做「神探」的誘惑?
話說回來,在眾多腦洞大開的猜測中,有多少人的想法最終被證實了?顯然是微乎其微。
甚至有時候一些傳聞過於神神叨叨,還會鬧出讓人無語的笑話。
幾年前餘杭曾經發生過一樁「綠化帶拋屍案」,因為在警方通報中提到同時被發現的還有三張撲克牌,分別是黑桃5、方塊J、黑桃K,網友當即就展開了各種推理。
有人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首字母聯想,猜測KJ5是不是「快救我」的意思?
還有人敏銳地發現:在手機九宮格裡,「K」「J」「5」都是同一個按鍵,猜測有關兇手的線索可能在受害者的手機裡。
結果到最後,這個案件被證明與撲克牌毫無關係。嫌犯甚至顯得一臉茫然。仔細回憶之後表示——可能是無意間灑落到地上,又被他不小心包進去的。
而2016年破獲的「白銀案」,當年也曾有著各種江湖傳說。
有人說曾懷疑兇手是具有高超反偵察技能的退伍特種兵,因為被一個愛穿紅色的女性背叛,成為了一個高智商罪犯。
傳得大多數人都信了,然而最終破案時卻發現兇手並沒有什麼高超的反偵察技巧。當年遲遲破不了案,主要是由於DNA技術還沒有出現。
而坊間對於「專挑紅衣女子下手」這一傳聞也被他否認,想來多半是出自對於某些恐怖故事二次演繹的以訛傳訛。
種種「雷聲大雨點小」的結局,讓人仿佛看了一場又一場的《走近科學》,也讓像我這樣當年沉迷於論壇上各種奇談怪論的人多少感到有點失望。
然而另一方面,真正的民間破案愛好者們似乎也並不在意這些。
畢竟在大多數案件中,警方為了保護受害者,一般不會公布全部關鍵細節。網友們的分析不僅很難靠近真相,也很難被證實。
不過,從各種天馬行空的分析來看,推測出的「案情」是否符合事實似乎也並不重要。
看誰發散的案情更刺激,才是讓人沉迷其中的關鍵。
畢竟,沒有誰能抵擋獵奇故事的誘惑,也沒有誰會放棄炫耀自己邏輯思維和編故事才華的機會。
而當「民間破案」將這兩者完美地結合到一起,難免會產生讓人興奮的刺激感。
在來女士失蹤的消息剛剛傳出時,有不少網紅打著「探訪神秘事件現場」的幌子前往來女士所居住的小區進行直播,遭到了保安和居民的牴觸情緒。
即使是當年最沉迷於民間破案的網友,大概也從沒想過這種「獵奇」居然從論壇中走向了現實。
必須承認,即使柯南們討論得多麼熱火朝天,對於案件進展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而類似「實地探險「這樣可能對當事人造成打擾或二次傷害的行為,更加應當警惕。
畢竟如果真的要搞清真相,與其對著網友們的腦洞浮想聯翩,還不如踏踏實實等待警方進一步的調查結果。
熱衷於民間破案的人們,大概自己也並不相信自己那些想像力過於豐富的分析。
只是當你問為什麼人們永遠對神秘案件感到著迷,他們或許會說——
是來自面對未知事物帶來的那種夾雜著絲絲恐懼的興奮,也是來自在抽絲剝繭中,不斷靠近真相的成就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