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國產半自動步槍,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56式半自動步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國其實早在1915年,就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支半自動步槍。
也許,對於近代中國,大家的印象就是貧窮和落後,不僅在民用科技上不如別人,在最重要的軍事上也相差甚遠。
但是,也許少有人知道,曾有一位將軍,憑努力將中國軍工帶入世界一流水平。
這位將軍,名為劉慶恩,他所設計製造的步槍是當時世間罕有的高水準半自動步槍:劉氏半自動步槍,也稱劉將軍步槍。
劉將軍步槍絕對是最稀有的半自動步槍之一,其原型槍據說只生產了10支,劉慶恩步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當彈丸飛離槍口後,彈丸後的火藥氣體會被槍口帽阻礙,此後火藥氣體推動槍口帽向前運動。同時槍口帽通過杆和槓桿與槍機框連接在一起,因此當槍口帽向前運動時可以通過槓桿將其前向運動轉換為槍機框的向後運動,從而推動槍機組件完成自動動作。
需要節約子彈時,也可以旋轉槍口帽,將步槍轉換為類似於使用直拉式槍機的手動步槍。
按理說,這款跨時代的先進武器應該在不久的戰場上大放異彩才對。然而就是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步槍,在中國的發展卻十分曲折,由於當時我國工業水平太低,生產的步槍構件達不到這種半自動步槍的要求,在試射的時候就發生了卡殼故障,鑑於這種情況,軍械司認為這種槍不適合當時國情,需要進一步的改進才能投入戰爭。
於是劉慶恩於1918年親赴美國參加美國陸軍的半自動步槍徵選,並在美國的兵工廠進一步改造這把槍,並且購買了大量的機器設備、材料,然而不幸的是在回國途中發生沉船事件,所有設備全部沉入海底。
1919年,這些沉入海底的機器被打撈上來打算繼續投入使用時,軍閥混戰政治局勢不得不使計劃再一次擱淺。備受打擊的劉慶恩突發腦溢血已經無法繼續主持新型自動裝填步槍的項目。
1929年,劉慶恩將軍在上海逝世。就這樣,中國軍隊與半自動步槍的第一次相遇草草畫上了句號。
Tips:劉將軍這槍其實挺難的,一、當時我國連彈簧都做不出來。二、彈藥,那個時代連彈藥的產能都也不上,就算劉將軍步槍真的實現量產,彈藥後勤供應也跟不上。說到底,這把槍在那個時代是註定付諸流水的(悲)
點個讚吧,點個關注吧,文章內容若有錯誤,請廣大網友指正 奧利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