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樹說教育
學生時期,學生們使用的教材中,不僅會有文字,還會適當的在文字旁邊邊上一些插畫,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不管是很多科目,即便上都會邊上插畫,就算是數學、物理這樣的學科也不例外。
但是,學生們課都是比較古靈精怪的,看到課本上面的插畫,自然會有想要「惡搞」的心理,就算是不惡搞,也難免會在上面塗塗畫畫,尤其是初中生,因為自我管理能力就比較差,難免會在上課的時候,就亂塗亂畫起來。
初中課本插畫「惡搞」火了,學生讓人物大變身,老師看後忍俊不禁
插畫一:《棗兒》
棗兒這篇文章出自9年級下冊,是一篇話劇小品類型的文章,講述的是一位老人偶遇到一個撿棗兒的小孩,用這種兩人相遇、交談到分別的故事形式,講述了老人對自己的孩子,男孩對自己父親的思念,之後又將主題升華到社會的變遷。
原本的插畫配圖,應該是在棗樹下,慈祥的老者和可愛的孩童,結果被初中生畫成了遊戲裡面的場景,整個人物大變身,估計老師看到之後也難免會忍俊不禁。
插畫二:《故鄉》
魯迅的這篇《故鄉》,曾經兩次出現在學生的語文課文中,第一次是在小學6年級的上冊,名字叫做《少年閏土》,而《故鄉》這一版出自初中三年級上冊。
兩篇文章都配有閏土的插畫,讓很多人印象深刻,而這名初中生,將少年閏土的形象和哪吒聯動到了一起,給閏土畫上了長長的頭髮,還畫上了紅色的混天綾,看起來一點違和感都沒有,不得不說,學生真的很厲害。
插畫三:《登高》
杜甫的登高出自8年級的語文教材,是杜甫寫的一首詩,並且是要求學生全文背誦的。在古詩的旁邊,還配上了杜甫的畫像,本身本地是讓學生們走進詩人,了解詩人。
但是又有圖可以玩了,可是把很多的學生樂壞了,這不這位學生還直接把杜甫畫成了麥當勞的叔叔,別說看起來也是毫無違和感。
不過,杜甫的插畫可不是第一次被「惡搞」了,甚至因為被很多學生改過,還出了一個「杜甫很忙的系列」,讓人看到也是哭笑不得的。
學生為什麼會出現「惡搞」插畫的行為
原因一:上課溜號
如果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趁著老師不注意,就開始在課本上畫圖畫亂的話,明顯是一種溜號的行為,本身初中老師上課的進度就要快一些,有一些學生上課溜號,時間長了跟不上老師的上課進度,成績自然會下滑。
原因二:緩解壓力
初中生要學習的科目比較多,9個科目都要學習,並且也都要考試,難免壓力會比較大,但是「惡搞」插畫的這種行為,為讓學生短暫的開心一下,也會比較緩解壓力,其實學生本身並沒有任何的惡意。
原因三:跟風
很多學生原本沒有想惡搞插畫,只不過是看到很多同學都在這樣做,自己感覺又有點好玩,所以才會這樣做了,這也是一種跟風的行為,不過初中時期,學生們在一起學習,難免就會彼此影響,如果比較出格了,老師和家長管理教育一下就可以了。
面對學生「惡搞」插畫的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1、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如果學生真的很喜歡在上課的時候溜號,然後在一旁亂塗亂畫的話,那麼老師和家長就需要幹預一下了。初中生剛剛步入青春期,難免會有一點叛逆,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採用比較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短暫學習態度。
2、適當的給學生空間
如果學生只不過是私下無聊的時候畫一畫,並沒有影響上課的聽課狀態和學習成績的話,家長最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過度的幹預學生的學習,適當的給學生留出一些空間。
本身學生壓力大的時候都會比較敏感,如果家長步步緊逼,那麼可能會適得其反,並且很多的學生可以「惡搞」出這樣的作品,也證明他們的在美術上比較有天賦,並且想像力豐富,也是學生能力的一種象徵。
寫在最後:
有一部分學生,天生在美術上就天賦異稟,很多作品就算是美術老師看到之後也會直呼厲害。如果學生有這樣的特質,並且自己也對美術感興趣的話,家長可以適當的培養一下。
走美術生的道路,雖然可能會比較辛苦,但是以後在文化課的成績可以稍低一些,整體上來說,也是有一些優勢存在的。
今日話題:你對於這些課本的「惡搞」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